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对慢性湿疹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8-03-21 02:32王远志蒙秉新谭茜
关键词:总苷氯雷白芍

王远志,蒙秉新,谭茜

(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海口570102)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炎症反应,发病率极高,病因较为复杂,有文献报道Th细胞分化紊乱是引起湿疹的重要原因,Th细胞可分化产生Th1和Th2等细胞亚型,可分泌产生多种白介素家族细胞因子,进而诱导机体免疫反应,刺激嗜酸性粒细胞,促进IgE释放、,最终诱发变态反应[1-4]。临床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在一般人群患病率为7.5%,可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发生,但以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5]。临床对该病的治疗常采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进行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疗效。氯雷他定作为二代抗组胺药物,在过敏性鼻炎、荨麻疹以及皮炎等疾病的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6-7]。白芍总苷是中药白芍的提取物,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8]。本研究旨在探讨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对慢性湿疹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2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病例84例,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根据随机数表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9~64岁,平均(37.4±5.7)岁,病程6周~7年,平均(17.4±6.2)个月;观察组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18~64岁,平均(36.1±6.2)岁,病程6周~6年,平均(16.9±2.8)个月。2组病例各项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报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确诊为湿疹患者,病程≥6周;②年龄18~65岁;③近期(1个月内)未服用抗组胺药及免疫调节剂者。排除标准:①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对氯雷他定、白芍总苷过敏或不耐受者;③近期有服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氯雷他定片(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60821),给药剂量10 mg/次,1次/d,连续治疗3周;观察组采用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进行治疗,氯雷他定给药方案与对照组一致,白芍总苷胶囊(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70217),给药剂量为0.6 g/次,2次/d,治疗时间为3周。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①皮损评分参照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方法[9],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皮损情况进行评分;②临床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皮损评分降低超过95%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皮损评分降低超过70%,不足95%则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有一定好转,皮损评分减少超过30%,不足70%则为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未见好转,皮损评分降低不足30%为无效。③Th细胞变化采用FAC-Starplu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Th1、Th2细胞变化。④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水平测定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5、IL-10的水平。⑤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IgE水平;采用直接计数法测定嗜酸性粒细胞(EOS)数。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组间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有效率比较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Th细胞变化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h1/Th2值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以及Th1/Th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Th1/Th2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Th细胞变化

2.3 治疗前后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变化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IL-2水平显著升高,IL-5和IL-10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IL-2、IL-5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IL-5和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变化

2.4 治疗前后2组患者IgE水平和EOS数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对比,2组患者IgE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EOS数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IgE水平,EOS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偏低,EOS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2组患者白细胞介素变化

3 讨论

目前,关于湿疹发生的原因研究认为免疫功能紊乱是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进而影响其分泌功能,使体内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异常,进而影响了机体的生理功能[11]。氯雷他定是临床常用抗组胺药,在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炎性疾病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效。而白芍总苷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抑制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抗炎作用确切[8,12-14]。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对慢性湿疹患者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更有效的治疗湿疹提供依据。

T淋巴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Tc)亚群。根据Th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Th1、Th2和Th17细胞亚群,Th1细胞能够分泌IL-2,IL-2能够促进T细胞增殖,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会引起IL-2水平降低。Th2细胞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为IL-5和IL-10,这些因子可抑制IL-2的释放,从而进一步抑制了机体免疫排斥反应。此外,Th2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还能够刺激IgE产生增多,以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更有研究表明IgE与湿疹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水平高低与皮损的严重程度也密切相关,其能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加重细胞受损程度。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h1、Th2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Th1/Th2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高于对照组,IL-5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E低于对照组,EOS数少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说明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可更有效的改善紊乱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以及IgE水平,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湿疹的临床效果。其原因可能是氯雷他定能够选择性的拮抗外周H1受体,进而降低白三烯和组胺的释放量,进而改善组胺所引起的过敏症状,改善慢性湿疹症状。白芍总苷是从中药白芍根中提取得到的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包括芍药花苷,芍药苷、羟基芍药苷等物质,能够平衡Th1/Th2细胞,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湿疹的发病与Th1/Th2的比例失调密切相关。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存在较好的协同作用,从而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这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可调节慢性湿疹患者的免疫功能,升高IL-2水平,降低IL-5、IL-10水平,能够有效治疗慢性湿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赵广琼,阳小敏,傅旭,等.IL-17在急慢性湿疹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3,36(2):128-130.

[2]庄殿英,马长孝.湿疹患者血清IL-10,IL-12p40及IL-18水平监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2350-2352.

[3]龙嘉,许翠,杨佳,等.炎症性皮肤病的DNA异常甲基化[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42(1):15-18.

[4]杨敏,郝洪军,张春媚,等.老年湿疹患者T辅助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4):316-318.

[5]颜艳,顾恒,陈祥生,等.南京地区部分中小学生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10):662-664.

[6]吴实,邓列华,胡云峰,等.氯雷他定联合冰黄肤乐软膏治疗亚急性及慢性手部湿疹的临床观察[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2,33(6):608-611.

[7]高翔.枸地氯雷他定片联合加味龙牡二妙汤治疗皮炎湿疹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9):1508-1510.

[8]种树彬,兰海梅,曾抗,等.湿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白芍总苷的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645-646.

[9]赵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1):3-4.

[10]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

[11]Eyerich K,Pennino D,Scarponi C,et al.IL-17 in atopic eczema:linking allergen-specific adaptive and microbial-trigger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123:59-66.

[12]李传应,王春,魏伟,等.白芍总苷对小鼠慢性皮炎-湿疹的治疗作用及其部分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24(10):1366-1369.

[13]刘涛.老年湿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23的表达及白芍总苷的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5):1213-1215.

[14]刘密.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5):97-98.

猜你喜欢
总苷氯雷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氯雷他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白芍总苷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柴胡皂苷⁃白芍总苷对大鼠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及肝功能的影响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