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如何做好“山水林田湖草”中“草的”文章

2018-03-20 10:51
草原与草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锡林郭勒盟草场虫害

韩 阳

(锡林郭勒盟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锡林浩特 02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草纳入山水林田湖这一崭新的提法,即“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对“草”的地位的肯定,对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锡林郭勒盟草原总面积28984.6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95%,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农牧业是全盟支柱产业,草原畜牧业又是优势产业,而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建设是草原畜牧业的关键环节,因此做好“草”的文章,就要围绕全盟“减羊增牛”战略,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在如何合理利用草原和加强草原的保护建设上下大力气,把锡林郭勒盟建设成以绿色现代化草牧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基地。

1 坚持科学发展,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思路

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共识,锡林郭勒盟作为一个草原大盟,生态建设就必须注重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同时也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生态保护建设,把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放在突出地位,融入锡林郭勒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与发展草原特色现代畜牧业、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建立草原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大草原保护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着力推进科学、集约、绿色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通过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等手段,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草原增绿与牧民增收的双赢。

2 认真落实完善各项草原生态保护制度,提高草原生态保护水平

严格执行草原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草原保护政策、机制,实行严格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规范草牧场流转制度,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监测预警机制,促进草原资源的永续利用。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厉打击开垦、乱采滥挖、非法征占用、超载过牧等破坏草原的行为。

2.1建立草原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草原生态资源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草原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定价,发挥市场在生态文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改变目前征占用草原补偿费和植被恢复费总体偏低,使用者付费太少、成本过低的现状,同时把草原自然资源作为重要资产纳入政府的统计、管理范畴,并与领导干部的升迁挂钩,在离任时要对草原资源的变动情况进行审计,建立草原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生态发展规划等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进行经济制裁,提高企业或个人的违法成本,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2建立草场产权进入市场的监管制度。尽快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定基本草原保护规划,对划定的各类基本草原,要摸清底数,依法完善审批手续,加强用途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苏木(乡),嘎查(村)建立基本草原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草原重点建设的情况以及征收、征用、使用或者临时占用基本草原等情况进行检查。

2.3进一步强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发挥补奖政策的集成效应。突出抓好草场禁牧、草畜平衡的落实、资金发放等关键环节,切实减轻草原承载负荷,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全面落实养老、助学等配套政策和后续产业支持,最大程度的发挥补奖政策的综合作用,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3 加大草原建设力度,巩固提高草原建设成果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从草原生态建设、防灾减灾及草地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采取重点措施,实施支撑工程项目,逐步实现草原生态恢复目标。

一是合理利用天然草原。自古以来,天然草原就是各族人民劳动、生活、繁衍的地方,有着悠久的草原利用历史。不仅有着丰富的牧草以及药用、工业用植物种质资源,而且也是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全盟可利用草原面积27426万亩,但是草原利用和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天然草原的合理利用方面一是要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载畜量,严格控制自然放牧牲畜数量;二是实施春季休牧和季节性轮牧等科学利用方式,使草原休养生息,自然恢复,逐步提高天然草原的产草量和生物多样性;三是在退化沙化较重的地区以施肥、改良、补播等人工措施进行重点修复;四是认真贯彻落实草原承包确权工作,在进一步规范草牧场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依托天然草原资源优势,以草牧场有效整合利用为重点,通过联户经营、小户委托大户经营、集中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等经营方式开展草牧场规模化整合,进行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规模化发展经营的优势,创新草牧场经营机制。

二是加强天然打草场的保护利用。天然打草场,作为天然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供应家畜冷季(冬春季节)饲草需求、维持冷季草畜平衡的重要任务。近几年,锡林郭勒盟加强基本草牧场建设,不断扩大围栏封育面积和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场面积,增强饲草自给能力,扩大草产品交易市场,逐渐形成了天然有机牧草供应基地。目前,锡林郭勒盟有天然打草场4000万亩左右,年产牧草20亿公斤左右。植被类型以典型草原类、温性草甸类、低地草甸和温性荒漠草原类为主。然而,目前对天然打草场的长期只取不予的利用方式必然造成土壤养分的贫瘠,使得天然打草场生产力下降,不论从生态角度还是经营角度而言,都造成了天然打草场的严重退化,已威胁到天然草原的生态安全和牧草生产安全。因此,天然打草场的利用上要严格执行刈割制度,科学确定刈割时间,严格落实刈割规程,杜绝“打光剃净”掠夺式经营,严格责任追究和监督执法。在饲草主产区,引导牧民封育打草场,在解决饲草自足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打草场发展商品草,满足全盟饲草供给。同时针对有退化情况的打草场以施肥、补播等措施为主进行人工治理修复,提高产出量。

三是发展高效型人工草地,提高人工草地建设水平。高产优质人工草地是畜牧业发达国家的标准配置,而对于锡林郭勒盟而言,人工草地的建设需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坚决不允许开垦天然草原建设人工草地。全盟人工草地多年来维持在200万亩左右的水平上,主要种植多年生和一年生牧草(含青贮玉米),面积虽然不多,但人工草地也是锡林郭勒盟重要的饲草料来源之一,因此锡林郭勒盟人工草地的建设要在稳定全盟人工草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草原建设项目、自治区优质高产苜蓿示范建设等项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通过引种优质牧草、加强科技支撑、实行控水、控药、控肥等措施,在稳定全盟人工草地面积的基础上,努力增加人工草地的产出量,提高优质牧草的比重。

四是强化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锡林郭勒盟作为我国地区级草原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草原鼠虫害宜生区和常发区。特别是近几年锡林郭勒盟气候干旱,降雨量少,极端高温天气增多,导致草原鼠虫害发生较为严重。草原鼠虫害对畜牧业生产和牧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因此,按照《锡林郭勒盟草原鼠虫害应急防治预案》要求,不断加强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科学防控。在防治方面,每年根据鼠虫害发生特点,采取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大小型飞机与大小型机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治。同时向重点防治区下派技术骨干,跟踪作业,准确掌握药量、检查防治效果。加快锡林浩特市、东苏旗、正镶白旗三个鼠虫害防治服务队的建设,以满足鼠虫害防治工作需要。在机械防治的基础上,积极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科学院所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共同推进农牧业绿色生物制造项目,开展草原有害生物(虫害、鼠害、病害、毒害草)监测预警与绿色防控新技术、微生物防治新制剂、绿色高效生物菌肥、生物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逐步提高生物防治水平,加大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防控措施以及草场改良、恢复植被等生态治理措施力度,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草原生态安全。

五是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建设成效。通过鼓励、引导和政策扶持,大力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现代畜牧业,切实减轻草场承载负荷。通过科学合理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统筹,推广牛羊舍饲育肥,特别是犊牛、冬羔育肥出栏,减轻草场载畜负荷,实现牧民增收、生态改善、畜产品增量、保持牧区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

六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支持,逐步加大草原建设和保护资金投资比重,在新增财政收入中要加大向草原畜牧业倾斜和投入力度,对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优良畜种的培育以及牧民经合组织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七是强化管护工作,巩固政策成效。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管护工作是重中之重,一定要避免重建设,轻管护的作法,加大管护力量和投入,确保各类建设项目能取得效果,并保持连续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真正解决目前草原监理服务面积大、交通、经费、人员不足而影响草原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问题。

猜你喜欢
锡林郭勒盟草场虫害
祁连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新草场有多远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锡林郭勒盟潜在蒸散量和干燥指数的变化特征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雪峰下的草场
锡林郭勒盟马铃薯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