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法国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研究

2018-03-24 09:30李茭
文学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保护主义全球化

李茭

内容摘要:保护主义是法国文化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无论是稳定的君主专制时期还是动荡的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都未曾放弃对文化领域的干预和保护,有效促进了法国文化的发展和壮大。然而,时至今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深入,文化领域的全球化愈演愈烈,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美国文化独霸全球,法国文化保护主义政策受到巨大冲击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法国积极探索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倡导“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以应对新的世界文化格局,其做法和经验对我国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球化 美国文化霸权 保护主义 文化多样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现象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延伸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领域也深受影响,“文化全球化”概念随之兴起,最直接的表现是国际文化贸易越来越活跃。然而,目前国际文化贸易更多地局限于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尤其是美国文化产品凭借强大的经济后盾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独占鳌头,导致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美国化”现象。面对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全球化造成的世界文化同质化趋势,法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文化例外”原则,主张把文化产品排除在国际自由贸易范围之外;进入21世纪,又以“文化多样性”为依据对抗美国文化产品。从本质上而言,“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都是法国文化保护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法国应对文化全球化、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策略。中国跟法国一样,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应在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国际文化贸易交流的同时认真思考如何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为此,法国坚持文化保护主义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法国文化保护主义:由来已久的传统

法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长久以来,法国政府都在文化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让-米歇尔·吉昂(Jean-Michelle Djian)在评论法国文化政策时所言:“无论是在君主专制时期、帝国时期或是共和国时期,执政者以民族信仰之名独揽艺术保护的大权,而正是长此以往对文化的关心促成了法国文化政策的诞生。”[1]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被誉为“艺术之父”,在文化领域动作频频,为法国现代文化政策奠定了基石。1530年,弗朗索瓦一世建立了第一个国家文化机构——法国皇家学者学院(Collège des lecteurs royaux),即法兰西公学(Collège de France)的前身。该学院邀请各行各业的名师为学生自由传授知识和文化,旨在对抗索邦大学保守刻板的文化垄断。同年,为发展印刷术和推广书籍,弗朗索瓦一世建立了皇家印刷厂(Imprimerie royale)。1537年12月28日,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推动下,法国颁布《蒙彼利埃法令》,在全国实行“法定送存”(dép?觝t légal)制度,要求境内所有出版商和印刷商将其出版或印刷的刊物在国家图书馆备份,这是全欧洲第一个此类法令,无疑也体现了法国中央权力对文化的保护和控制。此外,弗朗索瓦一世还积极参与文人和艺术家的资助和保护,诗人克莱蒙·马洛、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都曾受到弗朗索瓦一世的资助。

亨利四世时期,法国政局稳定,国家实力稳步上升,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国王控制作家,庇护德波尔特等宫廷诗人,让他们为王室歌功颂德。相较于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四士对文化的保护和控制更为严格。正如陈海文所言:“法国古典主义文化在17世纪30-80年代的兴盛,其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首先值得提出的是政府的大力提倡和引导。”[2]

路易十四执行时期,法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国防等“硬实力”上,也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路易十四继承的绝对君主专治制度不仅仅包含了国家的重大工具、军队,也包含了颇富创造力的文化与艺术。”[3]路易十四要求“王权高于教权”,制约贵族阶层,剥夺三级议会对王权的限制作用,奉行“一个君主、一种法律、一种信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时的文化也体现出极强的个人崇拜主义和精英主义。路易十四为符合“官方要求”的艺术家提供庇护,资助作曲家吕力(Lully)、劇作家莫里哀(Molière)、拉辛(Racine)等创作符合皇室要求的作品;语言方面,作为法兰西学院的保护者,路易十四对法语的使用有着明确规定,认为法语是国家彰显荣耀的一个重要载体,必须严加保护并加以推广。不难看出,路易十四时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文化的掌控者。菲利普·普瓦里埃曾说过,君主对文化的资助是“国家干预文化的源头”[4]。路易十四时期的文化举措虽然受到很强的个人荣誉所驱动,但这种文化荣誉感也是如今法国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的重要内涵之一。

