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士兵突击》艺术主题的哲学意义

2018-03-22 12:03邱荷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军旅成长美学

邱荷

摘 要:优秀军旅题材电视剧《士兵突击》围绕大爱这一艺术主题,探讨成长的哲学意义。人因为自私而关注小我,因为忘我而成就大爱。爱祖国,爱人民是大爱的体现,“不抛弃,不放弃”是成就大爱的必要精神。由“关注小我”到“成就大爱”的过程就是成长。

关键词:军旅 成长 美学 第四堵墙

《士兵突击》是一部优秀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它脱身于老舍文学奖获奖作品话剧剧本《爱尔纳突击》。讲述的是两名来自于农村的青年(许三多、成才)如何在军营接受历练,最终成长为真正的钢铁战士的故事。该剧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获奖无数。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100部优秀影视片中,《士兵突击》等23部电视剧榜上有名。

军旅题材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题材。一个老旧的题材,一群陌生的面孔,简单的故事结构,是依靠什么爆发出如此震撼人心的精神能量,而且这种力量一直持续绵延,大有影响数代人的趋势?美学著作中常提到“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句话。《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就是将现实生活素材与主创人员的思想相融汇,最终赋予电视剧以永恒的哲学命题——在痛苦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这个过程的密码就是“不抛弃,不放弃”。这个哲学主题与中国儒家经典《大学》里提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阐述的是同一个道理。观众通过这部电视剧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成长的希望,从中得到了安慰、指引和激励。使迷茫者开始寻找方向,颓废者重燃信心,奸猾者黯然忏悔,朴实者坚定信念,进而在全社会蔚然兴起积极向上的风气。这是一股巨大的正能量,每个时代都必不可少。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该剧如何展开“成长”这一哲学命题。

一、主角感受带入——确定成长主体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他的戏剧艺术理论中提到“第四堵墙”概念。他认为演员应该处于一种“当众的孤独”的表演状态。意思就是说表演者应该忘记现实生活中自我的存在,忘记观众的存在,潜心投入到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以角色的存在模式存在着,呈现角色的性格、角色的感情、角色的心理情绪变化以及举手投足。目的是要求演员把剧中人物的生活表演得生动而真实,进而将观众卷入戏剧,引导观众对戏剧产生感情,投入规定情境以进入情节,亲近角色,最终置身剧情接受感染,产生与角色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与观众间接交流的目的。这种“移情——共鸣”的模式就是斯氏体系的美学特征。通过这一特征让演员通过情感间接体现剧作思想,制造逼真的生活幻觉。那么如何才能进入“当众的孤独”的表演状态呢?这就要运用到“第四堵墙”的概念。演员假想舞台与观众间有一堵墙存在,将虚拟与现实完全切断,即表演者的表演目标并非“呈现”,也忽略观众的“现场反应”。换句话说,表演不再是表演,而是生活。这种高度的真实,被称为“入戏”。演员的这种“入戏”状态反过来给予观众更深层次的感染,极致状态便是引导观众也“入戏”。

为了更容易产生“移情——共鸣”的戏剧效果,《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的主创人员在角色选取方面下了功夫。他们选取功底扎实,但当时名气不大的演员参加表演。王宝强、张译、张国强、邢佳栋、陈思成、罗京民、王大治等主配角都是常年默默无闻供职于各地表演团体,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却不为广大观众熟知的演员。唯有段奕宏曾经出演过热播剧《重案六组》,给观众留有印象。

功底扎实的演员更容易“入戏”,其表演更生动,更富感染力。名气不大的演员,对于观众来讲是陌生的,观众不会因为明星脸而“出戏”。这样就更容易使观众被带入角色中,进而受到角色的情绪感染。因此,这部剧热播后,观众反映,“我们在许三多身上看到了自己”。观众随着演员的表演深入剧情,参与角色的喜怒哀乐,成为观众席上的“角色”。随着三十集剧集的播出,观众也随同“许三多”完成了一次心灵成长。

二、谢绝女性角色——暗示成长高度和难度

没有女性角色是《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的一大特色。编导如此安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不做青年女性角色安排,避免男女情感纠葛。这部军旅戏情感定位较高,忽略个人主义的男女之爱,而是将情感高度定位在国家之爱、民族之爱。将“爱情”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取其广义的概念——爱的感情。剧作家夏衍也在其作品《关汉卿不朽》中提到:“他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有爱情的人。”这里所称的“爱情”与《士兵突击》中的“爱的感情”是同一概念。责任、担当、忘我、牺牲是它的构成要素。当一个人,一个士兵真正理解了责任、担当、忘我、牺牲这些概念的含义,并且将它们见习于生活中的时候,他才真正成长为一名钢铁战士。

其次,不做母亲这一女性角色安排,暗示许三多家庭成长的缺失,突显军营成长的重要性。英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他畅销百年不衰的《品格的力量》一书中,这样精辟地论述母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把孩子托交给一个愚昧无知的女性去抚养,他日后就会毫无教养,无可救药。假如一位母亲好逸恶劳,心术不正,行为放荡,在家庭中吹毛求疵,性情暴躁,极不安分,那么,家庭就会成为充满不幸的人间地狱——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更谈不上一往情深地迷恋。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幸,会让他们具有道德缺陷和在道德方面发育不良——这不仅会给他们本人带来灾难,而且也会给社会中的其他人带来不幸。”可见,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是多么不可替代。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著名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中就谈到,儿童从出生至十八个月时就要通过感官去领会世界,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如果母亲的关爱不够,甚至没有,孩子就会对人、对世界产生恐惧,充满不信任,可见母爱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最为中肯:“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芜。”这句话表明,幼年的经历影响一生,其中母爱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无可替代。许三多由于幼年丧母,家中又没有姐妹,因此,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人格缺陷,比如怯懦、自卑、执拗、沉默寡言。最终是他身上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淳朴和三多爸殷殷的期盼打动了史今。使他选择忽略三多的这些性格缺陷,赌博般地给他一次成长的机会。借此埋下伏笔,在军营三多将面临超出他人数倍的成长考验。

