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丹青难下笔

2018-03-19 16:05陈李晔
北方文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瘦金体赵佶书法史

陈李晔

“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几千年前,他用自创的瘦金体写下了蝶逐晚风的景象,留下了即将消逝的灿烂,这是他一直寻求的极度华丽,是他倾尽所有去抓住的美。这种美,使他耽溺,沉沦,然后在最美的时刻毁灭。

“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茶凉、人去、楼空,徒留万卷书画上的天骨鹤体载着这种毁灭的美,静静等待着历史的评论。在书法史上,宋徽宗的瘦金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却依旧被称之为“邪书”,被世人诟病,正如赵佶此人一般,被世人扣上了“亡国之君”的帽子,永远不能摘下。

有人说,瘦金体是宋徽宗对褚书的滥用,极度刻意,极具装饰意味,习气太重,近乎艺术字,断不可称之为书法。若从字体形态上来说,瘦金体与传统书法的确大相径庭。传统书法中,无论是隶书还是楷书,即便是到了草书也是一脉相承,传承的是从秦始皇统一文字便开始的中国书法体系,这种体系,使得即使形态大有不同,但凡是落笔结字,皆是上下相承,气蕴其中。而瘦金体夸大了笔锋的同时,拉长了字形,削瘦了笔画。若把楷书比作中国画里的写意画,那瘦金便是中国画中的工笔画。这工笔画还不是重彩的,而是白描——干净、利落。

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所以中国有个人情的哲学,就是要“世事洞明”而非处处冒尖。所以中国古代的书法文化,也放入了这种对人事的学习,这便是蔡邕书法九势里说到的“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为人写字要处处中正,笔笔藏锋。可宋徽宗就是出锋的,他把应该藏起来的“锋”全部外放,而那个锋芒恰恰是中国人认为是最容易折断的地方。所以它是危险的,却又散发着独特的美。它之所以会是“亡国之书”,是因为它本身反映的就是殉亡的危险之美。它仿佛知道这一笔下去的悲剧性,就好像宋徽宗的一生一样,可他仍要固执地走完。

宋徽宗的身份赋予了他肆意张扬这种美的权利,宋徽宗的瘦金体则如它的名字一般,锐利刚硬,闪烁刺眼,即便是在被金人掳去,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他依旧是耀眼的。他就像个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只知道高高地昂着头颅,挺直了脊梁,怎么也不肯低下。也正因此,他的帝王之气,全数跃然纸上,似铁画银钩,似白鹤晾翅,一笔一画,尽舒风骨。宋徽宗则在造三角,极力留白,彰显个性。因为他是天子,所以他不必收敛自己的个性,他可以不藏锋、不妥协,特立独行,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见解,即使在被香气迷了路的时候,即便是他知道已经走到了最后,在王朝最没落的时候,他也任性地用美做了对自己、对大宋王朝的殉亡。曾有“北宋第一书法”之称的蔡京曾模仿过这种字体,著名书法家启功大师也曾临过他的字体,却独临不得其神。可以这么说,书法史上,宋徽宗的瘦金体至今无人企及。不单是因为瘦金体看似简单,实则蕴含许多技巧功力,更多的是因为那字里行间闪烁的王霸之气,个性之光。

瘦金体其实更符合西方的美學,尽力将笔锋舒展显露,正如西方哲学中所鼓励的一样,是个性化的抒发和表达。它是一种对生命的挥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它像是钻石的切割,用线条营造出菱形的切割面,在光的照映下,闪烁着最为张扬的个性之光。

纵观上下五千年,喜爱诗词书画的帝王不在少数,唐太宗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评价唐太宗为催生新书体的有力推手,不无道理。作为北方政权的唐太宗,极力融合南北方书风,不但首将“书法”称之为“书学”,将“书法”升级为“国学”科目之一。弘文馆和崇文馆的学生们更是被要求:“所学经业,务需精熟,楷书字体,皆得正样。”中央政府铨选官员,也要求“楷法遒美”。反观之宋徽宗赵佶,自己一手原创的书法字体被人说成是“邪书”,这种巨大的差异又是从何而来?这无异于赵佶政治上的不成功。“宋徽宗是亡国之君,所以在东方的习惯中会普遍认为你是有罪的,你对万民都有罪,所以你的艺术表现再好都不会把它放到很高的评价上。”

后人评价宋徽宗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宋徽宗是一个独立体,却有着两种身份。作为皇帝,国家在他手下天翻地覆,最后靖康之变,大宋毁灭。而撇开这个身份,作为赵佶,他是个艺术家,创始工笔画,收藏了许多珍贵书画,成为了今天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重要资料。他承担了一百多年北宋的历史,但因为他生于帝王家。一个王朝的覆灭不单单是因为一个皇帝的过失,邦分崩离析不可能只在一朝。每一个王朝有他自己的污浊,昏聩和丑恶,种种细小促成了千里之堤最后的崩塌,但作为统治者,他需要承担这个责任,所以这是赵佶的人生悲哀,也是他在最后的诗字中反映出来的巨大感伤。

“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这是赵佶对美极度追求下的感叹,是无奈,是悲哀。他的一生,背叛了帝王之道,背叛了中国书法史,背叛了我们传统的生命价值,为此,他背负了历史的骂名。但他却完成了对美的致敬,对自己人生的致敬,他用自己对美的全部追求填补了瘦金体一笔一画间留下的三角空当,填补了命运造化弄人的无限悲哀。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瘦金体赵佶书法史
试论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
试论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
赵佶画《瑞鹤图》后15年,北宋大厦将倾……
名画遗珍
赵佶书法
书法史讲座(十二)
书法史讲座(五)
书法史讲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