如果说法国在君主专制时期通过集权方式对文化施行保护主义,并将文化与个人荣誉和国家荣辱紧密相连,那么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虽然结束了君主专制,却并不意味着文化保护主义的结束。事实上,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者对待文化的态度经常是在破坏与保护之间徘徊:一方面迫切地想要摆脱旧制度,破坏和消除一切与君主制有关的东西;另外一方面又渐渐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提议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等文化遗产。

尽管犹豫和徘徊,但文化并没有交由个人或者民间团体负责,而是仍由最高统治阶层管理,继续对文化实行保护措施。1792年,制宪议会先是投票同意拆除和旧体制有关的建筑,但随着破坏公物的行为屡屡发生,临时艺术委员会(Commission temporaire des Arts)成立,用以替代办事不力的建筑委员会(Commission des Monuments);1972年9月16日,立法议会投票同意暂时保护艺术作品,认为其有愉悦身心、装点城市的作用;1794年,临时艺术委员会主席让-巴蒂斯特·马修(Jean-Baptiste Mathieu)提出“文化遗产”概念:“这些由岁月留下来的文物古建筑被艺术委员会保留在文物清单以及研究项目当中,它们是岁月留给我们的礼物,记录着历史,是艺术领域研究的对象,是哲人观察的对象,是我们好奇古老事物和过去生活的双眼欣赏的对象……国民议会是明智的,也是欣赏艺术的,因此也应由它发扬这笔财富并将其带入生活中,让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笔财富的人了解它。”[5]以上言论传递出了很明显的文化保护主义精神,同时也可以看出,政府充当了文化保护者的角色。

从弗朗索瓦一世到法国大革命,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时迁事移,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法国一脉相承至今的文化保护主义。追根溯源,才能更好地理解法国为何坚持文化保护主义,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法国文化保护主义政策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

二.全球化:美国文化的强势冲击

随着现代交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地球村”、“全球化”等概念出现地越来越频繁。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如此定义“全球化”:“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化进一步增加了货物、资本、人员、服务贸易的跨国流动”[6],然而“除了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以外,还有大量的货币、信息、技术、人才、文化、教育等都进入了流通市场。”[7]也就是说,全球化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领域自然也不例外,“文化全球化”概念应运而生。

“文化全球化”是指代表各国和各民族思想、意识、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流通。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领域的延伸,是全球文化交流和交融的结果,全球文化同质化是其发展趋势和结果。文化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类传媒。虽然传媒的全球化发展并没有消除地理上的国界线,却形成了一个可以跨越距离、时差、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诸多限制的虚拟空间,而且在消费型社会模式中,传媒所传播的文化产品大都迎合消费者的胃口。因此,“相比于当下所处的现实环境,这个构建在消费价值观之上的虚拟空间所传递出来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往往更大。”[8]

文化全球化给法国文化保护主义政策带来不少冲击。以视听产业为例,美国好莱坞在电影界架海擎天,所出产的影片在全世界畅销,对身为电影故乡和电影大国的法國造成重大冲击。尽管法国的视听产业领先于欧洲很多国家,但却无法与美国的视听产品相抗衡,“美国故事片在法国的播放时间近15年中增加了150倍”,“法国电视台播放的外国片92%是美国片”[9]。电影业仅仅是法国社会“美国化”的一个缩影,在诸如饮食、歌曲、语言等领域也发生着类似现象: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法式大餐被麦当劳为代表的美式快餐所冲击;法国文人的“灵感天堂”咖啡馆被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美式快咖啡文化所冲击;优美的法国香颂被美国的流行音乐所冲击;曾经被很多国家使用的法语面对英语的普及逐渐沦为“小语种”……

美国文化的强势发展和快速扩张与当下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蓬勃发展、高新科技腾飞和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密切相关。换言之,美国这样一个相对年轻的国家在文化领域的成功与其经济的强大和全球化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全球化催生了美国的文化霸权。这让以政府干预为主导的法国文化保护主义政策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似乎这种保护主义是不与时俱进的表现,是一种无奈的苟延残喘。2007年12月,首期欧洲版美国《时代》杂志周刊以《法国文化已死》标题作为杂志封面,认为“法国文化死亡的深层原因是过度发达的文化保护政策”[10]。

美国多次要求法国放弃文化保护主义政策,接受美国的文化自由贸易模式,将文化视为一般经济领域,将文化产品与一般商品一视同仁,纳入国际自由贸易范畴。美国作为文化输出强国,有这样的霸主想法并不令人惊讶,尤其是考虑到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因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视听产业就已成为继航空业之后的第二大出口产业[11]。

不难看出,文化全球化对法国的文化保护义政策提出了质疑和挑战。那么,法国这项由来已久的文化保护传统该何去何从?是屈从美国的文化霸权,消除文化贸易壁垒,彻底放开国内文化市场,还是坚决抵抗,探索应对之策?