三、心理角色分配——成长客体的作用

在上一节中讲到这是一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电视剧。但是剧中并不缺少女性心理角色。其中,史今诠释的是“母亲”的形象。在剧中“史今”这一角色的出现成为“许三多”人物命运的转折点。史今发现了许三多身上的闪光点。一句“你玩命,班长就得跟着你玩命”,暗示了史今在许三多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陪伴的作用。“母亲”是孩子幼弱时的依靠。在初入军营,处处落后的境遇下,史今是唯一一个给予三多鼓舞和激励的人。因此,三多在心理上对史今极其依赖。“母亲”又是孩子成长的鞭策者。在三多因懦弱和自卑,不肯走出自己设置的套子的时候,史今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激发起三多的斗志。“母亲”也是孩子成功的踏脚石。剧中有多次伏笔,暗示三多一天天成长,一天天接近退伍。史今对此了然于胸,虽然对军营有那么多的不舍與留恋,但他丝毫不后悔,反而是满怀欣慰地说“三班整体成绩上来了”“就是这个结果,我早就预料到了,把枪拿起来三多,再也没人照顾你了,以后你真的不能再犯错了,冲吧”。一位“母亲”甘于牺牲自己成就“子女”的伟大形象在此得以深刻地呈现。

与史今这一“母亲”角色相呼应的是七连长高成的“父亲”的角色,严厉、不苟言笑、外冷内热。三多成长起来,高成的喜悦不亚于史今,然而,他将喜悦和对三多的牵挂深埋在心里,在他离开七连之后,特意嘱咐伍六一照顾留守的许三多。最能体现他“父亲”这一心理角色的片段是三多因为丛林作战击毙一名毒贩,心灵受到创伤,高成帮他疗伤那一段。正如何洪涛说的,“你的心病那么重,需要专人来治,我不是那个专人”。这里“专人”指的就是高成。

除此之外,还有兄弟伍六一。进老A的选拔战中,一路与三多相扶相撑走到最后,为了不拖累三多,自动放弃比赛,一句“快跑啊,你看着我干什么,我都被你逼成什么样了,你他妈跑啊”,满含着肝胆相照、誓死成全的兄弟之情。而老A队长袁朗是三多的“老师”。他欣赏三多,器重三多,然而,在三多心灵受到创伤,需要疏导疗伤的时候,他却无能为力,只好将三多送回“家”——七连(此时七连已经整编,而七连精神还在),将他交给更了解他的人——“父亲”高成。

四、成长轨迹安排——价值观的引导

该剧的两位主人公许三多、成才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们在剧中是两个角色,但其实他们各代表了一种性格特征。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性格特征都或多或少地同时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在剧里,两个人虽然最终都成长为钢铁战士,却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其实编导是要通过剧情表达一个理念——“三多性格特征”是成功的保障,而“成才性格特征”是通往陷阱的捷径。一个人身上“三多”性格特征越多,越接近成功,反之,“成才”性格特征越多,越背离成功。这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成才捉奸耍滑、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自私势利,他为了提士官,主动做了跳槽兵,去了红三连,没想到却被派到了“班长的坟墓”——五班。在五班,他得到参加老A选拔战的机会,可是他却在关键时刻抛弃战友。虽然他的成绩名列前茅,但是袁朗却以毒眼看穿他自私的灵魂,毫不留情地将他打回草原五班。在五班,成才痛定思痛,痛改前非,改掉之前所有的毛病,变得谦虚、低调、谨慎、平和,之后他才真正成长为老A;他的成长轨迹是高起点、波谷、平、起。

许三多忠厚朴实、踏实坚韧、忘我无私、甘于奉献,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没有“我”,只有“集体”与“战友”,他将“不抛弃,不放弃”进行了最完美的诠释。老A大队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因此,袁朗器重他,欣赏他。他理所当然地成为A大队的一员。在成为老A之后,他还在 “不抛弃,不放弃”中不断成长着。他的成长轨迹是低起点、平、一路渐升。将成才成长轨迹与三多成长轨迹对比,可以看出,成才的那段“高起点、波谷”是一段弯路。电视剧就是要通过这种安排告诉观众,在成长的道路上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少走弯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即使慢一些,也在不断进步。这种理念纠正了当下社会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引导年轻人改掉心浮气躁、自私自利的毛病,让大家明白默默努力才能成就未来;成全他人,才能成就自己。

综上所述,《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的魅力就在于它深刻、生动、真诚地诠释了一个永恒的主题——成长,个人的成长、集体的成长、集体与个人互动的成长。成长就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过程。当这些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的时候,人就成熟了。这样一部具有积极意义的经典影视作品,在新媒体时代,借助最新媒介,在人群中传播,给人们以鼓舞,给社会以洗涤,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并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 孙惠柱.第四堵墙:戏剧的结构与解构[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3] 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M].现代出版社,2015.

[4] 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军旅成长美学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一位军旅书法家的慈善情怀
印花派对
本期主题:军旅
纯白美学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SKAP秋冬军酷系列新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