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媒体怎样写大事浅析

2018-03-27 13:45
传媒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代课图说版面

张 卉 杜 立

(1.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北京 100022;2.中国中学生报,北京 100022)

一个人的眼界有多宽,今后的路就有多宽;一个人的目光有多远,今后的目标就有多大。对小读者,一定要从小培育他们的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作为以思想教育为主导的综合性报纸、作为中学少先队队报,《中国中学生报》要把国家大政方针和天下大事告诉读者,引导中学生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但是,仅仅是内容正面、正确远远不够,还必须想办法让这些内容容易被读者接受。国家大事,小孩子不太感兴趣,他们总觉得这些离自己很远。针对这种情况,就必须诱发他的兴趣。怎么诱发?一是拉近距离,二是形式创新。

一、拉近距离——贴近少儿的多种形式阅读

《中国中学生报》2010年改版,由周报改为月报,当时每月出版内容不同的四本月报,每本40版。我们的探索主要在《中国中学生报·大视点》上进行,每期40个版,这就有了比较充足的版面做话题式的新闻。

话题式的新闻,我们理解,就是选一个近期比较有影响的话题,通过不同的文章形式(也可以称为“组合报道”)来写。这些年,我们用这种形式“聊”了很多重大话题,拉近了与小读者的距离。

当年宣传十二五规划,我们策划了“十二五规划与我们”系列报道和组合报道,推出《强国富民绘大图》《不同的期盼,共同的目标》《坚固教育大船,载人才扬帆远航》等多篇记者采访报道,再配以不同的小文章,从不同侧面、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感觉这些事和自己密不可分,引导读者明白“所有国家的大事都和咱们息息相关”。2011年,“十二五规划与我们”被全国记协评为“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重大主题宣传”优秀新闻作品。其他如《勿忘蓝色国土》《GDP超过日本之后》《越过岛链,走向大洋》《解读6.9%》《春天的故事,白洋淀里画了一个圈》等多篇大视野采访稿,也是努力做到把国家大事“近距离地告诉小读者”。

二、话题引导——国事的生动具体化引导

由于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很多中学生万事不关心,只埋头于课本和习题,不仅不抬头看世界,甚至连身边的事都不关心。这种自我局限目光的做法,不利于他们成长。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里,国家的政策、教育方面的动向、身边的事例、自身的权益,其实都是中学生应该关注的。因此,除了国际、国内大事外,我们的话题新闻,也关注与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事。

2010年夏秋,民办教师“清退”成为大家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我们派记者赴甘肃采访民办教师,以采访文章为中心,以《今天,让我们向代课教师敬礼》为总标题,以“本报特稿”“学子心声”“群像雕塑”“图说”“政策链接”“本报视点”为小专栏,用8个版刊发了《土坯房里的大情怀——代课教师漆海燕的二十四年》《老师,让我最后爱您一次》《无法消逝的那些背影》《瞬间》《代课教师:曾为国家背负责任》《他们是几代人的老师》《曾经的付出与未来的期待》等7篇文章,在当年教师节前夕推出,展现代课教师的形象,很有震撼力。

中学生处于爱冲动的年龄段,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引发矛盾造成伤害。2010年7月,我们策划了以《小故障,大卡壳,同学矛盾如何处理》为总标题,以“记录”“链接”“延伸”“群议堂”“专家支招”“小调查”为小专栏,用两个版刊发了《打扫卫生争水桶被撞摔倒,遭殴打实施报复杀死同学》《错穿他人拖鞋,后果一死一伤》《情绪一激动,后果很严重》《把瓶子打翻,里边不会跑出快乐》《让好心情支配你》和本报小调查共6篇文章,围绕学生间的小矛盾酿成大事故这个校园里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学会制怒。这一组报道受到读者好评,有的学校还把它当作班会教材。

三、形式创新——文字新闻与图片新闻并驾

版面是报纸的脸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的竞争就是版面优势的竞争。在版面设计上,我们通过字模块、色彩、图片等元素,追求富有动感的版面效果,以期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今,图片往往成为人们打开报纸后的“第一视点”。针对读者年龄低的特点,我们在重大新闻的组合报道中大量使用图片,而且经常设“图说”专栏,图文比例达到1∶3或1∶2,有时整版用一张大图,其视觉冲击力更强。比如,在《今天,让我们向代课教师敬礼》这组报道中,8个版7篇文章7600字,但用了25张图,其中“图说”专栏就用了7张,对小读者极具吸引力。

8年来,我们策划了几十个组合报道,围绕一个话题,由“本报特稿”“图说”“群议”“调查”“专家访谈”等不同专栏的文章组成,文章形式不同,有记叙文、有议论文,还有读者讨论,每组报道都配上多幅图片,增加视觉效果,很受读者欢迎。

猜你喜欢
代课图说版面
代课老师
我国代课教师的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图说
图说反腐
图说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图说
代课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