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研究

2018-03-26 07:14付滢
求知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关键因素互联网+

付滢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互联网+”时代,用人单位对中医药院校毕业生的核心就业能力要求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与时俱进做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开发,找到影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各中医药院校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互联网+”;中医药院校;核心就业能力;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

什么是就业能力?国际劳工组织(ILO)将可就业能力定位为“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欧盟的概念是“确保和维持就业的能力”。英国的就业能力研究专家哈韦(Lee Harvey)认为,就业能力就是个人的潜能,通常表现为学生能够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1]。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和正面影响[2]。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内涵

1.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特點

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本科期间学习认真刻苦,专业基础扎实,就业愿景普遍比较高,毕业时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考研,考研深造的原因主要为对专业的深入学习兴趣,增加择业资本和提升综合能力等。同时,中医药院校的考研升学率一直较高。

2015年1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满意度调研(样本数264份),调研结果显示,从专业知识结构而言,用人单位表示非常满意,每项指标均在99%以上;在专业学习成绩方面,有99.19%的用人单位表示满意;在综合知识水平方面,有99.60%的用人单位表示满意。2016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对用人单位进行了满意度调研,用人单位的满意度高达99.61%。

2.“互联网+”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

刘丽玲(2009)建立了可就业技能的框架,分为基本技能维度、高层次思维技能维度、情感技能维度[3]。笔者借鉴该框架并结合时代特点,将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分为以下部分(详见表1)。

共对253家企业发放调研问卷,回收问卷207份,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达73.9%。调查和研究用人单位对各项就业能力的重视情况,总结出了“互联网+”时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的变化:

以往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重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交与人际管理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正直诚实等方面的就业能力。在“互联网+”时代,用人单位除了对专业技能力看重外,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社交与人际管理能力,特别是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收集筛选能力和执行力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三、影响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中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很多,笔者通过对已公开发表的期刊中有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梳理,并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发放调研问卷和访谈的形式,从学生层面和高校层面筛选出一些符合时代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详见表2):

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

1.学生个人层面

(1)从大学生个人层面而言,求职意愿对就业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影响。有长远职业生涯规划和强烈求职意愿的大学生,他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在校就读期间,他们将会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进学习和实践;他们将重视学校提供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机会,积极主动参加,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全方位塑造自我。

(2)大学生还应密切关注社会形势的变化,了解新时代的社会需求,根据用人单位对就业能力的要求来调整自身的就业能力结构,从而更有方向性地培养就业能力[4]。比如,临床医学类学生如果计算机应用也是强项的话,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脱颖而出,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3)培养互联网思维。随着时代的变革,互联网思维作为一种更新的思维理念和思考方式,将颠覆人类社会的传统观念,它的大数据思维、用户思维、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都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

(4)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调研时发现,参加职业规划与发展方面的社团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参加这种实践类社团,将获取更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获得更多与企业沟通的机会,这些经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都有促进作用。

(5)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联系,及时反馈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与适应、职场角色转换碰到的难题,积极寻求支持与帮助。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类就业指导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提升自己的求职与面试技巧。

2.明确就业能力培养目标

高校制订就业能力开发战略与目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5]。学校应组建专门的就业能力培养研究小组,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院校自身专业特点,制订出明确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科学、完善的就业能力培养计划,并且常态化、持续性地推进该项工作。

3.根据社会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行业、企业、科研的实际需要设计中医药类人才培养方案,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高校要与医药类用人单位做好对接工作,吸收其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与更多的用人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大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为核心,培养出适应社会进步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医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2)将就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设计。教师树立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大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获取与交流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围绕中医药院校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构建全程化、系统化、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依托实验、实践两大平台,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校内与校外、毕业实习与就业三结合,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

(4)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把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一方面合理设置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类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和贴近性;另一方面把“互联网+教育”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信息技术,以线上线下课程相结合方式,改变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单一的现状,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有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5)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有关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鼓励大学生申报各级各类“互聯网+”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项目和培训;引导大学生参加学校开放性实验项目;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机会和平台,切实提升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科研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更多地参与高校就业服务会对其人际交往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有明显的帮助[6]。

(1)学校应提供更多有关就业的培训和讨论环节,邀请杰出校友到校开展各类主题讲座、座谈交流,以其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顽强的奋斗经历影响广大学生,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目标。

(2)课外活动因素作为社交、人际交往技能等方面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影响。高校要积极营造氛围,促使大学生参与各项与就业相关的课外活动,通过提升课外活动的频率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3)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逐步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更稳的就业岗位来源基地,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升。

(4)结合中医药院校学生各种具体多元的就业能力实际状况,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方案,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教育真正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均土.美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19):63-68.

[2]杨旭华.“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2(2):41-48.

[3]刘丽玲.论中国建立可就业能力国家框架的重要性[J].人口与经济,2009(6):36-41.

[4]刘丽玲,吴 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研究——基于对管理类和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调查[J].教育研究,2010,31(3):82-90.

[5]程 玮,唐一鹏.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64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7(3):57-63.

[6]杨弘博,胡 平,时琛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求职意愿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11):1708-1715.

猜你喜欢
中医药院校关键因素互联网+
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绿色住宅室内设计中的若干思考因素
以供给侧改革为引领,提升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中医药院校师生关系影响因素的年级差异研究
西南边疆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
郊区配网台区低电压治理关键因素分析
中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