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

2018-03-24 08:49
成才之路 2018年6期
关键词:战略人才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才强国的伟大目标,对人才强国的战略定位、人才培养的标准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等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释,为我们未来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指导。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主体力量,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未来一个阶段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

第一,坚守办学初心,明确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国家建设同步共频,几十年来,快速的数量扩张和持续的质量提升探索并行,高层次人才培养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要在新时代新方位下进行新的战略性思考。要全面提升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地位的政治认识,明确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国家和学校战略实现中的重大意义。

第二,坚持立德树人,把握正确方向。高层次人才培养,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宣传,以理想信念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以德才兼备为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助推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提升;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书育人规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加快补齐短板,构建贯穿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环节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

第三,夯实学科基础,对接社会需求。高层次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家和地区发展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科学技术前沿,不断凝练学科和专业发展新方向,建设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打造学科专业升级版,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服务有效性。

第四,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培养空间。要广泛利用外部力量和资源,通过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过程,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师资水平和培养质量。要主动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广泛谋求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等的实质合作,搭建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师资,联合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要鼓励师生走出国门,通过访学、学术交流和海外实践基地建设等,增强跨文化学习、交流和工作能力。

第五,推进分类培养,优化培养模式。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化需求,突破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单一化限制,把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基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探索分类别、分层次、科学化培养模式。要广泛引入行业精英,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打造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支研究生导师队伍,要分类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术学位研究生要更加注重培养创新能力,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實现引领性原创性成果的突破;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着力实现与职业相关的实践能力提升。

第六,加强过程管理,强化质量控制。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评估体系与质量监督机制,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可控性和可实现性。要瞄准世界一流水准,确定与学校、学科培养目标和定位相一致的质量标准;要促进培养过程中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坚持目标导引与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组织、中期筛选与分流、选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论文中期检查、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专业实践的管理与跟踪、创新创业教育、学位论文及答辩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战略人才质量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战略
战略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