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心灵的交融

2018-03-26 05:52王平强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读写结合

王平强

【摘要】 语文选文是作者用心灵来写的,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带领学生用心灵去阅读、感受、领悟。面对格调委婉、意境隽远的文章《匆匆》一文,支玉恒老师以情感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在读写之中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感受语言文字的灵性,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进而实现教学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语文学习就是要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傾诉。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他们直接经验的不足,而且指引学生从心灵深处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感悟。

【关键词】情感体验;心灵交融;生命感悟;读写结合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两节语文课。支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过硬的课堂驾驭能力以及课程标准的实践能力,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支老师执教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这篇文章内蕴深邃,情感含蓄。对六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有限的生活经历和匮乏的情感体验,极难理解文章,也极难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但是,支老师循循善诱、层层引导,使学生在逐层深入的情感体验中达到了与作者的心灵交融,在朗读表现与文本解读等方面居然有了显著的发展,让人饱受教益。

一、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文本

1.引出课题《匆匆》。

2.区别“匆”与“勿”字形,通过扩词理解“勿”的意思。

3.学写“匆”,通过扩词理解“匆”的意思。

4.认识作者,让学生知道朱自清及其作品。

5.介绍文体,让学生知道课文属于散文,以及散文的文体特征。

(二)初读感知,学会诵读

1.讨论散文应该怎么读,强调要把散文读美,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情感来读课文。

2. 学生带着情感自由读一遍文章,然后指名学生逐节读完课文。

小结指导:文章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作者用心灵来写的。我们要用心灵去阅读,去感受,去领悟。

3.播放课文配乐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听,去享受一番。

4.再让学生听录音轻声跟读,学着读一遍。

5.引导学生发现这段录音缺少第二段,让学生仿照录音练习朗读这段缺少的内容。

6.指名朗读第二段,随机指导朗读的方法,顺势理解词语:“头涔涔”“泪潸潸”。

7.老师范读,第一遍是平淡的读法,第二遍是动情的读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读法更能表达文本情感。

8.学生模仿朗读全文,随机纠正学生读得不当的地方。

9.师生合作共读课文。

(三)深入理解,学会倾听

1.默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想一想作者跟你说了些什么?透过语言文字,用心灵去听,看能不能听到作者的低声絮语。

2.学生各自选择感触最深的语段轻读、感悟。

3.指名学生交流感受深的语句。哪段感受深就读哪一段,要求把听到的话外之音用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感传达给大家。其他学生仔细听,看听出什么来。

4.老师在交流中一边指导朗读,一边指导理解。通过朗读把文章的意思表达出来,使学生对文本的领悟走向深入。

5.指导理解重点语句:“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6.朗读最后一部分,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深意。

(四)内化生成,学习倾诉

1.课文学到这里,你可能有千言万语要向作者倾诉,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的空白处。你要向作者倾诉什么呢?要像格言或警句那样写简练一些,写出来的话要蕴含着一个道理。

2.学生动笔写倾诉,老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学生向作者倾诉,要带着感情把自己写的句子读出来。

4.师生共同评点、修改,写得好的就写在黑板上,并在句子后面打上括号署名。

5.朗读学生倾诉的精彩语句。

6.小结:我们读课文就是要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诉。

二、案例描述与评析

片段一:体验,让朗读绘声绘色

教学伊始,对作者及其散文一番介绍之后,支老师开始了朗读指导的教学。

1.初读课文,学生自由读一遍文章,然后指名学生逐节读完课文。

小结过渡:文章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作者用心灵来写的。我们要用心灵去阅读,去感受,去领悟。

2.播放课文配乐录音,让学生闭眼静听,把听作为一种享受。

3.比较自己读的和录音是否一样。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录音中的朗读更有感染力,更有情感。

4.再放录音听课文范读,让学生随着录音轻声跟读,学着读一遍。

老师进一步点拨,让学生逐步感悟到,课文中的情感有焦虑、哀怨,读得太实、太满都不行,要读得空灵一些,才能表情达意。

5.引导学生发现这段录音缺少第二段内容,让学生仿照录音练习朗读这段缺少的内容。

6.指名朗读第二段,随机指导朗读的方法。老师范读,第一遍是平淡的读法,第二遍是动情的读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读法更能表达文本情感。

7.学生模仿朗读全文,随机纠正学生读得不当的地方。

指导朗读重点语句: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仍以两种读法作比较,让学生揣摩读法,体味文章情感。

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一句强调要欢快地朗读,后一句要读得慢一些。前后两个部分要读出反差来。

8.学生个别读与集体读交替进行,老师示范读与辅导学生读相结合,如此反复,直至学生读得绘声绘色。

评析:

