《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南方情结

2018-03-19 19:05叶明珠
关键词:被遗弃淑女波特

叶明珠

(长江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长江大学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以众多精美的短篇小说闻名,凭借娴熟的意识流写作技巧和深刻的作品主题,在世界文坛享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通过对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最后一天心理活动的悲剧叙述,展现了老奶奶被抛弃后独立生活的一生。自1930年出版以来,文学评论家们纷纷从主题、意识流技巧、宗教背叛等方面对该小说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

生活在南方的美国作家,亲历或目睹了南方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在其作品中将这种对故土的复杂思想和情感纷纷用不同手法表现出来,这种无意识的成果即为南方情结。以福克纳为代表的美国南方作家,对南方的历史和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深深的同情,他们通过在创作技巧上运用意识流,写作内容上采用故事讲述等方式,追寻美国南方文化的身份,勾画出了作家们心中的南方。与传统的南方作家不同,波特只有9年的童年时光是在美国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农场度过的。成年后的居无定所和4次失败的婚姻让波特时常回忆起这段时光,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很多小说。心理学家荣格指出,“情结的形成既有与生俱来的内因,也有后天经验所提供的外因。”[1](P311)笔者拟从南方庄园的再现、南方淑女的嬗变和“被遗弃”的爱情三个方面解读《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波特对南方的复杂情感。

一、南方庄园的再现

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成就了美国南方在文学研究史上的独特性,并且突出表现在南方庄园制上。虽然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庄园制并不那么美好,但小说中的庄园都被浪漫化了。庄园小说中常见的形象有“大片的山坡和田野,带圆柱的大宅,威严的主人,优雅的淑女等,这些在《乱世佳人》和《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都有体现”[2](P58)。在《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80岁的老奶奶临终前思绪混乱,夹杂着回忆与现实的意识不断涌动,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披着白面纱,摆出了雪白的蛋糕,等一个男人来”[3](P31),以及铺着绿地毯的闪亮地板。这段对老奶奶60年前婚礼的描写,再现了浪漫唯美的南方场景:美丽的女人、盛大的舞会和奢侈的生活。虽然并没有目睹南方的光辉岁月,但2岁起就与祖母同住的波特,经常听祖母讲述过去大家庭的往事。她的祖母亲历过南北战争,目睹了南方大家庭的衰落,在故事中总给波特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过去的南方很美好。

南北战争前的庄园经济是异常繁荣和兴盛的。而战后,以农业为基础的庄园经济日渐衰落,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奴隶制亦被废除。大片的山坡、带圆柱的大宅、成群的黑奴都不复存在。战后的黑人名义上虽然不再是奴隶,但为了谋生,仍然给白人打工。这是蓄奴制残存的产物,也是南方历史的里程碑。韦瑟罗尔老奶奶20岁时被逃婚,后来嫁给了爱她的男子,可丈夫却过早去世。几十年来,她独自在“一个黑种小男孩”[3](P313)的帮助下,把孩子们拉扯大。可见,即使在经济困难时,老奶奶的家里依旧拥有黑奴。

南方庄园随着战争消失了,却永远存在于南方人的心中。波特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把现实与意识融合在一起,将南方前辈们推崇的庄园梦想展现出来,再现了“过去的”“美好的”南方。在波特的笔下,韦瑟罗尔奶奶深深眷恋美好的过去,面对生活的困难,表现出坚韧的品格,而这正是以波特的祖母为原型创作出的形象。

二、南方淑女的嬗变

“南方淑女”并不是一个性别或地理名词,它是美国旧南方在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淑女们不直接从事生产,依附于男性生活,是大宅子装点门面的工具。她们“苗条得像芦苇,优雅得像仙女”[3](P21),代表着南方清教主义的规则、礼仪和风度。韦瑟罗尔奶奶曾经也是“一个头发上插着山峰似的西班牙式梳子,手里拿着有彩色画的扇子的年轻女人”[3](P313)。生活的艰辛让她迅速成长,并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头发梳和补药端端正正地摆在绣花的白麻布上……还有那个顶上有狮子的青铜钟,钟擦得一点灰尘也没有。”[3](P310)即使80岁了,生病的她在医生面前也会保持距离,“把被单拉到下巴那儿”[3](P308);临死前,当康诺利神父给她的手脚擦“圣油”时,她的反应是:“我的上帝啊,你别这么胡闹行吗?我是个结了婚的女人”[3](P320)。旧时代的南方女性是害羞且保守的,她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家族的荣誉。可见,维护自己的贞洁、坚守各种道德规范的观念,已经在她心中根深蒂固。

丈夫去世后,韦瑟罗尔奶奶不再有浪漫的幻想,而是每天煮饭、缝衣、种地,担负起家庭的全部责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表现出了极强的韧劲;在变化的环境中,她展示了超人的适应能力,成为强大的能干的女家长,代表着美国内战后坚强的女性形象。

