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城乡差异研究

2018-03-21 01:48杨绍鹏庄景真许桂清
运动精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年龄组城乡身体素质

杨绍鹏 王 帅 庄景真 许桂清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2.闽南理工学院体育学院, 福建 泉州 362700)

儿童及青少年是一个人身体素质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他们的体质健康不仅仅关系其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作为社会发展的储备人才力量更是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力量。人口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基础。[1]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通常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方面的能力。我们通常以身体素质的好坏来衡量其体质状况。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系统日趋完善,各项身体素质亦得到快速发展。在此期间如果对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适当实施干预措施,则有利于其身体素质的充分发展。因此本文分析2016年邵武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城乡差异,根据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为邵武市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为科学开展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1 速度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速度素质是人体基础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日常生活及运动具有及其重要的基础作用。邵武市通过对城乡学生速度素质测试及统计结果分析发现:男生组在50m速度方面 14岁组乡男比城男平均快 0.3s,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女生 11岁组城女比乡女平均快 0.4s,差异显著(P<0.05),7-10 岁组城女比乡女分别快 0.4s、0.6s、0.5s、0.7s,差异极其显著(P<0.01)。

表1 2016年邵武市7-18岁城乡汉族学生50m跑比较

这些数据结果显示:邵武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城乡差异较以往有所降低,但在多个年龄组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速度素质男性城乡中小学生的差异不是很明显,只有在个别年龄段有些差异,城乡女生的速度素质总体差异较明显,有5组存在明显差异,7-13岁的城女速度优于乡女,14-18岁的乡女速度优于城女;同比男生,女生在10岁前与男生无明显差异,10岁后速度明显落后于男生,这主要是由于男女生生理发育的阶段性特性所决定的,属于内部因素,外部环境等因素干涉较少。

2 静力性力量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静力性力量的测试主要是通过握力来体现,通过对邵武市城乡中小学生的握力素质的测试结果显示(表2):城乡男生在握力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女生在握力方面8岁组城女比乡女平均高0.9kg,具有差异显著(P<0.05),9岁组中城女比乡女高出1.6kg,差异及其显著(P<0.01),在12岁组、16岁组中乡女比城女分别平均高出2.2kg、2.7kg,差异及其显著(P<0.01)。这些数据显示:在握力素质方面男生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女生也不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仅有4组存在细小差异,低年龄段8~10岁的城女握力高于乡女,其他年龄组均低于乡女。总体来讲乡女的握力素质比城女要好;女生的握力普遍低于男生的握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3 下肢爆发力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邵武市城乡中小学生的下肢爆发力主要是通过立定跳远来进行测试,其结果显示(表3):城乡男生在立定跳远方面差异较明显,男生在7岁、9岁、11-14岁、16岁七个年龄段中乡村男均要优于城镇男,其中11岁组、13岁组乡男比城男分别远 9.0cm、9.9cm,差异显著(P<0.05),而在7岁、9岁、12岁、14岁、16岁中乡男比城男分别平均远 15.3cm、15.6cm、16.2cm、11.8cm、11.7cm,差异极其显著(P<0.01);女生立定跳远在 10岁、13岁、14岁、16岁四个年龄组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3岁、16岁两个年龄组乡女比城女分别远 7.7cm、6.9cm,差异显著(P<0.05),14岁年龄组中乡女比城女分别远 11cm,差异极其显著(P<0.01),而在10岁组中城女比乡女平均远7.9cm差异极其显著(P<0.01)。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城乡男生立定跳远方面差异最明显,共有7组存在差异,男生在7岁、9岁、11-14岁、16岁七个年龄段中乡男均要优于城男;女生的城乡差异不明显,仅有4组存在差异。乡女的立定跳远成绩优于城女;同比男生,女生在10岁前与男生差别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拉开差距,符合男女生的生理发展特点。

表2 2016年邵武市7-18岁城乡汉族学生握力比较

表3 2016年邵武市7-18岁城乡汉族学生立定跳远跑比较

表4 2016年邵武市7-18岁城乡汉族学生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与仰卧起坐比较

