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县茶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2018-03-19 22:44刘学用
茶叶通讯 2018年2期
关键词:城步青钱柳海棠

刘学用,陈 芳

(1. 城步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湖南 城步 422500;2. 城步县文化馆,湖南 城步 422500)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城步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如何利用城步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民族经济,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从城步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旅游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是城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茶产业是城步自然资源丰富和开发潜力巨大的重要产业,也是一项效益明显的富民产业,加快城步茶产业开发对于促进城步经济发展、加快城步脱贫致富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展历史

城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苗疆要区、楚南极边”之称。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剽悍、智慧的苗侗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朴神秘的巫傩文化和苗风苗俗一脉相承。城步山川秀丽,溪河纵横,土地肥沃,全县森林面积21.3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83%,107科921种乔灌木树种并茂一林,62科173种野生动物栖息其间。地上有30万kw的水能资源可开发,地下有32种矿藏可供开采。县境既具岩溶地貌的奇景异象,也有原始的天然林群落景观,大南山更有独特的江南山地草原风光[1]。

城步独特的地理气候为茶叶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早在东汉时期,城步苗族为预防瘴病,便有喝油茶的习惯。清光绪年间曾有文载:苗人“以冻米杂盐豉煮之,谓之油茶”。还有“姜牙蜜饯满盘陈,风味油茶亦可人。绝亿头纲新焙出,二凉亭子雨前春”的诗句,描绘出了油茶的独特风味。而今,城步“苗乡油茶”习俗已成功申请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油茶所用之茶叶就是城步特有的本地茶种“城步峒茶”。经调查,城步共有峒茶、虫茶、青钱柳、苦茶(斗粒芽)、元茶和甜茶等茶叶(类茶)品种。据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此茶装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说明虫茶在明代初期早已出现。清光绪《城步乡土志》载:“茶有八峒茶,略可采用。亦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余名为虫茶,收藏耐久,大能消痰顺气。”据《湖南茶产概况调查报告书》载:“城步之茶,出产县属南乡之兰蓉——茶树原有本地种子,听其自然生长,岁采生叶二次,行于谷雨芒种两季,每667 m2产约30 kg”。1961年七里坪农场引进小叶种茶建园5.33 hm2,土桥和南山青年集体农庄同时建园种植,全县植茶33.33 hm2,1969年达100 hm2。1974年发现野生茶树,植株高大、叶阔而肥厚。1975年湖南省农学院王建国教授等来城步考察,并写了《城步峒茶的初步调查》发表于1977年《湖南茶叶》第二期。福建省茶科所在1980年1月出版的《茶树品种志》对城步野生茶作了简介。1982年,邵阳农业局与城步农科所联合组成茶树资源调查组,对城步峒茶的生态环境与特征进行调查,钟尔琪等人撰写了《城步峒茶调查报告》,确证峒茶属南方大叶型茶树。1986年冬至1987年春,湖南农学院的袁春华、唐明德两位专家来城步考察,在杨梅坳乡高桥村曹家湾发现一棵老茶树,树高6 m、主干直径达41.1 cm,当时树龄70多年,至今已达100多岁高龄,一年可生产干茶10~15 kg,当是城步野生茶树王[2]。1984年七里坪茶厂生产的“峒茶红碎茶上档2号”被评为湖南省优质产品。1986年6月湖南省茶树品种审定小组正式下文认定“城步峒茶”为湖南省地方良种茶树。20世纪八十年代城步年出口茶叶200余t,为国家出口创汇和湖南茶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产业现状

城步县13个乡镇(场)5个国有林场都有茶树分布,城步的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野生的各种茶树资源,其中以峒茶(南方大叶茶)、三叶海棠、青钱柳为主,还有少量从外地引进的小叶种茶。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青钱柳茶和三叶海棠茶(虫茶)并不能称为茶,不是严格意义上茶的范围。但是,考虑到城步人民已经有了上千年的习惯,而且当今世界代用茶、保健茶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和发展趋势,故本文一并纳入。

2.1 城步峒茶

《湖南日报》2016年4月30日《湖湘地理》栏目“湖南茶树原住民”一文明确记载:城步峒茶与江华苦茶、安化大种茶、汝城白毛茶同为“湖南茶树原住民”,系第四纪冰川期的古老茶树品种。“城步峒茶有相当出众的先天优势,在两广以及湘南、湘西南峒茶产区,数其品质最佳,而且采制时间长”。这充分说明城步峒茶的品质之好,历史之悠久。

