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讲好新闻故事的策略分析

2018-03-27 13:45
传媒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袁隆平雕像新闻记者

邢 伟

(郑州电视台,河南 郑州 450000)

新闻采访是记者的重要工作,也是其感知社会的基本活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给记者新闻采访的深度及广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记者不是简单地向受众提供事实,还要向受众讲述故事,处理好故事的讲述者与事实提供者的关系是确保新闻故事受欢迎的重要条件。

一、寻找故事的构思

故事构思是记者讲述故事的前提,故事讲述的好坏都与其相关。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故事构思显得更为重要。记者应不断挖掘写作灵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耳、眼及腿,也就是说记者要勤于深入故事现场,仔细观察和认真听取故事相关人物的观点,同其进行沟通交流,以发现和把握事态变化及发展特征,并对其进行缜密分析,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看待问题。如2017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田里的雕像》记者深入田间地头去采访,探访了众多种植水稻的农民,对水稻之父袁隆平进行了多方探访,从中挖掘出了水稻之父袁隆平勇攀科学高峰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可以应用推断法及综合法来扩大故事主题,把故事中分散的点连接起来,以挖掘出更好更多的故事。

二、讲述好故事应把握的要素

能否讲好新闻故事,需要把握好标题、时间、故事范围等要素。其中,标题一定要醒目,以亮点的形式来抢抓受众目光,如果新闻故事内容较为精彩但其标题却干巴无亮点,则很难吸引受众,甚至会被直接忽略。然而,如何来判断新闻故事标题的好坏呢?这就需要从受众的需求及兴趣点来入手,看标题是否抓住了受众兴趣点和需求点,看是否能在瞬间抓住受众眼球。比如在《田里的雕像》故事中,记者首先从标题上抓住了受众的目光,是什么“雕像”?谁的“雕像”?为何又是在田里?这一系列的疑问的标题在受众的脑海里出现,勾起受众的好奇心,进而会引导其继续读下去,以探寻“雕像”的答案。《田里的雕像》写的是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作为伟大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的相关报道已经很多,袁隆平的故事也早已被讲述多次和挖掘多次,然而,正是在此多次重复的选题中,该记者以其巧妙的思维和深度挖掘,用其优美的文笔、细致的描写及独到的视角将此故事重新讲出新意,并使其成为同体故事中的佼佼者。

三、掌握故事讲述的技巧

新闻故事能否生动传神和具有吸引力,需要新闻记者掌握一定的行文技巧。而单纯地依靠素材及构思则是不全面的,还应巧妙地处理数据、导语及引语等内容。在故事创作环节中,需要对故事进行多次打磨,也只有如此方能确保故事的理想性,方能处理好故事中各个关键元素和提升故事可读性。

一篇优秀的新闻故事,能够在故事开头部分就抓住受众的好奇心及兴趣点,牢牢抓住受众的目光。当然,这就需要给故事的导语部分设置一定的神秘感,利用此神秘感来强化受众继续阅读的好奇心及兴趣。优秀的记者善于发现素材和数据,善于将枯燥乏味的数据变得生动鲜活。数据是故事权威性的标志,特别是财经新闻故事中,数据本身就是新闻,就是看点。如果记者忽略了数据,则整个新闻故事的效果就会被弱化。但是,对于受众来说,一串串数据又是极为枯燥无聊的,所以,在选择数据时,新闻记者必须严谨认真,以突显出数据的鲜活性和影响力。此外,讲述故事时还应注意文章段落里不易出现过多数据,如果必须引入多个数据,则应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展现,将其从抽象中脱离出来,使其变得生动形象。当然,对于一些较大的数据,新闻记者应采用替换等方式进行展现,如利用倍数、比率、比例等,数字越小越能被人们记住,数字越大其抽象性也就越强,也就越难记忆。

四、增强新闻故事讲述的吸引力

新闻每天都会发生,新闻视角各有不同,讲好新闻故事,要善于从社会新闻的角度去把握。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容易产生很多的看点,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讲述的新闻故事要想“接地气”,就必须活一些,要有现场感、趣味性、接近性、人情味,这样才会增强报道的可视性,才能拉近电视媒体和社会大众的距离,才能让观众喜闻乐见。要讲好老百姓经济生活中的新闻故事,就要像社会新闻那样,注意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才能做好新闻报道这篇大文章,改善电视新闻报道形态,提升报道质量。

总之,讲述新闻故事需要做到上述内容外,还应具备独特的文字魅力。若想达到此效果,新闻记者的文字功底必须深厚扎实,以确保行文语言的恰到好处。在讲述故事时使用一些优美的句子和重点词汇来描述,思路构造的精准性也非常必要,也只有如此,方能不断提升讲述新闻故事的水平。

猜你喜欢
袁隆平雕像新闻记者
青铜雕像里的故事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