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智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2018-03-20 21:52邱雯婕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运行机制经验

邱雯婕

摘 要: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根据社会需要,调动各方力量搭建知识与应用的桥梁是现代大学智库所面临的难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泛在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旨在解决现代社会信息安全问题,构建值得信赖的信息安全系统来保障国家各项信息安全事业,科学合理构建组织运行机制,整合资源,通过跨学科协作将前沿技术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实现大学智库的协同创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泛在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取得了不俗成绩,形成了自身特色,对于其建设经验的研究有利于我国高校智库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智库;运行机制;经验;泛在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现代高校的职能不只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大学用其智慧,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形成相关学术成果,并通过“智库”这一平台建言献策,为社会服务。为贯彻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锦涛同志2011年4月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神,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部与财政部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各高校纷纷响应,掀起了一波协同创新的浪潮。如何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社会需求,明确研究导向,实现更好的协同是我国高校智库协同创新进程中亟待探索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已然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知识创新是各国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关键要素。为了更好地把握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各国纷纷将科学技术的协同创新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开展满足社会需求、最大限度调动社会资源的突破性研究方面,美国走在世界前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泛在安全技术研究中心(The Team for Research in Ubiquitous Secure Technology,TRUST)就是其中的代表,其将大学生产的新知识应用到社会需求中,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简介

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1987年,美国时任总统里根在国庆讲话中提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将在全国范围内,以研究型大学为依托,资助建立科学和技术中心(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科学和技术中心通常由一所大学牵头,与其他大学、私营企业、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实验室合作建立。在科学和技术中心计划启动前,国家科学基金会已在1984年设立了工程研究中心(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创新了大学研究与教育的新模式,搭建了政府、大学、产业界的三方合作伙伴关系,这也为科学和技术中心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科学和技术中心计划各批次间隔大致为两到三年,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申请项目进行严格筛选,其资助率仅为3%[1]。1989年至今,国家科学基金会已赞助8批共54个项目,其中40个项目已完成资助[2],并顺利产出研究成果,创造了一些“以往不可能”的成果、新型人才、技术、产品[3]。這一创新机制与体制是研究成功的基石,对于全世界高校智库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200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建立的TRUST,专注于网络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构建值得信赖的信息安全系统,致力于推进信息安全领域的前沿研究,培养新一代的计算机科学家与工程师。该项目将基础科学与更广泛的科学相结合,侧重于经济、社会、法律、教育领域的创新。目前,TRUST下设财务基础设施研究、健康基础设施研究、物理基础设施研究、安全科学4个子平台开展研究工作,聘用30名各领域专家推进研究工作,与包括6所大学、3所实验室、15家公司建立了协同伙伴关系。

二、运行机制

(一)组织管理

TRUST是一个独立性的跨学科研究组织,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为最高领导,决定中心的大政方针与经费使用。TRUST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集中-分散”的矩阵式组织管理模式[4],具体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TRUST实行扁平的组织管理形式,将权力从纵向向横向转变,摒弃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打破了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严格的等级界限,加强了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知识、人才、资源各要素充分释放活力,为研究与协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组织管理机制可以根据实时研究需求及时整合资源,灵活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管理失误,管理费用也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TRUST的研究人员主要负责项目的申报以及与委托方之间的项目沟通,保证研究的方向始终围绕着项目的最终目标和委托方的意志进行。行政团队中的人员负责保障项目的良好运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外,独立于中心主任之外的外部咨询委员会由来自行业、学术界、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专家组成,并且直接对中心主任负责,能更加客观地参与中心的决策,体现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

(二)研究团队

TRUST对于人员的选聘、配置、培训与评价都有严格的标准。研究团队目前共有教授21名,副教授5名,助理教授1名,研究员3名,高级研究专家占比达70%。团队成员专业背景涉及政治、经济、政策、法律、信息技术、网络安全等多个学科领域。TRUST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晋升机制、福利待遇,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提高学术素养和学术声望。[5]

(三)人才培养

TRUST强调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将研究、探索理念潜移默化至K-12教育的各阶段。TRUST通过定期举办开放性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校园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学生从小关注科技领域。此外,还特别设立信息技术机会基金(TRUST Berkeley Foundation for Opportuniti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为对隐私保护、信息安全和系统感兴趣的高中生提供为期4周的知识、资源和实践的指导。[6]

此外,TRUST努力搭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沟通渠道,通过让本科生参与实验室中的基础性工作,促进其与研究生的互动和沟通交流,培育科研素养。TRUST为本科生开发了为期9周的研究经验项目(TRUST Research Experience For Undergraduates)。通过提供研究机会,增强学生研究水平,为成为研究学者做准备,激发学生开展更深层次学习的动力。这一项目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工程科学研究生入学人数不足的问题,培养了潜在的、可靠的信息系统科学家与工程师。[7]

(四)知识转移

智库的产品就是研究成果,因而如何通过合理的方式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传播是高校智库实现良好运行的重点探究问题。TRUST开展问题导向的研究,通过与产业界协作和技术转让计划,聚焦现实问题。TRUST的协同单位共有24个,包括6所大学、3所实验室以及15家公司,协同伙伴之间共享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促进科研成果转化。[8]

