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中专业基准的研究

2018-03-26 08:25孙伟
求知导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

孙伟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质量文化;专业基准;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简介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明确提出“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的步伐,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以一流大学为目标,以学科壳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原则,加快建成一批“双一流”大学。2016年6月,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相当于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指导方针、目标和要求。这对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由此看来,“双一流”建设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题。而文化是质量管理的精华所在,更是质量管理的灵魂所在。如果说优秀的产品只有通过先进的质量文化企业才能生产出来,那么同理,优秀的人才也只有通过先进的质量文化学校才能得以培养出来。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内涵

要了解“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首先得理解“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何谓“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一般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是指“在独特的高校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的教育质量管理实践活动中,高校群体为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目标而共同构建的价值体系,是全体师生员工涉及质量空间的一切精神活动、精神行为以及精神物化产品的总称”。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作为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包含在高等教育质量文化之中。广义上讲,“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既包括外生性的、自上而下的研究生教育“评估文化”,也包括内生性的、出自高等教育内部的自我评判性质的“质量文化”,可简单地概括为外部质量保障和内部质量生成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讲,“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主要是指以研究生教育的产品——人的培养质量为中心,以社会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需要为尺度而形成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以及道德文化的总和。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研究生教育基本建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使我国成为了研究生教育大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同时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近年来,在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的办学条件、学科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必须重视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如经济不够发达、管理体制落后以及历史残余体制和思想的影响,质量文化尤其是研究生质量文化的发展仍比较缓慢,并存在种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入学选拔机制单一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研究生招生录取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准,“一考定终身”,复试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质量把控的作用。这样的招生和选拔机制将从入口方面直接危害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2.导师队伍建设不足

有些高校由于招生人数的扩大使得导师队伍相对不足,有些导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在敬业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从而导致对学生的指导力不足。此外,有些导师由于各种学术或行政事务繁忙,忽略了对研究生的指导,研究生也无法从导师那里得到足够的帮助;还有部分研究生导师由于某些培养单位吸引、培养人才机制不完善等客观原因,从而导致其缺乏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无法很好地掌握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这些现存的问题势必都会影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质量。

3.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不够完善

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成果、写作能力反映了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检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现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关口集中在导师指导审核、评阅专家审查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等三个环节,此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参考标准及公开透明的监督制度。

4.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主体单一

评估已成为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能有效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我国,政府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中其主导地位,高校通常只是被动应付评估。因此,在评估过程中,高校并不能从自身的发展角度去选择评估,其结果就是,高校普遍缺乏加强自我评估的动力,未能发挥高校自我评估的作用,这就造成我国没有形成相关制度以评估促进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推进“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措施

1.改革招生制度,提高选拔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性

在坚持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打破我国多年实行的研究生统一考试制度,增添多样化的选拔制度。比如,擴大优秀本科生的推免比例,增加专家推在录取中的比重,扩大导师招生选择范围,增加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等。统一和多样化相结合的方式,必定会增强招生制度安排的灵活性,同时又能大大提高人才选拔的效率。

2.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教育,取决于一流的师资。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导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素质和水平。因此,建立具有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3.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制度是对行为的规范和制约,有效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的生成。2010年,由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年)》提出了要“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其中,政府和社会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外部力量,主要起着监督和评价作用;高校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内部力量,主要承担着基本职责和任务。因此,若将外部监控和内部保障结合起来,将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中专业基准的实施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其根本价值目的在于通过高等教育而 强国。从表层含义来看,“双一流”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但是从高等教育的本质及“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来审视,还蕴涵一项十分重要的建设:一流专业建设。而专业基准作为高校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建设起着指导、规范、评价和反馈作用。

(一)“专业基准”的内涵

“专业基准”是指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及规格(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 、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资源条件等。有学者指出,专业基准建设既要符合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据社会发展动态和学校实际情况,以创新为方针,就业为导向,立足当前,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兼顾长远,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二)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专业基准建设的若干途径

1.推进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既存在事实上的资源与发展冲突,又存在内在的依附性、统一性与协同性,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关系。高等院校在明确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整体规划,着力推进学科與专业的一体化建设。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高等院校应坚持以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本,一方面要协调好人力、财力和物力三者之间的合理调配,另一方面更要注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模的设计,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专业之间形成良好、协调的知识贯通机制,为人才培养搭建高水平平台。

(1)加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是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其目的是判断专业培养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分析企业对其员工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比较区域内专业的设置情况和专业发展趋势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从而找准专业定位,重构课程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研究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构建要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特点、研究生自身的状况,以创新为核心,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为主旨,坚持“重构基础,突出现代,反映前沿,交叉综合” 原则,着眼于整体功能优化。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有利于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合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3)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理论来源于实践,创新来自实践,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共同支撑着高校教学体系。因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必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徐 娟,董云川.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刍议[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3).

[2]袁本涛,赵 伟,王松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