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2018-03-21 09:07张新洲
当代人 2018年3期
关键词:敖包蒙古包草原

张新洲

旅居台湾的蒙古族作家席慕蓉从小便听父亲讲述草原的清香,听母亲描摹流淌在蒙古高原的黄河的浩荡,后来终于回到故乡,站在芬芳的草原上落泪如雨,写下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我的故乡虽不在草原,然而,渴望见到草原的夙愿由来已久。多少次,蓝天、碧野、白云、马头琴声入梦,醒来久久地品味那梦中的美丽,期盼着能踏上一望无际的草原。2016年8月底,终于有了我的草原之行。

悠扬的马头琴曲传诵着久远的岁月,古老的蒙古族中流传着许多祖先的故事,保留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我们驱车广袤的草原,不时会有几个蒙古包跃入眼中。世世代代的游牧生活,蒙古人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图腾,他们把制作查干伊德(白色食品)的乳汁作为纯洁、吉祥、崇高的象征,把提供乌兰伊德(红色食品)的牛羊作为生命的延续,把蓝天、草原、黄土地作为家园和理想的寄托。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草原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延续着自己的文化习俗。

“蒙古人度假村”到了,一下汽车,我们立刻被浓浓的喜悦、欢乐所包围,悠扬的琴声和歌声骤然响起,我第一次身临其境聆听到马头琴——高亢、嘹远,而又略带几分苍凉,纯正的蒙古民歌和着琴声,将气氛渲染得甚是热烈,几位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美丽女子给我们献过哈达,敬上洁白的奶酒。我也遵照他们的做法,用右手无名指蘸上一点儿,敬天、敬地,再蘸上一点儿涂于额头以敬祖先,喝下清冽而回香的马奶酒,我便迫不及待地去领略草原的奇妙。

草原最简单又最丰富,就像一些话虽然朴实却蕴含着真理一样。我站在草原上,目光所及之处是无边的辽阔与平静,哪里都不是路,但是哪里都可以走,哪里都不是床但是哪里都可以躺,眼睛随便向哪个方向望去都不会遮挡视线。洁白的羊群、洁白的蒙古包、洁白的浮云相映成趣;各种黄的、紫的、红色的野花骄傲地仰着笑脸,理直气壮地开着;河水驾着轻柔的绿色淙淙流着,从绿色流出,又向绿色流去,在天地之间闪现着充盈的生命之绿,描绘出清淡雅致的风景。天高云淡风轻,在这坦诚平静的草原上,忘却繁杂的事务,把心交付给她,然后消融在苍穹碧野之中。

还没有充分享受完这份舒畅和静谧,我便被另一种感觉吸引了。如果说草原带给我的是无尽的遐思和恬静,那么骑马则让我体会到新鲜、刺激、飞跃、奔腾。“到草原不骑马,就像到了海边不游泳一样,没意思啊!”在牧马人的带领下,从未骑过马的我鼓足勇气上马,但心里仍不由得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在牧马人的指导下,总算掌握了要领,身体随着马的节奏起伏,紧握缰绳的手和浑身的肌肉才不那么紧张僵硬,眼睛才离开马背看风景。对面不时的过来一行马队,彼此热情地打个招呼。“驾……”马群奔跑起来,随着速度加快,骏马腾空奔跑,座下也變得平坦,风在耳旁吹过,闭上眼睛,享受着风驰电掣的感觉。怪不得有“百卒不如一骑”的说法,正是这马的力量和神威,才成就了成吉思汗的雄心壮志;正是这马背上民族的剽悍和勇敢,出现了一代代弯弓射大雕的豪杰英雄。

走进牧民的家,热情好客的主人迎出来。我们上前用简单的蒙语问好:“赛诺,赛诺!”这是刚刚学会的蒙语,意思是“您好,您好”。 主人把我们邀进蒙古包,包内宽敞明亮,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挂着简单的饰物,迎面的炕中间放着方桌,靠墙摆放着整齐、色彩艳丽的被褥。主人邀我们上炕喝茶,盘腿坐在铺着毛毡的炕上,竟有一种归去来兮的感觉,好像一只飘荡在外的游雁,找到了梦中的家园。这时,芳香的奶茶端上来了,炒米、奶油、奶皮、奶酪摆满了一桌子。我喝了一口奶茶,醇香鲜美,比城里的奶茶纯正多了。它是由砖茶和鲜牛奶熬制而成,呈琥珀色,喝时往里面放些炒米,更是别有风味。蒙古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在草原,只要进了蒙古包,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受到热情的款待。同样我们也受到热情的款待,互相友好地交谈着,他们光亮黝黑的脸庞和发自心底的爽朗笑声,他们对生活的满足和自乐,让我们好生羡慕。在这里,我们感受着草原上牧民的另一种活法,在这里,天空、环境和人心都纯洁的没有一丝污染,这种久违的纯洁,在大都市人情沙漠里是找不到的。

走出牧民家,我们看到远处地势稍高的地方有个石堆,那就是“敖包”了,在内蒙古辽阔的草原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敖包”,蒙古语是“堆子”“石堆”的意思,由石头垒起石堆,上插树枝、柳条为行人指路和标明方向,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旗。古代游牧民族在广阔的草原上游牧,为了不迷失方向,走到哪里便在哪里放几块石头,作为标志,天长日久,石堆便越堆越大,并成为神圣的象征。后来敖包的规模逐渐扩大,形状也越来越讲究。我们眼前的这个敖包就有一定的规模,它建在圆坛上,环叠三层石台,基础宽广厚实,下大上小,犹如一座圆形的石塔。敖包顶部竖一高杆,杆端安有铁矛,矛锋四刃,分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铁矛下方承一铁盘,盘上缀有马鬃,作为垂缨,这就是敖包的顶饰——苏鲁德神物。苏鲁德是蒙古语,意为成吉思汗的长矛。

如今,金戈铁马、烽烟战火的年代已经久远,祈求风调雨顺、吉祥幸福成了永恒,“敖包”成了祈福和青年男女约会的地方。草原上年轻的男子和女子也有自己的约会方式,既没有都市咖啡屋的时尚,也没有吧厅的前卫新潮,他们的约会是自然和淳朴的,“敖包”就是约会的天然场所。因为通向“敖包”的路是唯一的,所以在路上放上一条马鞭,后来的情侣就不会打扰他们互诉衷肠,表达爱慕之情了。《敖包相会》的传唱便缘于此。这时正有一些游客在祈福,我也加入其中,向大自然苍穹祈求幸福平安。

依依不舍地离别,我一次次地回首驻足。在我们回来的途中,不知是上苍有灵还是别的什么缘故,久旱的草原下了一场足足的雨。这个古老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草原,让我对她如此深情,难怪席慕蓉这位久居在外的游子找到这片梦中的家园时会落泪如雨,耳边响起那首歌:“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飘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编辑:刘亚荣

猜你喜欢
敖包蒙古包草原
讲解《草原图》
祭敖包
巨大的蒙古包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这是蒙古包吗
神圣的符号:还原一个真实的敖包
可可托海的草原
巴彦呼硕
神圣的祭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