(五)合作机制

TRUST的合作伙伴在信息安全领域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例如,康奈尔大学与罗马信息保障研究所常年合作、斯坦福大学与美国邮政署(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的隐私服务部门有着广泛的互动。而且,TRUST开展的合作是多样化的,TRUST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汇集各领域专家学者,更有效地促进信息安全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TRUST通过组织研讨会,探讨技术转让;增进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如举办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战略投资会议;与企业紧密合作,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机会;通过将TRUST研究人员(主要是教师和博士后学者)作为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合伙人,以此来支持他们的创业精神。[9]

(六)评估机制

如前所述,TRUST的外部咨询委员会由来自行业、学术界、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专家组成,每年均会从科学研究、教育、知识转移、多样性、合作等方面对中心的运营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估工作,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立、客观、专业的意见与建议。此外,TRUST还接受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委托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监督。

TRUST瞄准社会需求,围绕着信息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开展研究,联合高校和企业力量开展专业化研究,使知识、人才、资源等要素在协同创新系统内部良好流动,在信息安全的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因素层面、政策层面都有所创新突破,产出了一系列对公共政策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三、启示

高校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齐全的学科门类,强大的人才储备,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排头兵,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分散、封闭、低效”等因素正阻碍着其前进的步伐。为此,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战略计划,旨在通过协同创新的模式,推进高校智库建设,提升国家创新水平。当前,高校智库协同创新发展如火如荼,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运行时间相对较短等因素,许多高校对于协同创新的理解并不充分,仅仅停留在合作层面,还未能达到协同的高度。这导致出现了诸如协同机制缺乏战略性考量、学者管理欠缺顺畅的流动机制、团队领导行政化等问题,影响了高校智库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力稳居世界前列,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一流的创新力,而这样的创新力来源于其成熟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与明确的战略定位,因而美国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智库协同创新发展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

(一)培育组织文化,营造协同创新氛围

文化是维系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石,良好的组织文化能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既紧密又宽松的环境,有利于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交流合作,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TRUST将多所高校、科研机构联结在一起,在面对不同主体间不同的文化差异时,积极打造共同的目标愿景,以期形成协同创新文化,从而充分调动各协同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强有力的共建力,共同围绕促进学科交叉创新与融合展开工作,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创新实践活动中,推动研究领域与应用领域相结合,切实满足社会需求。

(二)完善评价机制,关注协同力与创新力

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能促进组织的良好发展,TRUST在设计评价机制时着重了对“协同力”和“创新力”两个维度的考评,细化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的不同指标,这样有利于中心在深度协同创新的进程中更好地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寻求最合适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第三方咨询委员会对科研、教育、合作等进行评估,有利于保障评估的独立性、客观性、系统性。

(三)促进资源流动与成果转移,增进组织影响力

TRUST的合作共享机制,最大限度利用中心各成员单位资源与信息,促使成员单位间积极交流,塑造良好的科研文化与共享文化,以此实现人员、资源和信息的高效融合,为知识转移搭建桥梁,最终达到“1+1>2”的协同目标。学术研究的成果不能只在学术界流通,更应将之更广泛地传播,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TRUST積极拓展知识转移体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多渠道分享,将更多科学前沿知识带向公众[10]。通过高校的专家学者与工业科学家、工程师之间的多渠道互动,鼓励信息的共享,更加有效传递知识、交流信息,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同时,TRUST也参与到政府的决策咨询中,提供专业意见,增进组织影响力。

(四)提供多样人才培养项目,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TRUST重视对科学素养的培养,除了提供多样的活动供K-12阶段学生体验学习外,还设立相关的教育基金培养有志向学习信息安全领域知识的中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研究、探索精神的熏陶,进一步实践了美国教育所倡导的“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知识并非是高等教育的专利,为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的课程,不仅普及科学知识,更是对中心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这些做法有利于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参考文献:

[1]Daryle,Chubinetal.AAAS Review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 Integrative Partnerships (STC) Program,2000-2009 Final Report[R].Washington DC: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2010.

[2]NS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active Centers[EB/OL].https://www.nsf.gov/od/oia/programs/stc/,2017-08-05.

[3]Sally Mason.NS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 Integrative Partnership Program[R]. Washington,DC: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Blue Ribbon Pane,2010.

[4]TRUST. Management[EB/OL].https://www.truststc.org/about/management.html/,2017-08-05.

[5]TRUST. Research Team[EB/OL].https://www.truststc.org/about/team.html,2017-08-05.

[6][7]TRUST. Education[EB/OL]. https://www.truststc.org/education/index.html/,2017-08-05.

[8]TRUST.Knowledge Transfer[EB/OL]. https://www.truststc.org/kt/index.html/,2017-08-05.

[9]TRUST.Partners[EB/OL].https://www.truststc.org/about/partners.html/,2017-08-05.

[10]Spears J L, Nicolas-Rocca T S. Information Security Capacity Building in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Transfer[C].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16:4011-4020.

編辑 许方舟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运行机制经验
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保障
张一鸣的9条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如何构建以财务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