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2018-03-19 09:11雷成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

雷成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人民大众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加上社会媒体的不良导向,致使医疗护理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故文章通过护士自身、技术水平、领导管理、社会环境四个维度分析和探讨了护理不安全产生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护理安全;职业怠倦;上情不迭

护理安全是现代医疗服务体系建构的重点和核心,也是一切医疗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医院各部门更应主动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深深根植入于实际工作中,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質、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护理人员实施护理行为、病人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不受任何意外伤害所进行的所有管理活动。[1]具体来说,护理安全主要是指尽一切力量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病人的安全,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我国护理纠纷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探讨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及其发生原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护理不安全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职业怠倦,责任心缺失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bumout),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最早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2]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在我国,护理工作是一项圣神而崇高的工作,常被人们冠以“白衣天使”美誉,但同时也是一个极易出现职业怠倦的工作。一方面,随着我国医疗行业机构之间的竞争白热化和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病人、病人家属、医生以及医院的管理者对护士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工作开展困难众多。尤其是临床护士,既要与身心失衡的患者频繁接触,又要承担临床处置的高风险职责,还要遵循弱势患者的需求规律。面对这种高强度情感投入工作,日复一日地机械式工作,护士难免不会出现职业怠倦。李小妹等[3]的调查显示,5 9.1%的中国护士中工作有高度疲惫感。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医疗服务高度重视和我国老年人口高峰期的到来,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远远大于求,迫使各大医疗机构不得不加大工作量,造成部分科室的人员、设备、空间严重不足。当护士人手紧缺,自然不可避免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护士失去对关爱病人的热情,对工作漠不关心,责任心尽失,出现职业怠倦。

1.2 经验欠缺,保护意识薄弱

近年来,我国护理队伍的年轻化已经成为各大医院的护士构成的显著特点,据调查,35岁以下护士的比例占77%。[4]队伍年轻具有可塑性强,冲劲足,更能接受新鲜事务,更容易沟通协调等优势,但却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刚步入社会的护理专业学生,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导致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不全面,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在临床上遇到问题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再加之在我国护理学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分支学科,导致护士纵向知识结构不合理、横向知识缺乏的状况[5]。即使医院引进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也可能存在对环境不熟悉的问题,还需要对新医院、新岗位有一个磨合和适应的过程。除此之外,大部分护士保护意识淡薄。在实践中,由于一些低年资护士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在临床工作中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从而造成了护理安全事故。譬如对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与患者产生冲突。另外,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有时仅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全都做到让患者签字或知情。有调查表明:护士对民事诉讼和医疗诉讼的平均知晓率仅为39.75%。[6]

1.3 上情不迭,管理形式化

正如“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过“管理者的本份,在求工作之有效。”管理效果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战略性地影响到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地位。在我国现行的医院结构体系中,上情不达,管理形式化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我国目前大部分医院采用是职能部门组织体系,按事业单位设置部门,部门众多繁杂,信息传达的路径过长,造成了上级部门的信息不能及时或者很难传达到基层。二是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者为了统一医院的管理,往往会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对医生和护士进行管理。虽说这种管理制度是必要的,合理的管理制度不仅能统一医院的思想,有效提高医院的办事效率,还能激发医院医生和护士办事的积极性。然而太多不切实际的管理制度却会在无形中占用护士宝贵工作的时间,造成工作主次倒置,导致护士大部分时间疲于应付管理,使管理流于形式化。三是部分管理者执行制度过程中,敷衍了事,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漠不关心。

