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西部地区农业发展途径分析

2018-03-27 03:29梁晋芳
山西水利 2018年1期
关键词:旱区干旱地区农作物

梁晋芳

(山西省汾河水库管理局,山西 太原 030006)

1 西部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

1.1 分布不平衡

水资源是决定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据统计,西部地区的年均降水量在200mm左右,并且水资源的分配比例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各地区河流流域,导致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均匀。另外,这些地区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率达到了53%,超过全国水资源利用率20%,呈现出极度的不平衡状态,农田灌溉用水量大约占总用水量的35%左右。西部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新疆和青海,其中夏秋季来水量占总来水量的70%,春季来水量占25%,而这些地区在春季农作物种植中需要的水资源大约占30%。

1.2 水资源开发专业程度不高

现阶段,我国旱区河流和地下水的开发技术不够成熟,但是西部地区可利用和开发的水资源多数存在于河流中,例如,新疆境内的大小河流共计570条,地表水的年径流量可以达到880亿m3,但是除了乌鲁木齐河流域、吐鲁番盆地、石羊河流域外,其他河流聚集地并未进行过多的开发和利用[1]。

2 西部地区旱区农业发展现状

2.1 提高水资源应用的合理程度

水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其容量和数量有限,并且干旱地区只有部分水资源供农业生产和环境改善应用,因此,管理部门要确保水资源的应用速度不超过其再生速度,以此来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自从西部开发战略实施后,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水资源分配的调整力度,建设了水资源控制工程和配置工程,改善了旱区的水资源应用设施,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统一调节和分配。上述水资源调节方式已经在试点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但是西部地区的环境和农业发展只是实现了局部好转,长期的发展不平衡局面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善,因此,有关部门需要提高水资源应用的合理程度。

2.2 启动南水北调工程

解决西部地区干旱问题的主要方式是优化当地的经济发展能力和自然环境,但面对西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实现西部旱区农业的发展需要借助外界力量。为此,政府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开始于2005年,调水规模达到了170亿m3,共分三期实施,第一期调水项目已经缓解了西部地区水资源极度短缺的局面。除了调水工程外,政府在黄河上下游建立了专门的水利枢纽工程,提高了当地水资源的应用效率,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农作物生产必需的水资源,由于黄河中游的水利工程较少,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仍没有得到缓解[2]。

3 有限水资源条件下的发展途径

3.1 应用充足的耕地资源

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可以应用,具有极其丰富的后备耕地资源。但是受到降水量和土肥力的影响,西部旱区粮食产量长期得不到提高,并且极其不稳定,目前,西部地区的粮食总产量只占全国粮食产量的7%,青海省的粮食单产量只相当于全国粮食单产量的30%,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要提高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应用效率,应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缓解西部地区的粮食危机。黄土高原地区就提高耕地资源应用效率进行了多年实践探索,成果证明,在水资源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当地粮食产量增加了1倍左右,农业部门在当地大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合理的施肥方式,创造了旱地小麦增产的新纪录。甘肃省实行了一种新型的种植技术,即双垄沟播种技术,提高了玉米产量。提高旱地耕地资源应用效率,不但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还能保障全国粮食产量的平衡,解决干旱地区粮食短缺问题,为我国粮食增产研究做出了贡献[3]。

3.2 充分发挥地方特色

干旱地区一般具有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较高等特点,能够为棉花等多种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由此可见,干旱地区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占据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西部地区农业部门应当带领当地居民发展能够展现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农作物。例如,新疆是我国主要的棉花种植基地,每年棉花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0%,带动了西部地区旱区农业的发展;陕西的苹果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一直位居全国第一。

据统计,西部地区共有19个植被类型,占全国植被类型的65%,有225种维管植物,具有及其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大部分植物具有经济价值,因此,发展西部旱区农业可以从经济植物入手。另外,在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时,还可以保持当地植物的多样性,改善干旱地区的环境,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疆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但是在当地生长的动植物具有耐干旱和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如膜果麻黄和木霸王等[4]。

3.3 借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大量实验和专业研究显示,培育和引进需水量少的农作物是提高旱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方式,此方式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国家进行旱区农业改革的主要方向。为此,国内外的农业技术人员开始了对旱区农作物的种植技术、耐干旱农作物培育、提高农作物抗旱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力求在发展旱区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同时,培育出新型耐干旱农作物品种。

目前,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在旱区农作物种植中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尤其在培育抗旱新型农作物上,例如,澳大利亚的小麦品种、以色列的棉花品种、加拿大的牧草品种、西班牙的水果品种等。这些农作物种类不但具有良好的抗旱性能,还具有稳定的生长习性和优良的种植基因,在旱区农业发展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些先进的种植经验和品种值得我国西部地区引进,因此,农业部门需要借鉴先进的种植技术,引进抗旱型农作物[5]。

3.4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农业部门可以在西部旱区建立旱区农业和节水农业实验基地,由技术部门和水利部门共同监管和发展,并将实验田中应用到的技术和新型农作物品种及时展示出来,并向当地政府汇报实验结果,将实验过程中应用到的先进种植技术推广到各大种植基地。河西走廊属于早期的农业实验地区,当时实施的是毛灌溉定额这一灌溉用水方式,为旱区农作物种植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灌溉模式。尽管干旱地区农作物灌溉大多采用的是定量灌溉方式,但是仍然有部分地区应用的是漫灌方式,导致了用水量较多和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业部门没有做好技术把关工作和水资源管理工作,缺少对先进种植技术和灌溉方式的广泛推广。

4 结语

综上所述,旱区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为此,农业部门要正确认识西部旱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结合当地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种植形势,制定完善的农业发展规划,在农业发展中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灌溉技术,为旱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提高西部地区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邹宇锋,山立.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西北旱区农业发展途径[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2):257-263.

[2]雷波,唐志新.我国北方旱作区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寿阳为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3]胡兵辉.黄土高原旱区降水资源化研究[D].杨陵:西部农林科技大学,2016.

[4]乔文军.农业水权及其制度建设研究[D].杨陵:西部农林科技大学,2014.

[5]成敏.西部旱作农区农作制优先序研究[D].杨陵:西部农林科技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旱区干旱地区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加气对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宁南旱区沟垄集雨结合覆盖对土壤水热肥与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稿约
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
印度干旱地区男子纳妾 专为家庭打水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