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的生存哲学

2018-03-25 06:56宋雯
粤海风 2018年3期
关键词:沼泽弱者小人物

宋雯

“拉尾”是粤语,最弱小最落后的意思,被称为“拉尾”的,往往先天不足,在群体里总是处于下风。因此,“拉尾”可作为“弱者”的代称。张启雄新作《爬过沼泽》中绰号名为“拉尾”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弱者。

在现代以来的文学中,弱者书写谱系可追溯到五四时期,在当时的作家笔下,我们能见到很多社会地位低下,基本利益得不到保障,为了活下来都得竭尽全力的弱者,孔乙己如此,祥林嫂也是如此,他们总是处于一种被侮辱被伤害的悲惨处境。这里的弱者书写是与当时的启蒙语境密切相关的,五四时期社会动荡,落后的制度和文化引起了受过欧风美雨洗礼过的知识分子们的不满,为了批判腐朽黑暗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很多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备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弱者形象。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模式以及弱者书写就这样延续了下来,在“十七年”文学和八十年代初期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里面我们也常常能见到这样的书写模式及弱者形象。但阅读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弱者,要么是待拯救,待启蒙的对象,要么就是黑暗现实的牺牲品,他们大多处于一种被言说的状态,起着一种工具性的作用,而他们的真实想法,心灵世界都被遮蔽了。

与启蒙话语对于“弱者”的书写相比,《爬过沼泽》显得有点另类,我们发现,以前那些在启蒙话语中常常作为符号或配角出现的“弱者”在这部作品中一跃成了主角,整部作品也是围绕弱者“拉尾”的视角和立场来展开。以“弱者”的视角来叙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少了启蒙话语中常有的悲天悯人或怒其不争之感,更多的鲜活的底层生活细节以一种呈现而非讲述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了“弱者”的心灵世界,也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底层世界。

“弱者”常常是受压迫的对象,是没钱没势的卑微小人物,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眼界狹窄,社会地位不高,他们身上也常有着蒙昧、麻木、怯懦等缺点,因此在启蒙话语中,他们往往也是被批判的对象。《爬过沼泽》中的“拉尾”从小就备受欺辱和戏弄,却习惯于忍气吞声自我安慰,让我们不禁联想起善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拉尾”身上的怯懦、窝囊定会让不少以启蒙者自居的作家摇头叹息,觉得他的生存状态,他的忍气吞声和自我安慰都不过是一种麻木的表现。可是读完整部作品后,我们却丝毫感受不到作者对“拉尾”的批判,反而可感受到作者对“拉尾”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赞许。准确地说,作者赞许的是一种“弱者”的生存哲学。

一、与命运和平共处

“拉尾”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其人生路不会太平坦。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家境贫困也就罢了,偏偏他自身条件也不好,愚钝不说,体力也差劲,跟小学同学一起跑步,虽然拼尽全力依然被甩在最后一大截。可以说,“拉尾”从出生起就不是命运之神眷顾的对象。

类似这种不被命运之神眷顾的小人物,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底层叙述作品中广泛存在,那些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家,喜欢通过书写卑微小人物的一系列悲惨遭遇来突显社会的不公和制度的不合理,在他们的作品中,小人物遇到的困难和灾难大都与下岗、强权压迫等社会问题有关,矛头直指小人物悲惨遭遇背后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黑暗社会现实。而《爬过沼泽》虽也涉及到了两极分化,官场腐败,官商勾结,拜金主义泛滥,人欲横流等社会现象,可这并不是作家叙述的重点,“拉尾”碰到的困难和打击,大多也与社会环境无直接联系。比起对社会环境的批判,作家更在意的,是弱者“拉尾”在面对一系列的打击和苦难时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反应,是一个普通人怎样活过了几十年,这也许是作者让“拉尾”身兼叙述者和主人公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吧!从这一点看,《爬过沼泽》接续了《活着》(余华)的写作传统,不以高高在上和悲天悯人的姿态俯瞰“弱者”,对于“弱者”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不评判,不批判,而是以一种理解的姿态,让“弱者”的遭遇及内心世界自然地呈现出来。

在很多人眼里,“拉尾”活得很窝囊,寒酸愚钝的他从小就是小伙伴嘲笑和捉弄的对象,而他因为性格软弱且害怕孤独,习惯了忍气吞声,遇到欺侮从不敢当面顶撞。这样的性格到“拉尾”成年也没多大改变,成年后的“拉尾”,依然是那个受到欺负不敢还击的窝囊废,鬼头马让他给自己修自行车,不给钱不说,修慢了还要发脾气;坐车尿急,司机不让下车,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敢幻想有个鲁莽汉子能够替自己挺身而出惩治司机;更让人觉得憋屈的是,“拉尾”曾两次撞见老婆凤娟和鬼头马在自家偷情,最后却都不了了之,甚至凤娟生的第一个儿子谷金,周围人的反应和种种迹象已经很明确地表明这是个凤娟和鬼头马的“野种”,“拉尾”却依然用自我宽慰自我欺骗的方式来麻痹自己,极力想凤娟的优点,并认为退一万步来说,自己也是法律上的父亲,居然还暗自高兴起来。中国人向来看重人伦秩序和血缘传承,男子被老婆带绿帽,老婆和别人生了孩子,这都是不可饶恕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中国人大都欣赏“士可杀不可辱”,欣赏“快意恩仇”,因此宋江杀妻,武松杀潘金莲都让人拍手称快。而“拉尾”面对此事的处理方法,是让人失望的。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拉尾”的精神胜利法“未尝不是处于最屈辱生存遭际之中,人的一种本能的生存策略。”它让“拉尾”降低了人格尊严的敏感度,让他在遭受屈辱和打击后能够快速调整心态,让他能够在受到欺侮和伤害之后依旧开心地活着,不怨恨,没有戾气,没有对社会心怀不满,仍然对生活对世界充满信心。

“拉尾”不光是个窝囊废,还是个倒霉蛋,好心的单车谷把自己位于镇上的自行车修理店铺送给“拉尾”,本来凭着老实勤奋,“拉尾”可以从此过上很不错的日子,可是他却没能守住,唯一一个可以改变他命运的店铺,最终却让凤娟和她的情人鬼头马夺了去。“拉尾”为了让儿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搬去县城开修车铺,可生意一直没有起色,儿子也不学好,有好几次以为命运会有转机,最后却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拉尾”的一系列遭遇其实反映的是人生的残酷真相,以为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肯定会有柳暗花明,可悲哀地发现,在跋涉了那么漫长的艰难路途之后,等待自己的依然是艰难和坎坷。一些人可能就此在灰蒙蒙的人生中一蹶不振,可是看上去窝囊怯懦的“拉尾”却在一次次打击之后一次次站起来,就像生长在裸露石壁和阴暗沼泽地里的苔藓,渺小卑微,一点点的水和阳光就可以存活,却具有极强的修复能力和再生能力。“拉尾”身上的这种坚韧,与其说是他的性格使然,不如说这是他面对命运的方式和生存的哲学,坦然接受命运施加给自己的一切,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就像在小说最后“田春苗”对“拉尾”说的一句话:“人不能跟别人、与过去较劲,即使遇到最大不幸,我们还是要生活的。”

猜你喜欢
沼泽弱者小人物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一汪水
弱者
漫画
小人物
大人物和小人物
Passage Seven
红树林沼泽
台湾风云小人物
小人物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