三.法国的应对之策:“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

在法国看来,文化产品的确具有商品属性,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样具有文化属性,肩负着传播民族价值观的使命,关乎一个民族的身份问题。法国文化政策的指导原则一向是看重文化产品的文化属性,所以政府才会不遗余力地保护和扶持本国文化产业。面对全球化对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并没有跟随美国的步伐,将文化纳入全球自由贸易范畴,而是另辟蹊径,沿袭文化保护主义思想以应对全球化对法国文化的冲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化例外”的提出。

“文化例外”是指一国为保护本国文化不受外来冲击而对本国文化市场进行保护的一种文化政策,主要适用于国际文化贸易领域,针对的对象是美国文化霸权和国际自由贸易规则。1993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强烈要求将视听产品纳入国际自由贸易,认为电影和所有音像制品属于可以自由贸易的商品。这一主张遭到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的极力反对。法国提出“文化例外”,认为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属性:首先,作为公共产品,文化产品尤其是视听产品直接影响一国国民的思想观念和身份认同,具有传播一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功能;其次,文化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与输出国的经济实力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发达,其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会弱,如此一来,一些文化价值高但所属国经济实力弱的文化产品将无法与经济实力强大国家的文化产品竞争,最终可能会从国际文化市场上消失,世界文化朝同质化和单一化发展;最后,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难以为其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文化产品的这些特殊属性是法国提出“文化例外”原则的主要依据。

“文化例外”一经提出便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和接受,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美国的主张没有被采纳,文化产品被排除在自由贸易范畴之外。“文化例外”原则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相关条款中也有所体现。该《协定》第二十条第A款规定:“缔约方可以采取为保护公共道德所必须的措施,但采取措施不得在情形相同的成员国之间构成任意和不合理的歧视,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第F款规定:“为了保护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或者是考古价值的国家级珍宝可以采取一般例外措施。”此外,该《协定》第四条也承认了电影应作为特殊商品处理,缔约国可以制定或者维持电影制作和播放的国内数量,即“电影配额”制度。

除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相关条款,“文化例外”原则还体现在欧盟通过的一些国际文书中。1989年签署的《欧洲电视无国界指令》要求保证欧洲节目在签约国范围内的播放时间,至少要用百分之十的时间或百分之十的节目预算播放欧洲独立制作的节目;欧盟1993年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第九十二条规定:“在不影响共同体贸易条件和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对文化产品提供补贴的政府行为是合法的”;2000年签署的《尼斯条约》还规定了“文化豁免”政策,规定成员国可以限制欧盟委员会的文化贸易政策措施。时至今日,不论是WTO多边贸易谈判还是2013年启动的欧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定(TTIP)谈判,法国一直坚持“文化例外”主张,抵抗美国的文化霸权,保护本国文化的发展。

“文化例外”作为WTO框架下的一项非正式规定,已成为各国保护本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文化例外”的提出者法国而言,“文化例外”并非一项应付国际谈判的权宜之计,而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长期国策。然而,WTO规则并未对“文化例外”进行实质性规定。因此,该主张不具备任何法律意义,仅仅作为一个“潜规则”被WTO成员国援引。另外,“文化例外”是政府主张,不代表观众和电影院等文化产品经营部门的心声。简言之,“文化例外”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强调“文化”可以例外于“物质”。然而事实上,文化与物质不能截然分离。因此,近年来“文化例外”重新受到质疑,2001年11月7日法国维旺迪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让-玛丽·梅斯尔(Jean-Marie Messier)提出“法国式的文化例外已经死了”。事实上,“没有人有权利宣布文化例外死亡。”[12]“文化例外”并非真正已死,而是逐渐被一个新的概念取代——“文化多样性”。