城步峒茶内含物丰富。据研究,城步峒茶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分别达38.9%和4.33%,儿茶素总量达268.12 mg/g,酚氨比7~9,滋味醇和,具有较大的品种选育与推广价值[3-4]。城步峒茶主要分布在汀坪乡、威溪乡、儒林镇、兰蓉乡、白毛坪乡、五团镇、南山镇、长安营乡和丹口镇等乡镇,既有散播野生的,也有种植的,野生的分布在城步各地的山山水水之间,种植的主要在老百姓的房前屋后、畲土和山边。峒茶是老百姓打油茶的主要原料,以自产自销为主,农户自家多余的才拿来市场交换。城步县都有喝油茶的习俗,油茶既能养精提神,又可祛湿散寒、驱瘴除病、还有充饥的功能。野生和种植的峒茶面积初步估算达2667 hm2,其中汀坪是城步著名的茶叶出产地,峒茶面积有近530多hm2,其中白云湖边大木山村一个村就有近46.67 hm2[5]。峒茶采摘期长,春夏秋都有采摘,以春季清明、谷雨最佳,全县每年可产鲜茶叶2000 t,折合干茶300~500 t,年产值达1.11亿元。由于多以自产自销为主,商品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

近年来,城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城步峒茶的保护与开发,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并督促乡、镇、村等基层组织落实。2010年,省派科技特派员、湖南农科院杨拥军研究员开始城步峒茶产业化技术指导工作。2012年,威溪乡雪花村与湖南农大达成技术合作意向,肖文军和蔡正安两位专家教授多次到该地考察,对野生大叶茶的合理保护、开发、推广、人工种植和加工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指导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城步县大叶茶保护开发实施方案》。城步蒙氏茶业有限公司利用城步峒茶资源研究开发出了“邵南红”牌红茶系列产品,目前线上线下销售较好;城步天仁大峒茶业有限公司研究开发出“天仁大峒”牌早春绿茶、野生峒茶系列产品,销售形势向好,并准备利用峒茶资源研究开发白茶产品。

2.2 三叶海棠茶

三叶海棠是一种蔷薇科苹果属植物,城步俗称“斗笠芽”, 民间又称苦茶叶。斗笠芽属灌木,耐旱抗寒,再生能力极强,又极抗病虫害。用斗笠芽茶叶煮成的茶水呈金黄色,微苦中带甘甜,放置三五天不变馊、不变质,饮后周身有一种清凉感,故又称苦茶叶。初步调查,城步现拥有天然三叶海棠林4000余hm2,大部分乡镇均有生长,其中长安营镇分布较多。2014年省林科院专家在南洞林场高坪凸调查,发现大型清代茶园遗址,茶树为三叶海棠,面积达70余hm2,说明清朝时期城步苗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三叶海棠的人工栽培技术。1992年5月,中南林学院曹铁如等人对斗笠芽茶叶进行了植物鉴定,认定城步产的斗笠芽茶系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花秋苹果三叶海棠。三叶海棠茶入口清淡凉爽,余味怡思,润喉益腑,且具保健功能,是闻名国内外的特种饮用佳茶。城步群众采摘三叶海棠的枝、叶晒干,放入铁鼎煮沸做茶饮,号称清茶。清茶是城步各族人民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饮料,颜色金黄,清澈透明,品质高贵堪比红酒。城步长安营、汀坪、南山等地的老百姓还用三叶海棠的叶子制作虫茶。虫茶又名茶精,虫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来看,城步虫茶最迟起源于明朝以前,距今一千多年。清光绪《城步县乡土志》中也有城步虫茶的记载,明确指出虫茶既可作饮料当茶喝,又可以保健,长期饮用可以降血脂血糖,有预防各类中老年疾病的良好功效。清代乾隆年间,驻守长安营的八旗士兵由于初到南方水土不服,开始出现疫情并迅速蔓延,喝了当地村民泡制的虫茶后才控制住疫情,大批满族旗兵得以活命。感恩城步虫茶的神奇,长安营守备将城步虫茶上供朝廷,从此城步虫茶成为上贡清朝皇帝的“贡品”,前后共达170余年。迄今为止,在虫茶方面的研究文献最多的是湖南农业大学文礼章等专家主持的课题组[6]。他们从1990年开始考察城步三叶虫茶,之后较全面地研究了三叶虫茶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安全性,2009年还与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组一起走进三叶虫茶的正宗产地湖南城步长安营,采访和拍摄了专题片《揭秘虫茶》;接着湖南卫视《丁点真相》和江西卫视《传奇故事》栏目组又专题对三叶虫茶进行采访报道。城步三叶(海棠)虫茶制作方法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7月,城步县人民政府、湖南农业大学与湖南省天下武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武陵山片区三叶虫茶开发研究中心,致力于三叶虫茶的研究利用。

