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施工中的RTK定位技术应用研究

2018-03-24 08:58李朝晖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年6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

李朝晖

摘 要: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测量放线施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人工测量放线而言,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测量放线效率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影响工程项目测量放线效率提高的要因展开深入分析,将RTK定位技术引入其中,使得测量放线效率与技术水平得以提高,保证施工企业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测量放线施工;RTK定位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志码:A

伴随定位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定位差分技术的应用相对广泛,使得地形测量技术取得了理想的发展成绩。其中,对RTK定位技术的应用技术能够保证平面位置定位的精准性,并确定图根点加密与施工放样。与此同时,RTK定位技术能够单人单机布设图,且实际操作灵活。通过对RTK定位技术的运用,能够在平面与高程坐标准确定位,以保证对地形点三维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实现地形测量工作效率的提高。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测量放线施工中RTK定位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工程项目概况研究

此工程项目是南宁市某市政道路一期工程,规划用地的总面积将近1500hm2。在该市政道路工程中,整体长度是2200m,而规划红线的宽度是45m,中央绿化带的宽度是5m,且两侧向外部则是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在这一工程项目中,施工项目的主要内容有道路、路灯照明、交通、管线综合与污水等方面。在施工现场中存在诸多尚未拆迁房屋,使得施工建设受到严重的制约。

2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与具体目标

2.1 具体的测量方案

现阶段,全站仪测量是工程项目中准确性较高的测量方法。这种方式的应用要求两人协同化操作,而对其中一点测设所需的平均时间是12min,要保证测量的距离低于1.5km。但是,在遇到障碍物的情况下无法实现通视,必须经过几站才能够测量。除此之外,每个小时内所测设的点最多只能控制在15~20个。

一般情况下,经常使用的全站仪,其测量的精准度仅在2mm左右。但是对全站仪使用进行测量,无法保证一次架站实现测量工作目标的实现,而且要搬站,使得测量结果存在累积性的误差。也就是说,搬站次数越多,实际累积的误差就会越大。

近年来,国际范围内的卫星定位系统发展速度加快且趋于完善,发达程度也有所提高。在RTK测量方面也将带来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对整周相位的模糊度数值进行再次计算,实现了结果精准度与可靠性的有效提升。在南宁市该市政道路一期工程中,将RTK定位技术应用其中也将具有更加广阔与便捷。

其中,BIM技术应用也十分广泛,也是建筑行业的根本性技术变革。在信息化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能够保证施工效率的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机结合RTK定位技术和BIM技术,对提高该工程项目测量放线施工效率的方式展开进一步地研究。

2.2 测量的具体目标

针对该市政道路一期工程的测量工作,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尽量减少工作人员操作量,保证每个小时测设点的数量不低于30个。与此同时,有效地降低障碍物带来的影响,且实际的累积误差不超过5mm,最终达到测量放线质量与效率全面提高的目标。

3 RTK定位技術在测量放线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测量放线施工过程中对RTK定位技术的应用,要想确保应用的效果理想,就要高度重视应用的要点。为此,下文将重点阐述RTK定位技术在测量放线施工中应用所需注意的内容,进而为项目施工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3.1 网点的控制

通常情况下,RTK定位测量技术要求与路线地形特征相互结合完成施工放样施工,增强施工放样精准程度。另外,要有效地设置加密控制点,且具体的布设方案就是将路线走向布设成一级加密点,且每间隔400m可以布设一个加密点。另外,选择使用若干定位接收机完成观测,并严格控制网点。需要注意的是,各网点交接的位置要开展联测工作,进而与一级测量点设计的具体要求相适应。而RTK测量技术在高程控制与平面控制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可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3.2 外业的贯彻与落实

在开展外业工作的过程中,一般可以细化成两部分:(1)观测。需选择多个位置,将若干RTK定位接收机安装在具体的地点。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架站。事先要完成仪器的架设工作,并且展开对中与整平处理工作。其次要对天线高度进行量测。其中,在测量定位天线高度方面主要是对斜高的测量,一定不能对垂直高度进行测量。最重要的是应开展多次测量工作,选取平均数值。再次是观测的过程,要将仪器开关关闭,就能够保证定位的自动化观测。作为工作人员要详细地进行记录,保证观测时段的长度在观测各观测点方面要超过一小时。最后,完成观测。在结束观测工作以后,要将开关及时关闭,并对天线高度进行测量,对观测仪器具体位置进行相应的判断。(2)数据的处理。通过对RTK定位技术的应用完成测量工作,能够向电脑传输数据信息,并使用定位软件予以有效地处理。在对平差方法处理的基础上,能够使网点误差有所缩小。然而,在选择使用常规测量方法的时候,需要较长的测量时间,而且实际的测量精准度偏低。

4 RTK定位技术应用于测量放线施工中的改进策略

在实地测量的过程中,全面调查并分析了各因素,并根据确认标准做出相应的评判。其中,要因主要包括了光线弱、需要手动计算与输入,同时操作的步骤复杂性较高且要求协同操作。而非要因则涉及测量的距离相对较长、参数复杂程度高且培训效果不理想等。

根据要因分析了解到,根本原因就是既有测量仪器自动化程度受到限制,对光学原理全站仪过于依赖。为了克服以上要因的影响,需要借助对光学原理依赖性不强的方式,使用自动化仪器与方法。

与此同时,要筛选既有现代化测量仪器与方式,将RTK定位技术应用其中,将载波相位观测数值作为核心,选择使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通过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即可为测站点提供实时三维定位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电台变频实时检测的方法,对基准站进行设置,数量为两个。并在完成初始化的基础上,针对已经检测的RTK点进行重新测量,同时对比既有点的检核,保证定期展开校准工作,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在该工程项目中应用RTK定位技术,使得操作人员的数量由原有不低于两人变成了一人,而且每小时测点的数量也由原有的15~20个增加到30~40个。除此之外,对的应用也有效地规避了障碍物对其产生的影响,而且不需要进行转站操作。最后,实际的累积误差也从原有的超出30mm转变成不存在累积误差,实现了最初测量工作制定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南宁市某市政道路一期工程中,将RTK定位技术引入其中,有效地规避了转战的情况发生,使得人工费用有所节省,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错误发生的概率,工程项目实际获得的经济效益达到了62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将RTK定位技术应用在测量放线施工过程中,能够使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获取业主与监理方的认可与好评,实现了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全面提升,工程项目周期也明显缩短,劳动强度下降。由此可见,RTK定位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超云.基于全站仪与GPS-RTK组合法在测量放线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4):1342.

[2]陈文宝,郝一泽.RTK定位技术在市政工程测量放线施工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7,35(3):167-169.

[3]欧阳兆聪.GPS-RTK与全站仪组合在测量放线技术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地理,2015(14):173-174.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