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媒介使用研究综述

2018-03-28 09:43
传媒论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网民妇女媒介

(湖北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自二十一世纪初,互联网发展迅速,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崛起并在不断改变我国的传播结构。在我国的城镇地区,网络等新兴媒体已逐渐成为了传播的主要媒介。特别在青少年群体中,不论在媒介使用时间还是媒介效果层面上,网络都大大超越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随着农村已婚男性进城务工,农村人口状况和人群结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出现了大批的农村“留守妇女”群体。这个群体的媒介使用因其身份、生活环境等因素,在媒介使用层面上有着独特的一面。现有的媒介使用研究绝大部分仍是以青少年为研究主体,专门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媒介使用的研究少之又少。以媒介使用为突破口,探究农村留守女性的生活状态将是一个是很有价值的社会议题。

一、媒介使用现状

据CNNIC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其中在城镇和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上,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2.7%,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36.5%,与2017年末相比均有所提升,互联网在城镇地区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乡网民在不同应用类别上的使用情况有所差异。一方面,城镇网民在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的使用率高于农村网民;另一方面,城乡网民在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应用表现出的差异较小。

张雪静等人通过互联网受众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传统媒体中,互联网受众接触电视最长,但更多的时间仍是花费在手机和电脑等新媒体上。换言之,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逐渐崛起,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到以手机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终端上,并且主要通过手机媒体来进行媒介使用和接触。何凌南等人也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受众在媒介使用时间上,网络媒体普遍超过传统媒体,新媒体是获取购物和生活信息的首选渠道。

二、女性媒介使用

根据CNNIC在2018年统计的数据,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48,而2001年时,女性网民所占的比例仅为38.7%。可以说,女性网民在这十几年中增长趋势明显,网民的性别比例趋于平等。宋小卫的研究中强调,通过重新审读1982年以来的部分调查报告,并从广播、报纸、电视等三个不同媒体的受众兴趣,以及男女对于不同的媒体内容的关注度来说,男女由于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媒体选择偏好的不同。结果发现:男性受众对于新闻类传播内容的接触和兴趣往往强于女性受众,而女性受众对于文艺类传播内容(除戏曲外)的接触和兴趣则要强于男性受众。黄蓉芳从我国女性接触媒体的行为和她们所关注的新闻内容入手分析我国新闻受众中所存在的女性缺席现象,研究中发现,女性看电视的人数超过男性,而在新闻节目收视调查中,男性对新闻的兴趣又远远高于女性。女性的兴趣更多在于家居、美食和电视购物等节目。她认为这是我国女性受众在媒体中处于一种缺席状态的表现。

三、农村留守妇女媒介使用

2018年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在2017年我国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652万人,比上年增加481万人,增长1.7%,在农民工总量中,外出农民工1718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万人,增长1.5%;从性别上看男性农民工占65.6%,女性农民工占34.4%,这意味着农村男性劳动力转移明显要高于女性劳动力;从是否已婚看,农民工中已婚者占77.8%,其中,外出农民工中,有配偶的占64.5%。由此说明,大量留守妻子在农村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对于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许传新通过研究指出,学者们对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即认为丈夫外出之后,给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带来了不良影响,增强了该群体的生活压力。

随着社会发展,媒介使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一种普遍正常的社会行为。随着丈夫外出务工,留守妇女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发展状况对农村的发展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文献研究发现,留守妇女的媒介使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文化生活单一,偏重传统媒介使用

因为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平时要忙于农业生产和家务活等,所以参加娱乐活动的时间十分匮乏。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们在家的劳动强度大大增加了,闲暇时间也就减少了。在邓倩的调查研究中显示,留守妇女对网络的利用率低。73%的不上网或极少上网,这很大程度上使她们逐渐被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社会边缘化;其次,留守妇女的闲暇方式单调枯燥。84%的人看电视,66%的人打牌,28%的人赌钱,51%的人继续工作挣钱。可见,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与单一,且留守妇女群体在对信息的选择方面更加务实化,大多都是由于日常生活的需求。刘青青等人对郴州农村地区媒介使用情况调查指出,电视仍是当前农村地区居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居民接触时间最长的一种媒介。在农村居民当中,随着时代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差距逐渐减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其实对于留守妇女来说,她们使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的人群虽然在不断上升,但由于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高可信度,其在农村留守妇女的群体中仍占较大比例。

(二)媒介素养不足,信息接收呈现片面化

梁珂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总结了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的不足之处。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和认知存在片面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崛起后,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接触到大众传媒及传播的各种海量信息,由于新媒体把关人的角色“弱化”,面对着海量的信息,从而变得茫然和盲从,所以他们对于接收的信息,会带有朴素且片面的认知,甚至由于不了解手机的大众传播功能,一些居民对手机的使用仅仅停留在通信功能上,从而造成了媒介认知的片面性。同时,在很多农村居民眼中,看电视和看电视剧是等同的,在他们的认知中,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相反,他们忽视了大众传播的教育功能。这一片面化的认识,凸显了大众传媒在乡村建设和改造的过程中除了传媒资源的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之外,城乡之间的信息接收能力差异也是其重要阻力。对于留守妇女而言,她们大多文化程度低,在认知信息时会存在片面性,所以说,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农村留守妇女依旧处于信息劣势,并呈现出边缘化的状态。

(三)媒介使用刺激,消费观念悄然转变

陈芳芳以江西省安义县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的消费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深入农村地区。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为产品的宣传提供了有利渠道,使农村留守妇女接收到多样的商品信息,一定程度上激发她们的购买欲。总体上来说,大众传媒刺激了留守妇女的消费观念,同时她的结合研究结果可知,20~29岁农村留守女性的购买行为更容易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不断提高的女性家庭经济地位。魏慧丽对山东蒙阴县农村留守妇女的研究中也强调,大众传播对留守女性的信息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会对她们的自我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综上,农村留守妇女的媒介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对其使用现状的把握,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描绘出当前农村女性的社会发展状况,从而更为完整地呈现出当下中国女性媒介使用的现状。

猜你喜欢
网民妇女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书,最优雅的媒介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当代妇女的工作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