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美的历程》

2018-03-27 13:45
传媒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历程时期美学

韩 丽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引言

早在上学读书时期,《美的历程》便是导师列举的必读书目中的一本,而今毕业多年,我又将这本经典美学著作重新阅读,且收获颇多。书中有些观点甚至对我有“一语惊醒梦中人”之感,我不禁赞叹李泽厚先生深厚的美学功底以及高度提炼概括美的能力。《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冯友兰先生曾这样评价这本书。

二、美的巡礼

《美的历程》全书按历史时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接下来我带领大家重新进行一次“美的巡礼”。

1.龙飞凤舞

部族的生活,生产的进步,自然的人化,慢慢使人们产生了“装饰”的意识,这是人类审美意识的一大飞跃。装饰——人类的爱美之心,而灿若星辰的文化正孕育于此,它的成熟即形成了巫术礼仪活动,亦即远古图腾活动。远古的图腾活动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原始的歌舞、神话、咒语都在其中应运而生。而到了原始社会后期,陶器已经不仅是作为使用的器物而存在,而且也注意到审美的效果,线条和色彩构成了原始陶器审美的形态。那些由写实的物态到抽象化符号化的意向,正是由内容到形式的一个积淀过程,也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形成过程。

2.先秦理性精神

先秦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百家争鸣中贯穿的一个总倾向就是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儒道互补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主张积极的经世致用,道家主张无为无不为,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壮美一个优美,相互补充,形成了古典美学的中和之境。此外,同时期的诗歌、散文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赋比兴的手法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以抒情为主的美学的基本特征。

3.楚汉浪漫主义

以屈原为切入点,介绍了楚汉时期浪漫主义中的一些美学知识,讲述了一些充满神秘图腾神话的楚文化。《楚辞》充满了浪漫主义,同时与汉文化紧密联系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如果说楚文化是一种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那么汉文化就是在对琳琅世界的征服中具有的古拙气势的美。

4.魏晋风度

“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是这一时期的内容的主体,主要讲述了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即魏晋时期的社会常态。人们从两汉经学中解脱出来,冲破了传统的价值体系的束缚,对人自身的生命和命运重新进行了思索,怀疑外在权威,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有强烈的追求和留恋,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表现出无比的悲伤。文学也进入了自觉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

5.佛陀世容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在整个社会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一时期社会极为动荡、战祸连绵,佛教被用来宣扬忍受痛苦、自我牺牲。此时的信仰对象十分崇高,而人则显得非常渺小,佛教雕塑以超然的形象受到世人膜拜。发展到了唐朝,佛教的雕塑与壁画具有了相互补充的和谐美,引起人们对虚幻美好世界的向往,随后,宗教艺术日渐世俗化,更接近于现实生活。

6.盛唐之音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时期,各民族相互融合,各种文化在此期间相互汇融,无所束缚创造和革新,打破条条框框,突破传统。作者提取了“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为代表阐述了大唐美韵。李白天马行空的诗章,张旭龙飞凤舞的狂草,自然入律的杜诗,筋骨雍容的颜体,方正规范的韩文则对后来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起到了确定和建立的作用。

7.韵外之致

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如盛开的牡丹一样开始走向凋零。中唐文人的审美趋向于冷峭、清奇的意境,如李商隐、韦庄等。这时期的文士热心于政治,但是官场的腐败,宦海沉浮,使得他们又开始独善其身,出世与入世成了他们的矛盾。苏轼便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并未隐退,因其一生不幸的遭遇,诗文中自然流露一种人生空漠感,这比遁世更深刻沉重。

8.宋元山水意境

本章分为四个小节,“缘起”“无我之境”“细节的追求”和“有我之境”。绘画艺术成就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宋朝重文轻武,国家积贫积弱,文士也没有了唐朝一般的盛气,大多安于自我的理想追求,山水画在这一时期急遽发展,“无我之境”成为士人追求的精神最高境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变化发展,从北宋前期到后期再过渡到南宋,“无我之境”逐渐在向着“有我之境”推移。

三、关于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讨论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是由英国美学家克乃夫·贝尔提出的著名观点,他否定再现,强调纯形式(如线条)的审美性质。而李泽厚先生在此论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弊病,并结合了中国社会历史内容和艺术形式将之发展为独具中国特色的美的“有意味的形式”。笔者也通过看书后的体会、理解,结合一定艺术作品来谈谈我对“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解。

例如汉代石刻,它循石造型,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了花岗岩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巧妙地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汇在一起,刻画形象恰到好处,以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绝不做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与力度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汉代石刻显示了当时时代充满活力与自信的心态,因此被鲁迅评价“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这种大气与威严,这种古拙的气势显示了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大度磊落,构成了汉代艺术独特的气势美。

四、由“苏轼的意义”所想到的

《美的历程》不仅是李泽厚先生为我带来的美的“洗礼”,由《苏轼的意义》所想到的,《美的历程》给予我的不在于对中国文化美的理论获得,更在于一种求学的执着与耐心,一种处闹市而不被扰的宁静,一种淡泊名利的从容。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李泽厚先生分析的“苏轼的意义”这一节: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更为深刻沉重。在他被贬居黄州时曾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佳句,他的内心因旷达而带来的一份平和、宁静掩盖了外界环境的影响。

五、结语

《美的历程》带领我们一同领略了中国古典的美,做了一次匆匆(美的)巡礼。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人们都欲想追求的内容,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追求着美,古典的美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或者转化为一种观念留存于我们的脑海里。循着历史的遗迹,找寻美的踪影。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淡的,有人每天上学要经过同一条小路,有人每天都忙碌地埋头工作,有人每天都要写着一篇又一篇的论文……他们平凡的生活着,当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常走的街道旁开了两朵小花,雨后的天空像洗过之后透出从未有过的蔚蓝,一场音乐会带来的绝妙享受,他们不禁会惊叹道:“原来平淡的生活中也蕴含着美”。

其实,平凡就是一种美,每天充实地生活于当下,畅想着未来,不要为历史留下遗憾,何妨作一次又一次的积淀,积淀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寻着身边的美。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慢慢走,欣赏啊!”

猜你喜欢
历程时期美学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盘中的意式美学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外婆的美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