根据专家研究发现,虫茶不但具有茶的芳香,其营养价值高于普通茶叶。它含有近20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单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虫茶凭其独特的保健价值和口感,供不应求,畅销广东、上海、江苏、港澳、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此外,城步长安营虫茶有限公司还利用三叶海棠鲜叶加工成三叶海棠茶,压制成三叶海棠饼茶,为下一步拓宽三叶海棠市场打下了较好基础。目前,城步长安营虫茶专业合作社注册的“长安海棠”商标被授予湖南省著名商标。

2.3 城步青钱柳茶

青钱柳又名“摇钱树”,是冰川世纪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与医学界的第三棵树。青钱柳叶所含的多糖等有机物及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防衰老,特别是能有效降低甘油三脂和胆固醇。青钱柳茶历史悠久,明朝年代就有用青钱柳叶泡茶和草药配青钱柳叶治病的历史,运用古法制茶工艺与现代加工工艺相结合制成的青钱柳茶口感非常好。青钱柳茶是中国名贵滋补保健药材,具有降糖、降脂、降压和提高免疫力等诸多功效。2016年1月,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的评审中,城步苗族自治县“城步青钱柳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获得通过,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城步野生青钱柳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十分广泛。全县13个乡镇(场)都发现有野生青钱柳资源,尤以汀坪乡、丹口镇和白毛坪乡分布居多,主要生长在海拔500~1300 m的山谷和溪边等比较潮湿的次生原始森林中,成片分布,有些植物群落分布上千株;房前屋后和水口也有青钱柳古树。2015年,城步林业技术人员在汀坪乡东河村发现大面积野生青钱柳群落6648株,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有的上千岁高龄。经鉴定,这是湖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面积野生青钱柳群落。该村地处国家湿地公园十万古田的半山腰,海拔800~1200 m,植被保存完整,垂直分布明显,植物种类十分富集。这片野生青钱柳群落,面积近130多hm2,树型高大,长势良好,在这片原始次生林中,古树之多、树形之奇、郁闭度之高,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其中青钱柳树较其他树种更为高大,尤为瞩目,树高均在20~35 m之间。白毛坪乡坳岭村有一棵青钱柳树高约30 m、胸径达1.24 m、胸围3.92 m,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勘察设计院和湖南省森林勘察设计院专家判定其树龄为1176~1786年,是目前湖南发现的最大的一棵青钱柳古树。

目前有湖南青柳源茶业有限公司、城步天仁大峒茶业有限公司、城步星佑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城步天元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从事青钱柳茶的生产与开发。其中,湖南青柳源茶业有限公司拥有2个生产加工厂、2条标准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000 t;公司与中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及长沙理工大学达成后期开发青钱柳凉茶、青钱柳口服液、青钱柳果冻、青钱柳饼干、青钱柳牙膏和青钱柳药物等系列产品开发协议。2016年8月,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总投资4.8亿元,在茅坪湘商产业园区租赁2.2万m2标准化厂房,主要扩建青钱柳茶叶生产线、新建青钱柳凉茶生产线、青钱柳药用口服液和青钱柳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目前,“某人”牌青钱柳饮料和青钱柳酒已经研发上市。预计3300余hm2青钱柳基地建成后,年生产青钱柳茶叶能力500 t,产值5亿元;生产青钱柳凉茶、口服液和果冻等系列产品能力1万t,产值10亿元,可吸纳5000名农村剩余劳力就业。

2.4 城步小叶种茶

城步小叶种茶主要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外引进的新品种,分别于七里坪农场、土桥农场和南山牧场,鼎盛时期面积达到100 hm2,后因农牧场改制和多种经营,茶树逐步被淘汰,现仅七里坪农场还部分保留。

3 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破坏、浪费严重

由于青钱柳、三叶海棠等鲜叶价格连年上涨,加之野生青钱柳和三叶海棠采摘难度大,部分老百姓为图方便快捷,往往将野生茶树砍倒采摘,使野生茶资源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许多野生茶无人采摘,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3.2 生产基础条件薄弱

城步峒茶和青钱柳商品化生产加工企业、合作社等大多为小作坊形式,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不高,与巨大的资源不相匹配。

3.3 受市场准入限制

城步三叶海棠茶(含虫茶)发展的最大制约是未能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原因是三叶海棠(含虫茶)没有列入国家食品生产目录,城步长安营虫茶有限公司只能取得小作坊生产许可证,三年一审批。而采摘季节部分外地无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农户收购加工生产的产品,给食品安全和城步茶业品牌建设带来潜在的危机。

3.4 缺乏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十二五”期间,城步高山蔬菜和乳业取得长足进步,是县委、县政府及行业龙头企业科学规划探索实践的结果。关于茶产业,城步至今仍没有出台相关的产业规划政策,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仅限于短期行为,没有中长期的目标方向,造成产业仍旧在行业中下游水平低效运行。

