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哈尔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25 11:14郭丽娟李书亭
山西建筑 2018年34期
关键词:哈尔滨公园景观

郭丽娟 李书亭 孙 异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0)

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指人们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特定地理位置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城市景观是体现城市面貌的重要窗口,能够展示一个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其地域文化特征十分突出,城市景观也别具特色[1]。

1 哈尔滨地域文化解读

1.1 北方黑土文化

黑土是寒冷地区独特的标志,是在严寒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形成腐殖质后逐渐演化形成的黑色土壤[2]。寒冷的气候和丰富的物产使哈尔滨市形成了开拓进取、粗犷豪放的黑土文化。

1.2 欧陆异域文化

哈尔滨是多元文化聚集的城市,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西方文化渗透到城市的各种建筑中。这座城市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历史遗留的巴洛克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等各式精美建筑汇聚成了欧陆文化风格的城市。

1.3 特色冰雪文化

哈尔滨地处严寒区域,冬季漫长而寒冷,积雪经冬不化,赋予了这座城市典型的冬季冰雪文化。哈尔滨将冰雪文化与园林文化、旅游文化有机结合,一年一度的冰雪大世界、冰雪节、冰灯游园会、雪博会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1.4 红色革命文化

哈尔滨历史悠久,经历过近代日俄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造就了独特的红色革命文化特征。在那些艰苦卓绝,流血牺牲的战争中,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如李兆麟、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等。

1.5 城市工业文化

哈尔滨作为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工业兴起与发展的地方。厚重的工业积淀已经成为城市工业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发展城市工业文化对于振兴城市整体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6 浪漫音乐文化

一百年多前,柴可夫斯基创作的《1812年序曲》在哈尔滨交响音乐会首次奏响。从那时起,中国民乐与西方音乐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哈尔滨的音乐文化。2010年,联合国授予哈尔滨“Music City”的荣誉称号。到2018年,闻名遐迩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经连续举办了34届,让一个充满了音乐文化内涵和蓬勃发展朝气的哈尔滨,唱响在世界的舞台。

2 地域文化在哈尔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地域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城市景观只有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才能让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3]。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哈尔滨市城市景观建设以及地域文化的体现。

2.1 城市结构

由于寒冷地区独特的气候和物质条件,哈尔滨的地域文化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方面表现出浓重的西方城市规划方法与建筑风格。哈尔滨主城区,尤其是道里区和南岗区基本是按照欧洲古典城市规划意向及手法规划,城市布局重视轴线的运用,强调广场与对景,方格网状、带状、环状、放射状等多种道路布局遍布全城,直接塑造了哈尔滨的异域城市景观结构。

2.2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能够直接反映城市的景观风貌。为了体现哈尔滨的红色革命精神,表达哈尔滨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尊重与纪念,哈尔滨兆麟街就是以李兆麟将军的名字命名的。植被绿化是创造道路景观的重要手段,而行道树又是道路绿化的关键,哈尔滨市的行道树主要以杨柳科树木为主,乔木多为榆树、银中杨、旱柳、糖槭,灌木多为丁香和辽东水腊。这些常用的道路绿化植被都是哈尔滨的乡土树种,能够很好地适应哈尔滨寒地气候,体现哈尔滨的黑土文化。

2.3 城市广场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有公共性、最能反映城市景观环境和文化风貌的公共空间。近些年,哈尔滨城市广场发展迅速,已建成多个城市广场,如索菲亚广场、人民广场、母亲广场、金桂圆广场等。其中索菲亚广场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南岸,以其独特的建筑景观和异域风情闻名于海内外。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索菲亚教堂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艺的欧式长廊更增添了异域风情,夏日里音乐喷泉水光四射,冬日里白雪皑皑,格外浪漫,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2.4 城市公园

最早的哈尔滨城市公园始于殖民时代,在园林绿化、建筑小品和艺术表达上具有欧韵异域文化特征,如哈尔滨兆麟公园内,俄罗斯建筑师设计了俄式小别墅和教堂,园内的园桥也是由俄罗斯设计师完成,5座百年老桥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依然体现俄式独特的文化韵味。

现代哈尔滨城市公园建设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公园如黑龙江森林植物园、文化公园、儿童公园等。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哈尔滨市群力新区近些年兴建了多个公园,公园主题都是对哈尔滨地域文化的挖掘,而且公园景观也形成良好的景观序列。群力丁香公园以哈尔滨市花“丁香花”为主题体现地域自然生态文化;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一系列湿地及植被体现黑龙江特色的湿地文化,该公园的设计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杰出奖”;群力金河公园通过折线水系划分空间,结合寒地特点创造绿色、蓝色、活力的新城公园;群力音乐公园依据哈尔滨的城市文化渊源、文化品格和文化灵魂进行景观设定,既展现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主流音乐文化的历史,又再现了地方的音乐文化特色,充分展现了哈尔滨作为哈夏音乐之都的美誉。

2.5 城市建筑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历史”,是体现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能够传承历史文化,也使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被不断的传承下去。在哈尔滨众多典型的城市建筑中,折衷主义、俄罗斯风格、巴洛克风格等为代表的建筑,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浓郁的欧陆风情。充满异国情调的中央大街、令人叹为观止的圣索菲亚教堂,早已成为游客必到的风景名胜。哈尔滨就像一个集中展示世界建筑艺术的露天博物馆,分布在全市415处历史建筑、22个历史文化街区,镌刻着这座城市底蕴深厚的历史印记。

综上所述,哈尔滨市城市景观建设上注重地域文化的运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积极研究相关发展策略。

3 地域文化在哈尔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地域文化融合

如前文所述,哈尔滨典型的地域文化有浪漫音乐文化、寒地黑土文化等等。在城市景观营造上应充分体现这些地域文化,重在形成景观序列,特别是要加强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此外,要在城市景观设计细节上加强研究,园林景观小品创作是造型、色彩、材料、纹饰和内涵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全面的展现园林景观小品的地域性来体现地域文化的完整性,同时要通过视觉、触觉以及心理的反应来对其进行设计,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对景观小品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应用时,应充分清楚的认识到所要表达的意图,尽可能详细的挖掘出能够体现该意图的各类地域文化资源,并进行整理融合,力求设计出高超的景观小品艺术。

3.2 丰富地域文化表达形式

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充分利用现代设计手法,通过有意识的改造、提炼、重组相关细节,将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相互交融,深化地域文化内涵,增添城市景观的文化底蕴。在城市景观地域文化表达形式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符号化概括、新技术材料表达、要素隐喻手法等,可以将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形成丰富的现代城市景观,新颖而特色鲜明。

3.3 重视自然资源文化

城市景观(尤其是道路、公园等)一定要重视自然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4]。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前应充分调查分析景观场地的土壤、地形、植被、水体、小气候、日照等自然资源状况,本着崇尚自然生态环保,生态体系平衡的原则,开展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

3.4 继承借鉴创新发展

哈尔滨市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城市景观应该充分继承悠久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才是城市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城市景观建设上,应该注意把传统的地域文化进行创造性演化、创新性发展,开拓地域文化发展的新空间,不断更新地域文化新内容,在反映城市历史风貌的同时,实现新的地域文化突破。

猜你喜欢
哈尔滨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