南方淑女“是一个影子人物,总是在那里,总是必要,但很少以一个重要角色出现”[4](P35)。她们被男性按照自己的要求塑造成了“冰清玉洁”的形象,成为被他人所喜爱或仇恨的对象,是南方绅士的附庸。小说中的老奶奶独立坚强、吃苦耐劳、性格刚毅,颠覆了南方淑女的影子形象,在社会变迁中不断改变自己,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根源上讲,老奶奶的个性形成是作家波特的生活经历的反映。波特2岁时母亲去世,而后跟随父亲和兄弟姐妹与祖母生活在一起。她笔下的人物往往具有传统的南方幻想,又兼具“向前看”的顽强生命力。

三、“被遗弃”的爱情

韦瑟罗尔奶奶在20岁时被未婚夫遗弃,在痛苦悲伤的时候,约翰走进了她的世界。结婚几年后,约翰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韦瑟罗尔奶奶在前半生就“被遗弃”了两次。处于弥留之际的老奶奶虽然儿孙满堂,有40英亩地,她坚信自己死后能自豪地面对丈夫,但是内心深处对自己年轻时被轻贱的经历却一直耿耿于怀。她保留着未婚夫当年的信件,多次回忆60年前那没有掀开的头纱和没有切开的蛋糕。“‘受损害的虚荣心,埃伦’,一个严厉的声音在她脑子的顶部说。‘别让你的受损害的虚荣心控制你。有许多姑娘被遗弃。你被遗弃了,对不对?那么,坚强地忍受吧。’”[3](P315)“找到他,一定要告诉他,我不记恨他了。我要他知道我还是有了丈夫,有了孩子和家,跟任何别的女人一样。而且还是一个美满的家庭……告诉他,他拿走的一切,我都又有了,而且更多。”[3](P317)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显像只是一些伪装,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5](P1~2)被遗弃的新娘独自面对牧师的场景在老奶奶的梦中频繁出现,其实就是她被压抑的欲望的体现。她以为已经不在意的过去,其实一直都没有过去。60年前的痛苦被深深地掩藏在心底,一直无法释怀。南方淑女在美国文化传统中历来是高高在上的、矜持的,而被遗弃则是屈辱的、可耻的。婚礼上被遗弃的她独自承受背叛的痛苦,无处诉说。约翰虽然给了她安稳的家,让她摆脱了被嘲笑的命运,但没有爱情;而后丈夫早逝,孩子们把她当成了无所不能的女家长,这份“被遗弃”的爱情只有永远压抑在心底。为了生活,老奶奶把所有的爱献给了上帝,凭借信仰克服了诸多困难。年轻时失恋的痛苦和中年时对生活的各种抱怨与信仰结合起来,变成了一种强烈的感情寄托和宗教偏执。弥留之际,老奶奶再次独自面对牧师,没有新郎。这次她希望上帝能显灵,能把她从黑暗中拯救出来。“第二回没有奇迹。房子里又没有新郎和教士了。”[2](P322)其实这是老奶奶第三次“被遗弃”了。被上帝遗弃的老奶奶选择放弃自己后半生的爱情寄托,主动吹灭了象征生命的灯,也体现了波特对宗教信仰的质疑。每一次“被遗弃”,老奶奶都选择宽容忍让,开始另一种退而求其次的人生;直至最后,退无可退,自我放弃。而现实中,波特与韦瑟罗尔奶奶则有着相似的创伤体验。幼年丧母、寄人篱下的波特缺乏家庭的温暖,只有通过一段段婚姻来摆脱过去的生活,以独立坚强的人格立身于世。

通过南方庄园的再现、南方淑女的嬗变和“被遗弃的”爱情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波特对过去的南方有怀念,有质疑。她运用大量细节来铺述南方过去的辉煌,又不遗余力地展现美国南方的现状;既“向后看”,再现过去的南方庄园美景和传统的南方淑女形象;又兼顾“向前看”,敏锐观察到淑女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成长。波特的南方情结正是其自身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遭遇不幸后而产生的追忆意象。《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体现了波特对美国南方女性的关注,着力描写她们的精神困境,为美国南方文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1]范红霞,申荷永,李北容.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功能及意义[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4).

[2]Grammer,John M.Plantation Fiction[A].Th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f the American South[M].Gray,Richard and Owen Robinson (eds).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4.

[3](美)凯瑟琳·安·波特.波特中短篇小说集[C].鹿金,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4]King,Richard.A Southern Renaissanc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5](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李燕,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被遗弃淑女波特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我爱读的《哈利·波特》
悲悯
成为哈利·波特
做淑女好难
雪花莲
勇敢的哈利·波特
快乐的小淑女
祝你新年快乐
回收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