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系列活动实施策略的思考

2018-03-26 07:14丁敏燕
求知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策略

丁敏燕

摘 要: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是家庭和幼儿园,而家长和教师则是这两种环境下的主要施教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家长和教师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幼儿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开展主题性活动,探寻家园共育模式的发展,幼儿园在和家长的对话交流中营造合作型家园教育关系。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一、让孩子做家园对话的桥梁

孩子是家园对话的桥梁,但不是“传话筒”,不是仅仅向家长转述老师的要求,而是要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孩子知道活动内容、规则等,这样孩子就会拥有很好的体验,可以带动家长参加活动的兴趣。

对于没有任何阅读经验的幼儿来说,阅读相对是比较困难的,更别说要与人分享,能够有效接受幼儿分享信息的只有朝夕相处的父母。老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幼儿回家问爸爸妈妈读书时候的感受,爸爸妈妈推荐自己读的书是什么,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孩子回家和父母交流这些问题,可以鼓励孩子们回家和父母多做交流。

二、幼儿园家园系列活动资源库的建构

1.建构原则

第一,全面性。每年的主题内容都要涉及幼儿的各个方面,包括在幼儿园和家庭的任务。第二,适应性。工作主题要根据幼儿的情况而决定,根据幼儿的常见问题、思维方式等确定主题,解决家长的难题,如果有个别特殊的情况,可特殊对待。第三,完整性。每一次工作都要有完整的流程,包括工作之前的计划,实行的准备,过程内容等,如果可以,可附上照片等,方便以后工作的使用借鉴。第四,科学性。提供给家长的建议必须有科学、正确、规范的建议。

2.资源内容分类

根据幼儿家庭生活的具体内容可分为生活主题、交往主题、学习主题、特殊主题四大类。

3.各年龄段分布

每学期以三项内容作为参考资源,主题各不相同,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与增补,也可随机生成。

三、互动对话成共鸣

在活动结束后,幼儿园应该迅速组织开展座谈会,由家长、教师和相关的负责人参加。会议的内容就包括活动所传递的理念是否可行,各方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家长有何感受,家长在活动中的想法,以及对幼儿园的建议。活动刚举行完之后就举行座谈会,短时间内家长对活动的印象最深,在印象还没有衰减的时候就谈意见和建议,可以形成家长之间的共鸣,家长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下自己觉得比较好的育儿方法。活动后的座谈会,可以很大效率地提高家长之间以及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促使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看法,交换意见。

四、开好专题家长会

召开专题家长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家长进行专业的引领,让家长有效地投入主题活动中去,提高家庭教育的效率。在以前的自制图画书活动中,家长们认为这是一种负担,是教师布置的任务,不重视这项活动,甚至有些家长直接代替孩子做图画,孩子没有自由去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兴趣。而我们在举行活动之前,先发起一项活动的倡议,就是要倡议家长多多关注孩子的想法,多陪伴孩子。然后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其家长组织了家长会,先由教师来给家长们说明自制图画书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通过数据和相关研究来展现,这样更有说服力,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给出专业的教育建议,然后教师给家长展示孩子们的自制图画书作品,给家长们介绍孩子在创造时的想法,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会,可以极大地提高家长会的效率,还能让家长充分了解到活动的意义,积极支持活动的举办,有效推动活动的开展。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是非常重要,不能有任何岔漏,二者任何一个都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必须两者兼得。现在家园教育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家园教育是幼儿学前的第一步,也是以后学习和做人的基础,做好这一步,幼儿以后的发展才会更轻松,二者相互合作,对幼儿身心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静萍.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佛山市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2(12).

[2]蔡锦兰.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的問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2014(7).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幼儿园策略
爱“上”幼儿园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想念幼儿园
Passage Four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