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长安

2018-03-24 08:24陈蕊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折柳无名氏灞桥

陈蕊

黄昏的阳光穿透云层懒洋洋涂抹在城市上,使城市泛出和雨后土壤一样温润软和的色泽。行人三三两两点缀在街道上,像檐下骤断骤续的雨线。几声车喇叭响起,我明白,喧哗即将开始,这夕照更像是一块巨大的幕布,逐步揭开夜晚盛宴下车水马老的繁华世界。

我坐在公交车里,行至灞桥岸边,晚风吹得岸边柳阵阵簌簌,伴着将晚不晚的天色,实在有种沉郁悲壮的味道。说不清这突如其来的感觉是由景色所致,还是因灞桥而致。这座桥太出名,因别离而名,千年过往沉积的愁绪如果按斤论两,怕是一座巍山,一念至此,我感觉双脚都重了几分。更何况,灞桥边那些异道而行的朋友、情侣、亲人不正扮演了离人角色?我下了車,来到岸边,呆坐良久,痴痴望着流淌不尽地河流追思起来。古人送别大概是一件大事,交通不发达,一去一两年是常有的事,甚至可能一别终生两地,所以离别本身便含有仪式感,要尽可能隆重,尽可能深刻,不然怎么彰显别离之伤,离别之痛?你看那诗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当是最好的酒,只因好酒才多饮一杯,那杯中浓的化不开的是不舍。还有那长亭外古道边的残笛,该是最忧伤的曲子,这样一路上所遇山水人间才会对漂泊的人温柔有加。再看眼前,李白那首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兀地浮现于脑海,也多亏了这柳通晓人情,春风拂之又生,不然岂不早就被那告别的、远行的、贬谪的摘得个干干净净、落得个光光秃秃。人们附加于上的重重意义使这柳极轻又极重,极容易又极困难,容易是因为常见而方便获取,困难的是这含情柳条能撑过几时,路上一颠簸会掉,时日长水分一失会折,倘若柳条遗失而离别两人重新相遇,赠柳人问起那所赠之柳该当如何是好?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是杞人忧天,如若两人重逢,高兴还来不及,怎会顾及柳条?所以是否折柳本身也意味着对彼此重逢的一种自信,对时间空间所给人造成阻隔的一种轻蔑,对人世冷暖万事异变的一种从容,这种不易察觉的乐观依托在轻柔的柳条上,随时而发,随地落根,充盈山川大地。这样的一种情思现代人可能体会不到,科技的便利缩短了距离,同时也带走了许多独特的美好,一个信息,一个电话,一张车票就能见面的人不需要通过柳条抒情,灞桥柳不知什么时候从一种热闹中归成了一种寂寞。树下仍旧有涌动的人流,但是孩子们因玩闹折柳,失恋人因失落折柳,老人因无聊而折柳,柳树们不言不语,像许多年前一样垂下它们的枝条。一根柳枝轻飏到了我跟前的灞水中,随着波浪摇碎一片一片鹅黄的光,我惊喜于灞柳的馈赠,这可能是它对我于这座城市最后一晚的殷切告别。

是的,我要离开这座城了,我只是一个过客,抽出了几天空余与一座古都匆匆一瞥。我还没有好好端详它,见识它屹立千年的底蕴和气度。我逐渐向城内走,连绵的城墙氤氲着厚重,黄昏夕阳倒使它面容清晰起来,墙体上的沟壑刻在刷新墙面里,如同一个苍老的灵魂逐渐新生。墙前广场上人们做着各类活动,有放风筝的,有蜷在角落里休息的,有集在一块唱起猫腔的,这个地方正变得前所未有的亲和,似乎少有人再回味这座城曾风云际会,它在我们民族和历史间曾有那么多精彩纷呈的故事。犹记得初学历史时,秦国一统天下,其心脏便根植于此;汉唐盛世,中华文化也是自兹幅纳百方,威震万国;不仅如此,无数文人骚客、僧侣民众留下了韵事佳话,李白不晓得在哪条水流旁边的小舟上酩酊大醉,天子来传亦逞气拂逆,在感叹李白风骨铮铮之时也让人憧憬那个时代的风流宽容;玄奘决然西行,历经磨难终不悔,以其坚韧品性,大智大慧成就伟大征程,征程起点便是不远处的慈恩寺,至今仍有一座高耸威武的玄奘雕像纪念当年西行盛举。而在史书之外,不知道有多少寻常百姓的悲欢离合,爱恨别愁与这座城紧紧缠连,这些细密的具体的情感虽然比不得那些史载隆重辉煌,但因其共通切近而毫不逊色,甚而更加可爱。唐诗中有一首无名氏所做,后两句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想想这可能是个妙龄少妇某日枯坐,因风起花落而想到自身青春,对好时光的爱恋如心直出,毫无矫饰,却又物合人情,隽味无穷,这虽然不同于文人手出,但谁又能否认这是一首无上妙品?这道出的岂非城中那广大女子殷殷之心?还有一首无名氏诗,曰“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许多学者揣测这是首落第诗,触景伤怀所作。你看旧山仍在但已与己无关,梨花月色仍是美景,但美景只属于今夜金榜题名的人,感情清淡,即使是忧愁也只是薄薄一层,比之孟郊那首中第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自然是少了些许快意和潇洒,但是科举中第何其寥寥,大多数读书士子只能庸碌一生,可又能何如,人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无名氏此诗岂非更替读书郎发言?

夕阳的光压得更低了,几乎都要没进地平线里了,我更加轻柔的踏在这片土地上,我感觉自己无比贴近一段传奇,一个认识过但从未接触过的梦。不远处火车呼啦啦疾驰而过,迅速带来一批人,同时也带走一批人,列车报站声说前方到站是西安站,我回首望了又望这偌大城市,最后一点属于白天的光拥进了黑夜的怀抱,我知道它还有个别的名字,叫做长安。

猜你喜欢
折柳无名氏灞桥
孙钢坪
折柳寄情
“我没有名字,也无家可归”——关怀城市“无名氏”
捣练子·春
元代灞桥工程技术探析
宋代无名氏词研究文献综述
一斛珠·灞桥折柳
我所认识的民国作家无名氏
灞桥月
美丽的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