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工业化施工问题及对策

2018-03-24 08:58宋国平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年6期

宋国平

摘 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在应用的同时也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改善,现浇筑混凝土工业化施工质量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极大的影响。其中钢筋工程工业化、混凝土工业化,钢筋工业化通常选择强度较高的钢筋,能够避免现场加工这一工序,加快施工进度。而混凝土工业化施工中需要注意科学的配比,有效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纹病害。本文就现浇钢筋混凝土工业化施工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现浇钢筋混凝土;工业化施工;混凝土养护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志码:A

1 混凝土工程工业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现阶段,很多城市都满足混凝土工业化生产条件,工业化的程度较高,不仅保证了建筑施工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但是,在施工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1.1 组织机构问题

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大范围采用预拌混凝土,专业公司负责的工作仅仅为材料供给,并不负责施工工艺以及具体操作,混凝土浇筑、搅拌以及养护都由现场总包单位来完成,这种工作模式和组织模式不够科学,一旦在建设中发现问题,无法准确、及时的判断是哪一方的责任。为了解决责任划分问题,可以通过设置专业的混凝土施工公司,实现混凝土施工作业一体化管理,与混凝土施工相关的全部工作都由专业的混凝土施工公司负责,包括:搅拌、运输、浇筑以及振捣和养护等,采用专业性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聘请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参与到工作中来。一方面使操作效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提高管理水平。另外,要做好混凝土的研发工作,对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的优化和研发应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一类特殊材料,构成成分的种类较多,复杂程度高,近些年,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专业性不断增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以及现场浇筑等操作的质量共同决定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材料供给与施工操作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保证混凝土的材料比例适当以及合理振捣浇筑,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整体质量满足要求,必须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特点和情况,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编制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和计划,使材料的准备以及施工工艺二者融合为一个整体,由技术人员对这一整体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统筹与规划,才能取得极好的施工效果,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2 构件的均质性程度低

随着混凝土施工范围的不断拓展,施工中的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混凝土的均质性并没有得到改善,由于研发工作与创新工作的开展不足,混凝土振捣设备延用传统的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导致施工工作中的噪声值极高,施工条件恶劣,尤其是过振现象极为显著。在以后的建设施工中,要尽可能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控制施工结构的整体性能。现阶段混凝土新的研发方向是免振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要在这一方向加大研究力度,实现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改进,选择相应的附加试剂,做好不同成分的配比试验,使其和易性以及浇筑工艺得到全面的优化。混凝土的振捣操作也要进一步细化开展,尽可能降低噪声以及震动,降低振捣设备的能量。

1.3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添加剂种类不断增加,主要成分为粉煤灰,这种材料可以降低在单位体积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量,实现了结构强度的提高,对于作为基础结构的大体积混凝土,所掺杂的粉煤灰总量较高,一般为水泥总使用量的50%,实现了单位混凝土总量的降低,不仅极大的实现了混凝土的节约使用,而且实现了对粉煤灰废料的再次利用,有效的降低了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裂纹的概率。将粉煤灰加入到确定比例的混凝土结构中,有助于促进混凝土的泵送操作。通过对施工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分析发现,很多高层建筑中混凝土底板中掺杂了较大量的粉煤灰,很多大型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50,单位立方米混凝土的使用率约为200kg/m?~270kg/m?,粉煤灰含量约为240kg/m?~230kg/m?,单位体积含水量约为155kg/m~172kg/m?,有些建设项目采用矿粉煤灰实现一部分粉煤灰的替代,控制水膠比例约为0.34~0.46。一些超高层建筑工程在结构件的施工中采用强度约为C70的混凝土,同时添加粉煤灰或者两种添加剂的混合物质(粉煤灰和矿粉煤灰)。无论采用什么等级的混凝土,都添加了多种种类以及多种数量的混合料,混合料的总量约占材料总量的20%~36%,其中包括硅灰、各个工程中的使用量有所不同,有些工程使用量较大,有些则相对较小,不管采用什么等级的混凝土,都需要掺杂品质不同,总量不同的添加剂。结合我国的实际建设情况,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存在着显著地差异,所以有些工程建设中应用C40的混凝土使用量约为不小于320kg/m?,尽可能在材料中减少水泥的含量,多掺杂添加剂,可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降低了出现裂缝或者裂纹的概率,同时,减少了能源的使用量,实现了对废料的合理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结构在投入运营以后的强度,满足了绿色施工建设的客观要求。

2 混凝土工程工业化施工技术的优化

2.1 采用跳仓法,取消后浇带

由地下部分的大体积混凝土开始,一直到地上部分的混凝土结构,采用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架设施工造成了极大的障碍。通常设计要求浇筑完成60天以后,才能将后浇带封闭,后来变更为45天,这方面的规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很难进行统一性管理,操作中要将高层部分建设完成封顶后再进行细致的观察,最后封闭。这种操作模式浪费大量时间,往往是一年或者两年也不能封闭,同时,需要增加设置多道工序,施工缝的清理过程难度较高。在进行封闭时,以分散的方式浇筑总量较少的混凝土相对困难,无法保证浇筑质量,还可能导致工期的延误。在后浇带两边,要存留一部分混凝土模板,这种模式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导致模板的正常周转受到影响。严重者可能还会导致工程的立体交叉作业受到限制,不利于机电、设备的安装和装修,如果在降雨期间施工,用水可能将地下工程淹没,对工程产生极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了跳仓法,包括设计与施工,不仅使劳动效率显著提高,而且保证了施工安全,促进了绿色化检核,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推广。

2.2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以及结构的耐久性具有极大的影响。就施工建设来说,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与建筑整体的使用寿命相等,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纹以及裂缝对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具有极大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引发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塑性裂纹、收缩裂纹以及温度裂纹和力学裂纹等。其中出现概率最大的就是收缩裂纹以及温度裂纹。降低出现裂纹的概率是混凝土养护的主要目的。要提高混土结构的抗震能力,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采用了先进的测震设备,如:延性连接器,来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现浇筑钢筋混凝土的工业化施工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合理控制不同环节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工程进度,保证不同环节衔接的合理性,要做好混凝土材料的准备、合理搅拌、严格振捣,细致养护,尽可能避免在结构投入运营以后出现裂纹,使结构的耐久性和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冼贵升.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5):1-2.

[2]杨嗣信,王凤起.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工业化施工的问题[J].建筑技术,2016,47(4):294-297.

[3]叶火成.浅谈坡屋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四川建筑,2012,32(4):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