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专题性问题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8-03-26 08:25刘淑兰
求知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探究

刘淑兰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专题性问题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专题性问题探究模式

思政课不同于专业课,可以用一张试卷考查出一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思政课是灵魂课、是思想课、是修养课,试卷怎么答,并不代表他(她)内心怎么想。如何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困惑,紧密联系专业、联系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把章节教学转换成专题性问题教学,回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现性,把正确的思想理论传达给学生,并且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每一位思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专题性问题探究模式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专题的引领下,教师不仅能够打破教学的章节限制,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在于这种教学模式尤其重视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的作用。专题除了强调问题意识,更加注重对专题主题的设计,包括专题题目用词造句更加简洁化、生活化、通俗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并且除了强调教师在专题设计、实施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将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加学生参与课件设计、查阅资料、学生试讲、学生点评小结以及等环节,设置情景剧表演、室内游戏等活泼有意思的活动,从而将专题内容落到实处。

二、专题性探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鉴于专题教学对教与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自2015年开始,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开始探索并使用专题教学。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对专题教学有了一定经验和感悟,教与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上课的职业幸福感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提高了。

1.思政理论课程专题性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活动设计

采用以小组的形式用提前布置微讲座,讲座过后学生点评,指出优点和缺点,并且给予打分。讲座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采用备战思政课校园公开课大赛的形式在课堂里给学生讲,帮助找出其优缺点,帮助更好地领悟一个小专题的知识点。讲法律思维方式时,编排情景剧表现情与法分沖突。采用室内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把专题中所要讲授的道理传授给大家。利用去实践基地月牙河社区、 益华里社区、周邓纪念馆和伊利集团以及于家堡金融中心的腾讯众创空间和阿里云优客参观,把专题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

2.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思政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专题性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优化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归根结底是要解决大学生“我应当怎么做”“我与社会怎么交往”等问题,学校思政教研室根据每一章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联系紧密的内容形成专题,以问题为导向,把重要的理论和学生的专业以及学生思想结合起来,在内容设置上力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入脑”“入心”。

对涉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体20个专题,如适应新阶段,塑造新形象;以德树人,术业专攻;未来决定现在;信仰的力量;我爱你中国;全球化环境下的国与家;做忠诚的爱国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生命出彩;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中华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婚姻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法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宪法与基本法;树立公平正义价值追求的法治理念;确立法律至上的法治思维方式;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关法律进行进一步优化。

为了更醒目地提炼和集中相关教学内容,我们还特别设计了5大模块性主题,即理想与现实、青年与祖国、人生与价值、道德与修养、法律与秩序等,并将上述有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专题置于该主题之下,从而使教学内容看上去更为具体生动、集中统一,便于组织教学和理解掌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教学的优化除了专题题目的优化,紧密联系实践进行案例的更新,还与实践课紧密相连。在讲到“社会公德”时,2017级邮轮系、航海系、轮机系大一学生利用周二与周五的课余时间分批去离校比较近的益华里社区进行公益劳动,在社工的带领下,走访社区贫困家庭,宣传放火知识,了解社区成员的家庭状况,了解了社会,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社会实践为他们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为深入理解专题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配合专题厚德载物——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做向上向善新时代新青年”主题演讲,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此外,为配合专题教学,还开展了辩论赛。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加深对专题内容的理解。为配合十九大报告的学习,我们修改了个别专题,并把十九大报告内容加入课堂,做到了课堂内容鲜活,并且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中讲授大国工匠和大国利器,增强了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和爱国精神,非常好地配合了专题教学,引起了学生的热情参与。

3.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专题性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专题的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告诉学生如何修身和齐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是治国平天下。由于涉及的主题比较宏大,不只是围绕大学生思想及行为的道德和法律后果,而是涵盖诸如国家、民族、社会、政党、经济体制与社会治理等宏大性的主题,因而在专题设计上较思修课更为难一些。如何把看似高大上的理论设计成可以触摸的、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热腾腾的生活现实,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让理论从高塔下走入课堂,走入生活,走到每一个学生的身边,让他们感知到理论来源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火热的实践,是中国历史经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活生生的经验总结和提升,是有温度的,是可亲的、可以感知的,这需要教师在专题教学的实践中从专题标题到课堂内容甚至教学手段都要充分配合。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在设计和实际应用中上更为谨慎,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学生反映也不错。在接下来的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根据课程特色、学生特点继续优化概论课的专题教学,从标题的亲和力,到内容的接地气,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让看起来高深和枯燥的概论课不仅有历史感,更有现实感,还有亲切感。目前还把专题教学与网络慕课、实践课等环节相结合,力争把三种形式形成合力,相互充实、相互补充。

在专题教学中,教师的新想法不断涌现,改革也永远在路上,思政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能够在此课题的不断完善和实践过程中,获得更为切实有效的经验,从而把概论课这门课的专题设计好、运用好,形成学校思政课的一个品牌,具有推广价值。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概论课的专题教学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探索中,尝试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让学习理论更亲切、更生动;以故事或者事件引出理论,用生活中可以的生活现象和社会实情解读理论,让理论深入浅出。

三、专题性问题探究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使用专题教学的学校越来越多,但是把专题教学上升为理论研究的不多。把实践提炼成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进而不断完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使得专题教学为同行贡献更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为提升海河教育园区及天津市思政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1.专题性问题探究模式的应用价值

思政课堂教师激情澎湃,学生却呆若木鸡,思政课如何入脑入心,理性看待国家历史的进步与历史的失误,辩证地看到国家的制度选择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提升修养,滋养心灵,拥有一颗理性而爱国的中国心,是思政课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

而这种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最首要的就是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与时俱进,以更加亲和的表述和更加易于学生接受并喜欢的语言设计教学的内容和题目,而专题教学就可以实现这一点。专题教学不是传统教学的变脸,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专题教学的价值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推陈出新,并且与社会实践紧密相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专题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搜集学生关心和关注的问题。每个专题和问题都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媒介中实现思想的交流沟通,甚至激烈的碰撞,在沟通交流和碰撞中了解学生多元化的思想和观点,在每一次交流和沟通中,教师起到指点迷津、“拨乱反正”的作用。

2.专题性问题探究模式的社会影响

思政课堂是宣传我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守好阵地,发挥好阵地的作用,是每一个思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专题教学是守好阵地,发挥阵地作用的一个有益且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学习,也可复制,我们把在专题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成理论,在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会上进行介绍和宣传,得到了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我们将继续在专题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为思政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新的贡献。

已有的实践表明:专题性问题探究模式能够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展示更为凝练集中的主题,较教科书式叙事式的讲授更高效。在专题性问题的引领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了更为具体明确的目标,教学手段更为灵活,教学资源更富有指向性,是整合教师、教材、学生等三者主要教学因素后一种更为优化的教学模式,成为引导学生找到通向智慧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赵光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8(17).

[2]罗小龙.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学理论,2013(17).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