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下的混凝土企业技术管理

2018-03-27 04:33周兵
商品混凝土 2018年6期
关键词:技术员砂石原材料

周兵

(惠州太胜预拌混凝土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211)

0 前言

十九大已经顺利闭幕,环境保护再次成为重点工作。从长远来看,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工作。

严抓环保情况下的市场情况对混凝土企业来说,难免有些不适应。具体到从事混凝土技术管理的人员,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原材料供应紧张,材料来源复杂,品质劣化,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置,生产过程中控制难度增加,材料波动引起的产品投诉和纠纷。问题有很多,从目前情况来看,在短期内也不会得到解决,甚至随着环保工作力度的加大,情况会变得更加严峻。如何在困境中找出路,把混凝土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摆在技术管理人员面前最紧迫的工作。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工作经验,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原材料的技术管理

严抓环保情况下的广东市场,原材料供应最紧张的是砂、石等混凝土骨料。首先是材料来源复杂,三五个供应商拉来七八种不同产地的砂、石是非常普遍的情况;其次是材料质量下降,砂、石含泥量较以前明显增大,级配分布不均匀、不合理,淡化砂氯离子含量波动大,碎石压碎值超标等。

1.1 砂石的管理方案

加大技术储备,在实际试配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厂控指标;加强进场砂石的监管和抽检频次,安排专人负责砂石的分类分仓堆放管理;严守质量底线,在厂内建立小型水洗线,对氯离子超标的淡化砂和含泥量超标严重的砂石,先进行水洗再投入使用;对于压碎值超标的碎石严禁用于高等级混凝土;级配不均匀、不合理的砂石,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按不同比例搭配使用。

1.2 其他原材料的管理方案

增加优质供应商,每种材料至少储备两家供应商;根据试验试配和实际生产情况建立厂控指标;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材料抽检频次;交叉进行各种材料之间的适应性试验。

2 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改变技术理念,作为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钻研和探索精神,扩大知识面、学习新知识,用先进、科学的知识理念武装自己。比如采用数字量化配合比设计方案、骨料饱和面干配合比设计方案、预湿骨料法等。具体在生产方面借鉴的是预湿骨料法,在砂石骨料堆场安装喷淋装置,保障喷淋全面覆盖。这样做的好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砂石含泥量对外加剂适应性的影响,对生产过程中外加剂的用量控制较为有利;基本避免了砂石堆场的扬尘环境,对环境保护有利。不足之处:砂石材料的含水率变化较大,需要品控技术员有足够的经验应对;耗水量大,对堆场排水系统要求高,否则容易造成场地积水。

增加技术储备,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创新精神,做到事前有预备方案、事中有控制方案、事后有处理方案。针对不同原材料进行全方位的交叉试验和试配,收集有效数据,建立健全生产配合比储备库,保证在现有种类材料的情况下,每一种材料的更换使用都有对应的调整方法,不因材料的更换而影响生产进度。

从事技术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在材料进场时,原材料检测员要做好入库前的检测和原材料分类分仓存放的管理工作,保证 24 小时换人不断岗;生产过程中,品控技术员要随时根据材料的变化在授权范围内进行配合比调整,做好出厂混凝土的开盘鉴定和拌合物性能试验,经常巡查砂、石堆场的材料质量情况;现场技术员对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跟踪、现场服务,及时将现场施工情况反馈给品控技术员和调度员,配合监理进行开盘鉴定,督促和指导施工单位进行正确的养护。

3 结语

在严抓环保的情况下,混凝土原材料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大环境如此,虽然可以向老板提供一些开拓的思路,比如兼并上、下游产业链,从源头上把控质量;投资站内小型砂、石优化精化设备;站内建设水洗线等。但更多的,还是应该着眼于从技术的层面来分析、处置问题,笔者认为只要肯动手动脑,办法总会比困难多。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困境之中,苦练内功,多做预案,寻找平衡点,合理控制优化成本,和企业一起迎难而上,一定能闯出一片蓝天。

猜你喜欢
技术员砂石原材料
砂石在铁路上的妙用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运行成本管理的探讨
砂石行情“涨势大好”
观点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知识无穷尽
转运
砂石换填法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