3.5 技术创新团队、研发平台严重短缺

目前,城步相关企业主体创新意识不强,有能力打造和能够打造自身创新团队的更是不多,通常希望借助外力,譬如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小规模专项研究开发,但也往往由于本身实力因素,投入小,保障能力弱,合作难有始终。实验设施投入基本为零,有也仅限于满足产品出产检测的相关质量指标检测要求。

3.6 目标市场不明确、品牌建设意识不强

基于湖南茶产业“南红北绿”的规划定位,城步应以红茶生产为主。现在,城步许多企业在尚没有明确企业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快马加鞭,火急火燎搞产品开发,六大类茶都搞,跟自身的地域优势完全脱节,造成生产与市场背离,市场销售不畅,产品囤积严重。此外,品牌建设投入少,又缺乏系统统筹,导致产业起步十余年来,仍缺少地域性的品牌。

3.7 地域特色文化与产业主体严重脱节

城步是苗侗之乡,拥有20多个民族,拥有不同外域的丰富民俗文化资源,依托峒茶载体可以做足三产业的大文章,以茶养游,以游促茶。但相关部门和企业对茶旅的结合研究不足,落实不够,抓手不到位。

3.8 地方政府对产业关注度不足,产业政策集聚力不强

城步峒茶是湖南四大地方茶树资源之一,各项指标综合排名第一,适制高品质红茶。但直至当前,未能制订出台支持茶叶产业相关政策及规划,导致城步茶产业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

4 产业发展的思考

4.1 政策层面

4.1.1 加强领导

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主要领导挂帅,农业局、林业局、食品药品市场工商质监局、发改局、商务经信局等相关单位共同努力,推动全县茶叶产业发展。

4.1.2 加强对野生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对成片的野生、野放青钱柳、三叶海棠、峒茶特别是古茶树实行挂牌、立碑、封禁保护,利用民族区域立法的方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县丰富的野生茶资源得以保存和发展。

4.1.3 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授权管理

授权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行业带动作用,同时根据企业发展和缴税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继续授权使用。继续向国家技术监督管理总局申请城步虫茶和城步峒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扩大城步茶产业的影响力。

4.1.4 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县政府要积极向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申报,将三叶海棠(含虫茶)纳入国家食品目录,确保三叶海棠产品能够正常开发利用;同时进一步争取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把城步茶产业做大做强。

4.2 行业建设

4.2.1 全面进行标准园建设,规范茶叶种植

参照农业部茶园标准来确立我县创建的指标,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原则建设高标准茶园,全县建设10个标准茶园示范村和20个标准茶园专业村。规范茶叶种植,茶种苗木必须选用本县优质原种苗木,确保茶树品种纯正。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县质监部门要加强对茶叶农药残留的检测,确保茶叶及茶制品质量安全。

4.2.2 成立茶业行业协会

由协会牵头组织制定统一的峒茶、青钱柳茶、三叶海棠茶和虫茶等标准,各相关茶企严格按照标准加工生产,县质监部门严格按照标准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4.3.3 加大企业联合与产品研发

加强茶企的联合、整合,引进和发展大型茶企,避免恶性竞争。青钱柳茶可利用其保健和医疗作用,延伸开发青钱柳凉茶和青钱柳药用口服液;三叶海棠也可以凭借其良好的口感开发凉茶和虫茶等系列产品。城步峒茶可以凭借南山国家公园这张金字招牌和城步独特的生态优势,开发高端红茶产品等。

4.3 品牌建设

积极引导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和“邵阳市知名商标”;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和申报绿色产品与有机食品质量认证。

4.4 市场开拓

借助南山国家公园的名气,大力宣传城步生态优势,进而宣传城步生态茶业;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商务平台、微商平台、会展平台及投资洽谈会等多种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借助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省贸促会和市商务局在城步扶贫的契机,积极组织城步茶叶企业参加商务和贸促系统组织的各种相关的展销会和博览会,将城步的茶叶及其它农副土特产品推进超市、高铁和机场,扩大城步土特产品的销售渠道。

4.5 人才队伍建设

出台人才激励政策,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发展我县茶产业提供人力保障。各茶企也可通过定向培养和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一批专业人才进入茶企工作。

4.6 对外合作交流

加强与中国茶叶协会、省茶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以及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加大引智力度,为城步茶业量身打造和制定出适合城步资源条件的产业发展规划。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茶业专家来县进行专题讲座,针对性解决城步茶业发展中碰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加强与湖南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业协会的联系与交流,学习他们成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创新城步茶旅结合新模式,促进城步茶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城步青钱柳海棠
吴本忠
湖南城步苗乡木叶吹歌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做强民族旅游产业,着力打造苗族特色文化
青钱柳饼干加工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大嘴狗》
找春天①
湖南城步苗族音乐文化研究之贺郎歌探析
青钱柳叶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
青钱柳质量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