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乡工程”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力

2018-03-27 02:38
领导决策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武汉市市民城乡

乡村振兴不能仅仅靠农民,还需要靠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人和企业去落实。2017年2月,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首次提出,大力推动“市民下乡、村民进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为新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随后,武汉市创新性地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并在黄陂区先行推进。不到一年的实践,“三乡工程”已架起了一座城乡要素资源互联互融互通的桥梁,有效实现了农村资源与城市消费、农民增收与市民体验的对接,取得“市民享受、村民受益、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城乡一体”的初步成效,并得到中央农办领导现场调研时高度肯定。近日,武汉市又出台“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美好乡村。

武汉市“三乡工程经验做法

武汉市实施“三乡工程”拓面提质具体措施

案例点评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农人

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的“校友经济”被称为现象级风口。据报,2017年度校友项目签约金额达1.3万亿元,贡献了全年招商引资签约总金额的50.4%。事实上,武汉的“三乡工程”同样也称得上是一种现象级工程,在全国具有十分重大的示范引领意义。长期以来,乡村振兴一直存在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增收困难三大难题。而“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抓住了乡村振兴的主要矛盾,创新了乡村振兴的路径,汇聚了合力振兴乡村最强大的动力,找到了聚集要素振兴乡村新途径、拉动消费振兴乡村新实招、深化改革振兴乡村新抓手。武汉市的成功实践表明,市民、能人、企业家等都是新农人,只有让更多的社会资源通过市场化方式配置到农村这片广阔土地上,乡村振兴战略才能获得强大的动力支撑。不仅如此,通过“三乡工程”进一步转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治理体系的变革,还将助力农村基础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日,陈一新在湖北省“三乡工程”建设现场会上指出,要以“三乡工程”为抓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兴旺的高地、生态宜居的胜地、生活富裕的宝地、乡村治理的阵地、乡风文明的福地,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不论是武汉的“三乡工程”,还是贵阳的“城乡三变”,都是通过激乡村活力,调动各方面要素资源投向农村,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的一条新路径,值得借鉴和推广。

猜你喜欢
武汉市市民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穿盔甲,慢慢爬
细雨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送清凉
氣溫驟降 杭州市民溫泉裡涮火鍋抗寒冬
“意义”的问题所在
太阳“跟踪”我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