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产品设计的关系

2018-03-26 08:25周广易董焱
求知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自然自由生活

周广易 董焱

关键词:后现代设计;合而一;一而合;生活;自然;自由

中图分类号:J50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60~7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随后迅速发展到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在内的广泛领域,并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设计组织。特点: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事件:1972年现代主义建筑的消失。

最早的后现代设计理念出现在建筑方面,表现为建筑师从从前的讲究方方正正转变为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进行设计、建造。现代人对当下的生活有极大的不满足感,这种不满足感来自一种未知的享受,是精神层面的享乐,所以出现了后现代设计的概念,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表达出一种领先于现代的东西,使人了解到一种高出自己生活的想法,去填充自己对精神层面的不满足感。

现今时代发展,一切的事物的发展趋于简单化,人们需要的是品质与气质。无论是建筑、产品还是平面设计,都在向简单化转变。而产品的设计更加注重的问题是简单、实用、美观、多用途,所以出现了一种设计的概念叫做“放大缩小”。就像一只手套,通过联想,进行塑形之后对它的形体进行放大,它可以成为一个沙发,供人休息。就此看来,在人们眼前所呈现的看似毫无联系的两个东西,经过联想它们可能就可以相互转化,产生某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叫做“一就是多,多就是一”的设计概念。像是拼装玩具一样,它可以多变也可以分离,分离后各个部分又都有自己的作用,可以与另外的部分进行组合产生新的用途,“合而一,一而合”便是这种设计理念所要表达出来的想法。

另一种概念是“跨界结合”。即一种经过设计之后对一种或多种产品进行互补或延伸的设计插件,使产品的功能性变多、实用性变强。可口可乐公司曾经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自家可乐瓶的特殊瓶盖,经过组装使可乐瓶变成了喷壶、花洒、水枪、料酒分流器等生活性实用物品。这就是互补,同时可以促进大众对可乐的消费,对消费者灌输了隐性的环保的理念,经过特殊瓶盖的“改造”使塑料瓶的实用性增加,同时又使消费者对自家产品进行了额外消费,一举多得。

现代生活的节奏比从前快得太多,人们渴望从手机或一些别的方面去发现“有趣”,让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中有些时间不那么紧张,所以现在的设计的根本其实讲究两个字:“有趣”。所谓“有趣”是这个设计可以融入大众的生活,向大众消费者展现出一种“破坏”——破坏大众心理的对生活既定的刻板印象。就像球不一定是圆的,让大众在生活中的刻板印象被这个设计破坏了,并传达出原来世界可以这样的“有趣”感觉。

应运而生的一种设计我们称之为“设计低龄化”,并不是单纯地指设计品受众“低龄化”,而是设计师的思想“低龄化”,即進行一种“萌”的传达,所传达出的就是“有趣”。使人在这社会中发现被藏起来的心中的可爱,这种“萌”是一种对眼前刻板生活的破坏,就像是给一张黑白的纸上画了一颗粉红的心,使人心柔软,逃避现实,感受到温暖。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设计也是如此,设计甚至可以来源于自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本来就是一种设计,能让人享受到一种自然、不规则的美。所以一些自然的东西会对人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设计也是如此,必须尊敬自然。就像有人用水冲击沙滩,造成凹陷,之后对凹陷塑模做成碗,做成艺术品,这种东西永远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复制的。有人坚持每天用木头雕刻一个勺子,一年做了365个不同的勺子,每个勺子上面的纹路都不相同,365个勺子也各不相同,每个勺子所表达的情绪也都不同。每个勺子都在与人“交谈”,都为设计师们指明道路,这条路应该叫“自由”。

后现代设计主义所传达的无非可以总结为“玩弄”,“玩弄”着自己的想法,“玩弄”着别人的想法,“玩弄”着自由。是把一切一切的想法具象化出来使生活变得有趣。所以后现代主义设计所要传达的理念应该是“自我”与“未来”。也就是说所谓的超前在它生产出来的一瞬间,就意味着过时。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周卜颐,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陈文龙,沈 元.产品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自然自由生活
生活感悟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