1.4 有苦难言,生存环境微妙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快速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非常渴望自己在患病时获得最好的、最舒适的医疗服务。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一方面是医院生存环境微妙。从目前来看,我国医院生存环境是相当微妙的,社会、媒体对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比如说一旦发生护理安全事件,病人、病人家属往往都认为医院是全责,以弱势群体的身份进行维权,以取得社会的同情,甚至一些媒体也推波助澜作用,将医院的责任无限放大,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病人及其家属对医院不信任。在实际的医疗过程中,由于一些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极度不信任,在未进医院前就对医院和医生存在戒备,进院后稍不满意就投诉,一旦发生纠纷,就纠集结大量人员大闹医院,对医生和护士大打出手或者辱骂,致使医生和护士的合法与正常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珍重,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不利于护士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 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实施人性化管理,改进激励机制

对护士人性化管理最基本最简单的就是尊重护士的个体身份。[7]在管理过程中,护理管理者要把护士当成一个社会人来看待和管理,而不是“工具”和“遥控器”。国外研究表明,情商高的管理者,易产生职业怠倦的共感,会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或缓解这方面的压力,从而防止因职业怠倦感而出现离开岗位的现象。[8]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尽量为护士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给予一定的自由权,并组织护士进行心理知识学习,包括人际沟通技巧等,让她们从自内心喜歡上的本职工作。在人力资源调配,护理管理者要清晰护士职责,明晰岗位分工,要多倾听护士的心声和建议。在激励机制上,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薪资分配制度。例如,张玲娟等[9]在其医院实施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取得良好效果。该体系中护理单元绩效考核包括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三方面,并综合考虑工作年资、职称、岗位责任、工作班次、工作质量和出勤天数进行护士个人奖金分配。通过4年的试行,提高了护士工作满意度,降低了护士流失率,并有一些已离职的护士主动返回医院工作。此外,护理管理者还要尽量为那些继续深造的护士提供便利,创造条件,灵活排班,避免因其工作与学习、培训相冲突,而失去了提高学历的机会,真正做到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

2.2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法治意识,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常规,用法律保护自己。如:岗前加强培训,在职法律知识继续教育,护理失误补救教育,典型案例引导教育,专科风险教育[10]等。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避免各种法律纠纷。在护理过程中,自觉维护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认真写好护理记录,将“证据”管理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保证护理文书的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

2.3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三基”“三严”训练

建立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护理人员积极认真学习。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各种规则执行操作规范和各种标准流程办事。定期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考核,合格才准予上岗。不定时的举办各种知识讲座,以及时促进护理人员的新知识更新,并不断拓展她们的视野。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检查学生的三查九对是否真正落实到位,严禁实习生离开带教老师单独操作,定期对实习生进行专业考核和安全教育。建立以护理部 护士长 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人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11]

2.4 重视护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对病人要有爱心,切实关心病人的需要,主动和病人及家属沟通,说话语气委婉,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的情感、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让病人能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治疗方案以及预后状况等,从而使其拥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以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避免各种不良倾向的发生,使护理人员处于医疗服务处于主导的地位。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护理管理不仅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也是医院发展的命脉,直接关系到医疗的质量、病人的安危和医院的声誉。进行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保证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全心全意的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筱慧,叶文琴,朱建英等.举证责任倒置与护理管理新思维[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0 (3): 271-272.

[2]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M].合月巴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152-155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47 (11):4-8.

[4]徐奕,曼吴瑛等.全国医院护士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2,7 (07): 819-822.

[5]耿而萍,宋丹,刘肖眉.我国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19 (10):15-18.

[6]刘艳琼.应用护理书写质量控制文书质量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 (01):16-20.

[7]魏莉.重视人性化管理提高护士的积极性[A].中华护理学会2007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

[8]乐燕.护士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06,1(01):27-29.

[9]张玲娟,王筱慧,陆小英等.科学合理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客观公平实施护士奖金分配.中国护理管理,2009,9 (08):11-13.

[10]廖容,王石,刘志霞.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6,6 (09):39-40.

[11]朱晓萍,万韦洁,龚美芳.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实施[J].护理研究,2005,19 (08):1483-1484.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
护理干预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安全中的效果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精细化防跌倒宣教流程在住院脑卒中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胃管误插入气管不典型症状1例教训
关于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