法国是“文化多样性”的积极倡导者。2001年,在法国和加拿大的推动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文化多样性世界宣言》,又于2005年通过了《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相比“文化例外”的模糊性,“文化多样性”用更加明确的措辞表明各国反对一国文化独大的决心。按照该《公约》的定义,“文化多样性”指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文化多样性”主张既体现了法国应对文化全球化挑战的策略,又体现了法国继续实施文化保护主义的决心。事实上,早在“文化多样性”这一概念被普遍接受之前,法国规划总署就于1982年11月发布报告,指出国家在文化多元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认为国家有义务“为多元文化的表达创造条件”,并且须要“关注文化的多元性”[13]。

文化全球化是催生“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的关键因素,而“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例外”的升级,两者都是法国文化保护主义政策的具体表现。但是“文化例外”与“文化多样性”又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文化例外”是在WTO框架下针对美国将文化产品纳入自由贸易而提出,主要适用于国际文化贸易领域,但并未作为正式规定写入WTO规则;“文化多样性”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为保护世界文化多元发展而提出,并通过国际公约形式予以明确和规范。

“文化例外”和“文化多样性”虽然所属框架不同,却是目前国际上各国维护本国文化主权、发展本国文化事业的两大主要原则。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无论是主张“文化例外”还是提倡“文化多样性”,法国的立场一贯是明确的,即继续实施以国家干预和保护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政策,并通过国际舞台、欧盟内部以及法国国内三个层面来强调文化单一化以及同质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危害,实行文化保护主义,发展多元文化。

四.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文化领域与法国面临相似问题,即文化全球化对本国文化的冲击。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文化市场进一步开放,美国电影、韩国电视剧、日本动漫逐渐成为中国观众喜闻乐道的话题,占据了巨大的文化市场份额,使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民风民俗以及现有的文化产业受到极大威胁,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也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文化多样性”主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法国的文化保护主义政策有其合理之处,虽不能全盘接受但也应择其善而从之。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属性,加大对文化机构和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同时,在国际上坚定立场,保护中国文化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作为高附加值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应将“文化例外”作为一面旗帜,合理援引达到规避或减少文化贸易摩擦的目的。但是,“文化例外”不是解决国际文化贸易争端的根本之法。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思考和应对全球化给各国文化产业和国际文化贸易带来的种种挑战,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也不能走模糊道路,而是应抓住全球文化格局调整的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具体包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政策的相关法律条文、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具有创意的文化产业,从而靠实力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站稳脚跟。

注 释

[1]Djian, J-M. Politique culturelle: la fin d'un mythe[M]. Paris: Gallimard, 2005:9.

[2]陈海文.法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1.

[3]Lacroix, C. Les rois de France [J]. Le Point, 2008(12): 217-218.

[4]Poirrier, P. LEtat et la Culture en France au XXe siècle[M]. Paris: LGF, 2000:15.

[5]Greffe, X. & Pflieger, S. La politique culturelle en France[M]. Paris: La Documentation fran?觭aise,2009:19.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45.

[7]程琥.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比较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37.

[8]Tartif, J. Mondialisation et culture: un nouvel écosystème symbolique[J],Questions de communication, 2008(7): 203-204.

[9]肖云上.法国为什么要实行文化保护主义?[J].法国研究,2000(1):93-101.

[10]王璇.法国文化政策下的法国电影业研究[J].法国研究,2013(3):89-93.

[11]Frachon, A. & Izraelewicz, E. Laccord sur le commerce international — Le président Clinton évoque, malgré des déceptions, une victoire historique[N],Le Monde, 2001-12-29.

[12]Bezat, J-M. & Chombeau, C. Droite et gauche sopposent ?觓 Jean- Marie Messier sur lexception culturelle[N],Le Monde, 2001-12-29.

[13]Poirrier, P. Les politiques culturelles en France[M].Paris: La Documentation fran?觭aise, 2002:399.

(作者單位: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保护主义全球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我国台湾地区少事法之演进脉络与改革趋势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全球化遇阻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