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2018-03-22 11:49陈友萍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劝学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

摘 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修订要求,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到高中教师的思想中,就如何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能力,每位高中语文老师都开始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思考。本文主要以高中课文《劝学》为例,就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能力提出自身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教学;劝学

一、 引言

在高中语文当中,所谓的“核心素养”能力,大概指的就是“语言文字能力运用、赏析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以及文学创作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伴随着最新课程修订对“核心素养”的能力的要求,随之而来的便是新课程改革运动,就如何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能力养成进行教学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是语言文化的传承,本着以人为本,传递文化的宗旨,落实核心素养能力成为每位语文教学者思考的主要问题。当前,高中语言教学当中最难的要属文言文教学,如何在改革当中促进文言文教学进步成为每位教师的心愿;完善文言文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当中的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求在学习当中贯穿鉴赏能力、理解能力、文字运用能力以及文学创造力的养成,在教学中要形成一套合理的方法,所以本文就《劝学》一文进行教学思考,主要对文言文中的语法知识、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等进行深入思考,希望能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 语言文字能力运用与提升

在高中语言教学当中,就高中文言文中的语言文字,要求学生掌握实词、虚词、通假字、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因为文言文的语言结构与现代文语言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学会文言文的语言运用能力对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意义非凡。就《劝学》一文,需要解决的重点字词就很多,如: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古今异义词,以为、博学、爪牙、黄泉、寄托;重点虚词,而、焉等。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此达到语文核心素养最基础的语言要求。文言文的语言是十分凝练的,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读懂和理解之外,还要了解和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词和句式。

三、 审美与鉴赏的能力

对文章进行欣赏,对文意进行掌握,对文章进行分析,是发展高中语文思维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分析,养成核心素养能力。针对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开展全文结构的分析,对每段文言文的意思进行梳理归纳。比如第一段中“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的结构提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第二段主要探究学习的意义,第三段对学习的作用进行论述,第四段主要是赏析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这样逐步带领学生进行赏析,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比如第一段,“学不可以已”,提出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这样的一种方式,以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将是对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提高。若要深入探究,则需要赏析全文,比如通过文章中出现的各种论证进一步佐证作者的观点,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学习的积累、专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更进一步明确他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

四、 文化传承与文学创造

所谓的文化传承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当中,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语文学习尤其是文言文学习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我们在学习《劝学》这篇文言文之前,我们都会系统地学习一下孔子和孟子的一些思想,以及他们的相关作品和活动,再来学习这位儒家学派的思想人物的作品,加深学生对于儒家学派的认识,其次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自信。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荀子的其他作品和其他思想加以了解,增强自己的文化实力和文化担当,通过文言文学习,加深对文化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树立符合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文言文教学当中,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当前实际,进一步开展现实情况的探索,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进行文学再创作,或者开展文艺评论写作,对文章中出现的多变句式,学会灵活运用并加以创造,在自己的日常写作当中,能够灵活运用文言文中对偶、对比以及顶针的手法,增强文章自身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以此积极引导学生在作文、讲话时,注意精炼语言,学会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增强自身语言的感染力。从而去感受语言之美,运用创造语言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在进行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应该贯穿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当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创造力为主,鼓励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鉴赏,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鼓励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摸清古文写作的套路,同时在自己实践文学的再创造过程当中,能够熟练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运用课堂中的句式、字词和方法进行文学再创造。并在不断的再创造中提高我国当前高中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再次,在文言文学习当中,对于文言文出现的字词用法,要求学生掌握并加以思考其他所学文言文中相关词的用法,学会对比,进行思考,总结归纳出文言文一些字词和句式共同点和不同点,就《劝学》一文的教学为例,在《劝学》一文的学习中,不仅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古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而且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推动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勇.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文言文教学微探——以《劝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7,(8):80-83.

[2]冯为民.文言文微探究教学的三个层次——以《屈原列传》的被动句式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3).

[3]左延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貴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80-84.

作者简介:

陈友萍,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学院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劝学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劝学》
雕刻在石头上的“劝学”“尽孝”故事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劝学》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从《劝学》看荀子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