4 力量耐力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邵武市城乡中小学生的力量耐力素质的测试主要是通过男生斜身引体向上与女生仰卧起坐来进行,其结果显示(表4):7-12岁男生的斜身引体与13-18岁男生的引体向上以及女生的仰卧起坐均为力量耐力的有效测试项目。男生斜身引体在7岁、8岁两个年龄组中,乡男比城男分别平均高出2.7次、3.5次,差异显著(P<0.05),在12岁年龄组中乡男比城男平均高出9.1次,差异极其显著(P<0.01)。男生引体向上在13-14岁组、16岁组中乡男比城男分别高出1.7次、2.5次、1.7次,差异极其显著(P<0.01);女生仰卧起坐总体呈现城乡差异明显,其中8-11岁四个年龄组中,城女比乡女分别高出4.8次/分、6.0次/分、7.5次/分、5.0次/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数据分析显示:在上肢耐力素质方面城乡男生明显差异,共有6组存在差异,乡男总体优于城男;女生仰卧起坐差异不明显,仅4组存在差异,城女的腹部力量总体优于乡女。究其原因可能与饮食和运动方式有关。

5 耐力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耐力素质是人体各项运动素质的组成部分,是进行各类生命活动的基础,对邵武市中小学生进行耐力素质主要是通过50m*8往返跑、800m、1000m等项目来进行,其结果见表5:7-12岁年龄组的 50*8往返跑城乡差异较明显,男生在7-10岁、12岁5个年龄组中乡男均优于城男,其中7岁、9岁、12岁三个年龄组中乡男比城男平均快17s、9.1s、6.5s,差异极其显著(P<0.01),15岁组中城男比乡男平均快11.6s差异极其显著(P<0.01);女生在 7-9岁、12岁组中乡女均优于城女,其中 9岁组乡女比城女平均快3.7s,差异显著(P<0.05),7岁组、12岁组乡女比城女分别平均快5.9s、4.7s,差异极其显著(P<0.01)。16-17岁组中乡女比城女分别快16s、10.8s,差异极其显著(P<0.01)。18岁组乡女比城女快7.9,差异显著(P<0.05)。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男生耐力素质总体差异不明显,仅4组存在差异;女生耐力差异明显,有6组存在差异,乡村女生耐力优于城镇女;不同性别的城乡中小学生存在时段性的差异化特征,具体表现在,10岁之前差距不明显,11、12岁差距逐渐拉大,符合男女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表5 2016年邵武市7-18岁城乡汉族学生50m*8往返跑、800m、1000m(s)比较

6 柔韧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现阶段我国对于人体柔韧素质的测试指标是坐位体前屈,对邵武市城乡中小学生的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见表6。男生12个年龄组在坐位体前屈方面整体城乡差异明显,乡男整体优于城男。在8-10岁组均为乡男优于城男,分别高出3cm、2.7cm、3cm,且差异极其显著(P<0.01),13岁组、16岁组均为乡男优于城男,分别高出2.7cm和3.4cm;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比男生要好,城乡女生在坐位体前屈方面不存在差异。数据分析表明:男生柔韧素质总体城乡差异较明显,共有5组存在差异,乡村男均优于城镇男生;城乡女生坐位体前屈方面不存在差异;同比男生,女生各个年龄组的柔韧素质都要比男生好,这也符合男女生的生理发育特点。

表6 2016年邵武市7-18岁城乡汉族学生坐位体前屈比较

7 结语

通过对2016年邵武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调研数据及对比以往数据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物质资料的发展,物质质量和数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其次,随着社会健康观的普及学校和家庭对于体育健康的发展与教育是促使这种差异缩小的重要原因。最后,社会整体体育公共资源的不断普及也促使了健康质量的整体提高。虽然,目前城乡学生的身体素质仍存在差异。但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未来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一体化”。

为此,政府需做好引导和扶持,因地制宜,发挥其优势资源,发展乡村经济,减少城乡收入差异,开展具有民俗特色且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文化节;学校应整合现有体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强化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危机意识,努力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体育常识、运动损伤等方面的基础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多维度实现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城乡一体化发展。

[1] 陈海春.福建省汉族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干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

[2] 陈海春.2010年福建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研究成果汇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 蔡皓.1985-2005年上海市中小学身体机能、素质的动态分析[J].体育科研,2010.

[4] 姚小燕.刘继志.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发展策略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29(1):79-82.

[5] 郑慧芳,杲强,杨建文.2000年与 2010年甘肃省 7~18岁东乡族学生体质状况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1):14-21.

[6] 史国营.中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学周刊, 2015,10(30):52.

[7] 何月小.浅析影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 2015(20).

猜你喜欢
年龄组城乡身体素质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锻炼
新发现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乳腺占位性病变弹性评分3分患者年龄与肿瘤良恶性相关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