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灾害及防治

2018-03-24 08:58黄史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年6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

黄史毅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工程地质勘查项目的数量逐渐增多,为了全面提升其运行水平和质量结构,要积极建构完整的灾害处理措施,深入了解和分析相关问题,确保地质勘查项目能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本文对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述了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问题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勘查;水文地质灾害;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志码:A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工程地质勘查项目具有非常关键性的作用,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工程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统筹管理。

1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

地质勘查项目中,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也要整合周边地下水环境,对建筑物以及岩土管理工作予以分析,确保相关参数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在完善精确分析的同時,落实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在勘察工作运行过程中,相关施工部门要对建筑物地基基础以及相关种类结构展开深度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类型,整合信息的同时,建立科学化的评价运行策略。并且要从工程施工完整性和可行性等多个方面对具体因素予以分析,完善工程项目整体运行质量,处理进度问题和监督机制,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另外,在地质勘查项目中,水文地质灾害问题较为常见,其产生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在地基基础以下的承压含水层,是灾害主要发生的区域。因此,工程项目监督部门要对基坑底板的实际承压能力进行预估,结合岩土的升降参数对整体工程项目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初步判定相关水文地质灾害,结合指标制定有效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尤其是在工程地质勘查机制建立后,也要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测量项目进行分析,对于存在腐蚀性风险的地区要给予高度关注,完善基坑处理机制,特别是建立渗透性试验项目和富水性试验项目,从根本上提高人工降水项目的科学性和评估价值。

2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灾害问题

为了维护地质勘查项目的整体质量,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整合相关问题后,建构具有实效性管控价值的运行策略。

第一,地下水位升降造成水文地质灾害,在工程地质勘查项目中,水文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巨大,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甚至会产生人员伤亡,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自然因素干扰问题等影响因素进行集中分析。目前,水文地质灾害多数原因都是地下水问题,无论是水位上涨还是下降,都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假设其升降变化幅度能控制在合理的数据范围内,不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一旦数据超过临界值,就会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不受控制。其中,地下水位的上升就会导致当地出现盐渍化问题,甚至使得建筑物直接出现倾斜,后者是内部材料的断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地下水位升降。基于此,相关部门只有建立健全完整且有效的处理机制,才能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地下水压力升降造成水文地质灾害,在常规化运行过程中,地下水作用力并不大,且会控制在固定的参数范围内。然而,若是相关工作人员不重视水压力升降问题,就会出现压力平衡被影响的问题。在地下水压力的作用下,建筑物的整体地基基础会受到制约,整体运行结构和建筑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技术人员要对相关问题给予集中关注,整合相关参数和处理机制的同时,落实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模型。因此,只有从根本上维护地下水压力参数,才能为地质勘查项目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地下水位升高,升高后会出现软化建筑物地基基础的问题,造成土壤管理项目和水分含量控制项目的缺失,甚至会导致土壤强度受限,引发建筑工程项目的变形以及沉降问题。另外,地下水位的变动也会影响建筑物的侧移情况,造成稳定性失效。

3 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灾害的防治路径

为了全面整合相关工作,管理部门要积极建立健全完善的处理机制,整合管控标准,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地质勘查体系的完整性升级,也为后续地质灾害处理效果的最优化提供保障。在地质勘查体系中,水文地质灾害是十分常见的问题,相关部门要提升重视程度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方案,避免灾害产生的影响和制约,优化控制运行效果的同时,落实质量要求。

第一,要调整地质勘查工作,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勘查工作,从根本上维护项目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在工程地质勘查机制中,由于其整体复杂性较高,因此,要对系统性和专业化予以关注,强化整体运行机制和维护机制,确保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灾害的处理效果。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运行后,相关系统和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完善。除了要对合理性等基础性信息进行分析外,也要审核勘查项目的运行目标、管理任务以及评价机制,确保管控策略的完整程度,建立相关详细规定后,发挥项目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处理工作十分关键,要结合自身经验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确保工程地质勘查人员能按照标准化操作机制有序操作,整合认知水平后,按照标准化管理措施升级勘查水平,也为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要及时调查并深入分析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完善维护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的同时,确保施工流程的完整性。施工人员要在工程项目开始前就进行有效地技术交底以及现场勘查,并且对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予以判定,从而完善整体管理机制。首先,要在工作开始前集中确定项目勘查的目标,对调查指标予以分析,从而有效了解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和实际情况。其次,要对地下位置和相关变化规律予以判定,从而建立全面且细致化的调研分析报告,确保能对具体因素进行集中整合,维护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也为后续工程结构的系统化监督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要对选材工作给予重视,尤其是在实际操作体系开始前,要结合勘察结果对材料和施工方案进行处理,将基坑深度控制机制和水位管理标准作为重点,避免水文地质灾害对其产生的影响。

第三,要对地下水进行控制,确保其相关变化和动态化数据变动都能在规定的正常范围内。假如建筑工程项目的地下水水位出现变动,其实际质量和寿命也会受到影响,基于此,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按照标准化流程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完善应急机制的同时,整合参数系统,建立实时调研机制,避免问题出现造成的影响,从而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另外,若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地下水出现参数问题,就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管控和处理,建立健全动态化处理机制和维护措施,保证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完整程度,将其管控在有效范围内,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地质勘查机制的完整性和实效性。相关部门也要及时对参数和运行结构展开全面验收,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监督机制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地质勘查十分关键,对水文地质项目的处理和管控更是重中之重,需要相关部门在保障施工流程和作业安全的基础上,建构调查和动态化分析机制,完善工作效果,全面提高工程地质管理水平,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面发展。要将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能的同时,促进现代化建筑体系系统化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承宏.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要点研讨[J].科技资讯,2014(29):119,130.

[2]华解明,傅耀军,白喜庆,等.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34(3):40-43.

[3]李延坤.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的评价内容与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5):138.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查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基于抽水试验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基于GPRS实现自动化水文地质抽水试验
基于转移概率的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划分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水文地质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有效应用
ABAQUS软件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