教学伊始,支老师首先投入大量时间,营造文本中的氛围。他让学生闭眼听课文范读,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情境。再让学生想一想跟自己读的是否一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范读更有情感,更富感染力。接着,支老师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学一学范读,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引领学生入文、入境、入情。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景,引起情感反应,或被人物形象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从而体悟文本中的恬情妙趣。在读例文第二段时,支老师特地用不同读法读了两遍,让学生比较表现方法。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对于文本中蕴藉的哀怨之情,要读得空灵一些才易于表现。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逐渐被激发出来。

从支老师的教学范例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面对这篇格调委婉、意境隽远的文章,支教师是以文本背景与教材内容为依据,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描摹渲染,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进而反复叩击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心灵感应,引导学生披文入境,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片段二:体验,让解读入木三分

1.过渡:读散文绝不是只有一些浅浅的感受就行的,还要进一步运用我们的心灵,去做什么呢?(用心灵去倾听)

2.再好好地读课文,找出令你感触最深的那一段细细地用心灵去听,看能不能听到作者的低声絮语。默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想一想作者跟你說了些什么?

3.指名学生交流感受深的语句。哪段感受深就读哪一段,要求把听到的话外之音用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感传达给大家。其他学生仔细听,看听出什么来。

4.老师在交流中一边指导朗读,一边指导理解,使学生对文本的领悟走向深入。

指导理解重点语句:“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①作者这是在说什么?(谁抓住时间,谁就不会赤裸裸地去。谁放弃时间,时间就弃他而去。)

②作者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要说呢?

③作者仅仅是告诉我们要惜时吗?就没有更深的意思?

④(学生还没有理解到位)老师带着学生读句子,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⑤作者究竟想说什么?(不断地、逐层深入地启发,使学生逐渐领悟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作者要告诉读者应该怎样活在世界上)

⑥通过你的朗读把文章的意思表达出来。

5.朗读最后一部分,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深意。

评析:

教学中,老师声情并茂地读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提问:“作者有没有特别的话要说呢?”“作者就是告诉我们惜时吗?”“就没有更深的意思吗?”学生在老师逐层深入地引导下解读文本、展开想象。“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作者想说什么?”的问题一直萦绕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不断地思索、探究、讨论、感受。

在老师的不断启发下,学生借助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经验,凭借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脑海中的表象,再通过语言描摹,生动形象地把脑海中的表象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产生生动、形象的图境,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弥补了直接经验的不足,更是指引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探究人的生命价值,寻求一种生命的感悟。

片段三:体验,让读写情动辞发

1.过渡:心灵与情感的交流应该是双方的,刚才我们只是向作者索取了,只是在听作者对你讲什么了,我们还没有对作者说些什么吧?下面我们还要用心灵去——(用心灵去倾诉)。

2.课文学到这里,你可能有千言万语要向作者倾诉,但这次只要你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写在书的空白处。你要向作者倾诉什么呢?要像格言或警句那样写简练一些,写出来的话要蕴含着一个道理。

3.学生动笔写倾诉,老师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学生向作者倾诉,要带着感情把自己写的句子读出来。

5.师生共同评点、修改,写得好的就写在黑板上,并在句子后面打上括号署名。

6.朗读学生倾诉的精彩语句。

精彩语句选摘:

①生命由时间构成,时间由自己把握。

②虚度光阴的人将一事无成,珍惜时间的人将硕果累累。

③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④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7.小结:我们读课文就是要用心灵去朗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诉。

评析:

教学最后,支老师要求学生在文中的空白处,把想说的话写成格言或警句。师生边写边改。教师对课文的情感影响着学生,学生对课文的感受感染着教师。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情感在互动中彼此交融。学生情动而辞发,他们的思维火花被激活,情感交流之门被开启。最后,学生把写得好的语句写在黑板上,一齐诵读。师生在活动中互动拓展,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认识,深化了文章主题,师生在与作者心灵的交融之中获得了巨大发展,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

[案例反思]

很长时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将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大多围绕解决认识问题而进行居高临下的灌输与说教,没能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去主动地探寻、发现与欣赏。显然,这样的教学无法和学生的素质生成联系起来。[1]如何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去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成为诸多投身于课程改革的教育工作者们的执着追求。

总览支老师的教学,正如他本人所说,主要体现了“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的教学思想,即在体验与经历中去诵读;带着自身的体验去倾听;带着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经历去诉说。体验正是语文阅读的本原追求,强调体验,就是强调学生在朗读、理解、写作过程中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强调体验,即意味着阅读教学不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书本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精神的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进行体味、领悟,从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

从教学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支老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过于理性的偏差,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藉的情,以情感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在读写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灵性,与作者的心灵交融,从而受到文本情境的强烈感染,领会作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和美好情操,进而实现教学情感的共鸣。

【参考文献】

[1]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48.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读写结合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