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如何上得不传统

2018-03-26 05:52张晓明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期

张晓明

【摘要】 针对2017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蓝天杯初中语文会课传统篇目——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如何上得不传统,笔者试图引入友善用脑6M予以突破:用多感官教学走进文本,用思维导图解读文本,以自己的方式探究文本。

【关键词】友善用脑6M;传统篇目;阅读突破

2017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蓝天杯初中语文会课的课题是一篇传统篇目一一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传统篇目如何上得不传统呢?笔者试图引入友善用脑6M(Music音乐、Movement运动、Multi-sensory多感官教学、Mindmapping思维导图、Meritation冥想、Mimmow以自己的方式学习)策略在传统篇目的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

一、用多感官教学走进文本

多感官教学,主要是利用语言、音乐、绘画、图片、视频等手段,使学生的眼、耳、口、鼻、肢体等多个感官受到信息的刺激,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让学生用多感官的方式去吸收、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

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语言描绘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图画再现情境,用实物演示情境,用表演体会情境,用生活展现情境等方式,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有所感受,再通过大脑的联想和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生阅读中可以播放一些适当的音乐,让美妙的乐声伴随学生遨游书籍的海洋;当在学生阅读不解时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解读文本困惑。

请看在邹韬奋《我的母亲》教学中借助多感官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课例——

课例1: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聆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老师朗读冰心写母亲的一段感人文字后,让学生把感受告诉大家。之后,老师进一步导入,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慈母情都是想得通的,慈母情是人世间最圣洁、最无私、最伟大、最永恒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著名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的母亲,感受她那份浓浓的慈母情。

课例2:同学们,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幕手与手触碰的图片,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母亲。的确,一双呵护的手、一个温柔的笑、一串晶莹的泪珠、一条操劳的皱纹都勾勒出一位母亲的形象,都能给儿女留下永不磨灭的记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著名新闻记者邹韬奋,看他如何用他的笔、用他的情来描绘他敬爱的母亲。

课例3:同学们,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之后,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这样,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以及播放相关的视频和音乐,学生可以在视觉和听觉上有所感受,再通过大脑的联想,便能深深地沉醉在文本的海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用思维导图解读文本

阅读《我的母亲》,不难明确本课目标:1.概括叙写母亲的几件事情;2.分析母亲的人物性格;3.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突破这样三个目标,实际上也就是解决“写了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的问题。为很好地解决问题,我想,借用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形象、整体有序地突破。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文本内容,不妨设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本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2.本文写了母亲怎样的性格?3.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阅读边画图,学生很快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了。以下思维导图根据学生在阅读中画出的草图加工而成——

在具体的深度阅读中,我们仍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阅读解决问题。如在突破“作者是怎样表现母亲形象的”这一重点时,教师可利用表格式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1)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关键句并朗读。

(2)品读有关段落,找出与母亲三个性格对应的关键词句,通过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分析母亲的形象。(填表)

小结:活泼、欢悦、柔和、青春的母亲是可爱的,善良多情的母亲是可爱的,慈爱明理的母亲是可爱的,温柔的母亲是可爱的;善讲故事,讲得自己和听者都动情的母亲是有才具的;独力支撑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家,深夜做鞋的勤劳的母亲是努力的、能干的。

三、以自己的方式探究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閱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阅读实践,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理念伴随新课程改革步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风靡课堂且异彩纷呈。但诸多教师在教学中无视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让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有失个性”。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多元化见解的同时,应满足学生个体的阅读愿望,在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的同时,正确对待学生个性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动态万变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关注每一位阅读个体,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语,正确审视学生的每一处体验,及时巧妙地应对学生在读书、感悟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正确的轨道。请看笔者在《我的母亲》教学中的学生个性化阅读——

1.请大家帮助老师解决一个疑惑:课文第5段与第6段为什么没有按年龄的顺序来写?

明确:前三件事从“两三岁”写到“十岁”,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主要写母亲对子女的爱和她的才干,第四件事虽然也写母亲,但主要是写“我”看到母亲深夜劳作不休时的歉疚和激动之情,这里就不仅仅是母亲对子女的奉献与牺牲,更有子女对母亲的真诚、执着的感恩之情。

2.新课标要求我们在阅读中多元化解读、个性化阅读。请同学们就本文在主题、情感、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创新阅读,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问题1:怎样看待父亲的“打”?

探究:这是封建野蛮的教育方法所致!但我不敢怪我的父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他恨这种教育,恨这种教育方法,恨旧式教育。

问题2:作者见母亲熬夜做鞋,“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为什么?

探究:为母亲的操劳内心感到不安了。其实他把心里话说出来,母亲又要担心了。为了不让母亲操心,所以才不把心事告诉母亲。

问题3:作者最后说母亲“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你怎么看?

探究:母亲把所有的爱和所有的情感都给了我们,对于母亲而言,是有意义的。而作者说没有意义,是站在更高的社会角度,认为母亲的才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和母亲对子女的情感。

由此可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从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出发,给学生创造自主阅读的时空,充分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读书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既教书又育人的终极目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篇目的阅读教学,不一定就是传统方法的教学,只要我们汲取当下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样的“活水”,就一定能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清渠”!

【参考文献】

[1]刘春英. 浅谈初中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之养成[J].学周刊,2011(06).

[2]谢小清. 谈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J]. 文教资料,2011(25).

[3]丁卫军.《我的母亲》课堂教学实录[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395a5f01018z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