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宫角轴与我国对称的多调性音乐

2018-03-22 08:53李金玲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401520
大众文艺 2018年4期
关键词:谱例调性声部

李金玲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401520)

多调性在我国音乐作品中的运用甚多,在众多运用多调性的手法上有一个共性特点,即不同音阶在纵向结合上形成倒影对称,这与对称的宫角轴理论不谋而合。宫角轴理论运用极少,但笔者以为我国五声性音乐作品中调性的扩展与宫角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何为宫角轴呢?对称的宫角轴与多调性中的对称有什么关系?接下来简要说明宫角轴的理论基础。

一、宫角轴的理论基础

宫角轴是我国有关调性扩展的一种理论知识。最初完整出现于童忠良先生的《近现代和声功能网》中,书中介绍宫角轴分别以核心宫系的宫音为轴往下属方向、以角音为轴往上属方向进行调性扩展。这与民间的“借字”转调1具有共性特点,均为我国五声性作品中横向线条的转调提供理论依据。

谱例1:

如例所示,通过核心C宫系的宫轴和角轴,按照五度关系可孪生扩展至四个升降号以内的九个宫系,各宫系又可扩展到五声、六声、七声、综合音阶等在内的上百个调式,形成以核心宫系为中心,使上百个调式具有逻辑性地联系在一起。以核心宫系为中心孪生的每一对宫系均为倒影对称。但是五升五降及以上调号的各调性关系却不包括在内,因此宫角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二、宫角轴与对称的多调性的关系

童忠良先生主要从横向层面介绍以核心宫系的宫、角为轴形成的调性扩展关系。笔者认为从纵向层面(即多调性)解释宫角轴与调式调性的关系也是可行的。广义的多调性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调性在纵向上的结合,呈现空间上的共时性关系。笔者将多调性与宫角轴的结合称为纵向式宫角轴。

从分析大量作品中得出,双调性片段以占主导宫系的宫音或角音为轴, 在纵向上形成两宫系中的共同正音相互重叠进行的同时产生其它音级的互换,并未构成调性转换,而是将几个调通过一个轴作为牵引,上下形成对称特征共存于同一片段中。这不同于横向上的宫角轴或“借字”转调,它们是通过保持几个调中的共同正音,再将主导宫系的某些正音(另一个调中为偏音)进行移位换成另一个调中的正音而形成调性的转换。

在创作运用中可从以下几种体现宫角轴与对称多调性的关系。

1.宫轴或角轴处于内声部

这种多调性片段主要特征为作曲者将成为轴的宫音或角音作为对称点放于内声部,形成一条隐形的共同音线条支撑两个宫系,使两个调式的正音音级呈现对称特征。如汪立三《叙事曲改编游击队歌》中9-11小节中的高声部在D宫调式上陈述,低声部在降B宫调式上陈述,内声部以D音形成一条隐形的持续音线条。该片段以降B宫为主导宫系,D音为轴与高声部主音形成以角为宫,其它作为D宫系的非正音进行移位,以降B换A、F换E、G换升F、C换B互换存在于两个不同宫调式中。

谱例2:

乐谱中内声部以D音为轴的基础上,两个宫系的五声正音音级呈现严格对称关系,使不同调在纵向连接上更紧密,音响效果上融合得更自然。

2.宫轴或角轴处于外声部

有些双调性片段的两个外声部会通过如音区中的最高音、最低音、节奏、节拍位置、重复次数等手段强调主导宫系的宫音或角音,在外声部形成宫轴或角轴的两条隐形持续音线条为牵引,使内声部的音级呈现对称。如汪立三《在阳光下》中的开头片段,高声部在主导宫系C宫系的e角调式上进行,低声部的固定低音型具有E徵调式特征。两外声部的最低音与最高音均为E音,并以E音为轴形成以角为徵、以羽为宫的同音互换,以G换升F、以C换B、以D换升C,通过正音的移位互换,五声正音音级同样具有对称特征。

谱例3:

3.宫角轴的扩展

有些多调性片段中每个调的主音均不为宫、角时,发生了宫角轴理论的扩展。童忠良先生说过“从理论上讲,调式调性间的关系还可能以商音为轴,以徵音为轴或以羽音为轴进行扩展,不过这几种同轴的扩展都可由对称的宫角轴所概括。”3也可理解为调式是否为宫、角调式,是否强调宫、角音,还可以由不处于主要地位的宫或角音为轴进行调式调性的扩展。

不同前面两种的是在关键节拍位置、节奏、重复次数等等运用上强调非宫、角音,以围绕某个正音级为中心形成音级的对称关系。如朱践耳《黔岭素描》中的开头片段形成对称的双调性结构。

谱例4:

高声部在G徵调式上陈述,低声部层以固定伴奏音型在g羽调式上陈述,中间声部层为两调式中共同正音叠置的四五度和弦以敲击式节奏型进行。两个调式主音都为G,三个声部层在强拍、节奏、重复次数上不断强调G,形成以G为中心的四条隐形线条中上下正音级对称。同时,以主导宫系的C宫为轴,构成宫为商、商为角、徵为羽的共同正音,以角换徵、以羽换宫共存于两宫系中。

三、宫角轴在多调性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宫角轴作为调性扩展理论知识,无论是横向上的转调、纵向上的调性叠置还是纵横上的调性叠置与转调均为我们打开了调性思维,认识到纵向宫角轴的对称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将几个不同调式综合后再进行纵向叠置,内部以主导宫系的宫、角音为轴为牵引,使得一段双调性音乐片段中有上百种调式供我们选择。更何况是超过两个调性的纵向结合!以下举例说明以C宫为轴产生的综合音阶在纵向上的对称性。

谱例5:

上方调式调性为可视作C宫雅乐和C徵五声音阶的综合,也可视为C宫五声与G宫清乐音阶的综合,下方的调性可视作C角燕乐与清乐音阶的综合,几个不同调式的综合在纵向上呈现对称的可能性有多种,选择哪些调的综合,突出哪个调的运用,是作曲者根据音乐的整体发展而定的。

近现代创作技法中调式调性扩展的自由性,也让作曲家依据作品的风格及整体发展提供了更多调式调性的可能性。本文将宫角轴理论与双调性音乐结合进行浅显的分析论述,并未对超过两个以上的调性叠置进行分析,旨在推崇宫角轴理论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对宫角轴与多调性的论述,让更多的分析学者和作曲者从另一种层面认识调性扩展。

注释:

1.关于借字转调与宫角轴可查阅童忠良《对称乐学文集》中第432页-439页的《对称的借字手法与宫角轴》一文,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2.笔者论文《试析宫角轴在我国音乐中的运用》将五升五降及以上的各宫系间也可用宫角轴解释,在一首作品里可形成不断移动的宫轴、角轴,即以不同宫系的宫、角为轴进行调性转换.

3.参见童忠良《近现代和声功能网》第49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版.

[1]童忠良.近现代和声功能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童忠良等.中国传统乐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3]童忠良.对称乐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谱例调性声部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谈“调性”
谈“调性”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