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满意度差距与高校教师的健康管理浅析
——以常州工学院2018年体检为例

2018-03-28 15:21韩晶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体检工作高校教师满意度

韩晶

(常州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健康体检是高校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职责,也是及时监测广大师生疾病发生状况的常规手段,其目的在于初步筛查师生的身体疾病,发现潜在健康隐患,从而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体检对象的满意度就成为了高校医疗部门不断改进健康促进工作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对高校教师而言,在教学、科研任务异常繁重和日常生活负担不断增加的现实情况下,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重视。本文基于常州工学院2018年教师体检满意度的抽样调查分析,思考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应用指向,目的在于主动而有效地回应体检对象对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并在未来的工作创新中找到适合的健康管理路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对健康体检工作的满意度。

1 教师体检满意度差距分析

满意是人的一种即时主观体验和复杂的心理感受。体检满意度是被体检对象根据自己的评价标准,对体检工作的不同层面和不同环节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程度所作出的一种反应或行为态度取向[1]。随着体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体检对象要求的越来越精细,科学评价体检效果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而满意度评价是其中简单而常用的方法之一。

年度健康体检是学校医疗卫生部门的重要服务工作内容,也是备受教师关注的单位福利之一。为了解全校教师(含离退休教师)对2018年健康体检工作的满意情况,我们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包含所有二级学院参加体检的教师,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并回收。本次共发放问卷453份(占参加体检总人数的86.5%),回收后的有效问卷442份,有效率为97.6%。调查的内容包括4个部分36个单项选择:一是受检者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参检年数等;二是对体检服务某方面的综合评价,如医生服务态度、医院服务环境、医疗检查设备、医生服务质量、结果反馈时间等;三是对体检服务项目的评价,如内科、外科、B超、心电图、抽血、胃肠镜等;四是对体检工作安排的评价,如医院选择、时间安排、项目安排等。除第一部分的基本情况外,其他三部分调查项目的内容均采用4级评分法,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调查显示,常州工学院2018年的健康体检工作总体满意度达到92.5%,但是,与广大教师对体检工作的殷切期待以及和其他高校的体检工作相比,体检满意度差距较大,存在的问题很明显。综合分析发现,影响教师体检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集中体现为医生的检查水平、辅助诊疗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检查等候时间和体检数据管理四方面。

1.1 医生因素

医生的检查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对体检机构的信任程序和体检结果的信服程度,以及参加体检的积极性。从调查结果来看,受检教师对体检医生的专业水平和初步诊断能力存在怀疑心理,因而对涉及自身健康程度的检查数据或影像分析结论难以信服。高校教师虽然是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一类群体,但是他们普遍对医学或与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储备不足,加上学校医疗卫生部门健康教育的重点主要放在学生而非教师身上,导致教师对职称和学历普遍较低的体检医生的能力和经验不信任。

1.2 设备因素

体检医院中辅助诊疗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影响着参检教师自我诊断健康状况的可靠性,以及对不正常指标的焦虑程度。由于经费、便利程度等因素,我们选择的体检医院并不是条件最好的三甲医院,其各种检查、化验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参检教师的理想要求,导致教师质疑体检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1.3 时间因素

检查等候时间过长会影响到参检教师的情绪和舒适感。根据医学要求,血液生化体检项目必须集中安排在上午的固定时间段进行,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12~14 h,这样有利于得到相对稳定准确的结果。空腹采血化验之后长时间的等待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舒服,加上部分教师体检后还要回校教学,由此产生不满情绪。如果体检医院较远或堵车严重导致教师出现教学事故,更会引起教师的埋怨和指责。

1.4 数据因素

虽然年度健康体检已经成为每个高校的常规性工作内容,但体检结果的科学化管理仍然是很多学校医疗部门的工作短板,正所谓“体检年年有,结果年年丢”。常州工学院教师体检结果基本上都是交由教师个人自主保管,体检医院和校医务所(室)没有专门的健康管理数据库来存储所有教师的历年体检结果,当然也就无法监测健康数据的动态变化,疾病提醒和提前干预也无法做到及时化、精准化。

总之,通过分析学校本年度体检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教师满意度指标,我们认为,教师健康管理的主体过于倚重专业医生、教师日常保健和疾病预防的习惯难以养成、全面体检和报告解释的专业途径比较狭窄,以及健康动态数据的专业信息平台没有建立等是造成期望与现实差距的深层次原因。同时,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访谈分析也发现,国内很多高校教师体检都存在“重形式而轻实效”的通病,客观上表现为疾病隐患检出率较低、坐诊医生的权威性不足,以及体检数据没有形成系统性诊断依据等。

对此,我们认为,高校的分管领导和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及时了解和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并探索应用路径是提高教师体检服务质量和满足疾病预防需求的战略选择。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不仅是一种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促使其接受更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也是一种“围绕政策制定和执行,以及服务性组织开展的旨在改善健康的活动”[2]。具体而言,“健康管理”的要义是指管理者对个体或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有效调动各个健康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并及时参与健康维护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其中健康监测是指管理主体通过专业手段科学地、连续地采集与健康状况有关的信息,以及影响健康状况指标的各种因素信息,用来指导疾病预防和对症治疗。健康分析和评估是指利用医学的专业研究工具和方法对健康监测所收集的关联信息进行定性或定量处理及判断,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对个体或群体的未来患病几率及危险程度做出风险预估。健康干预则是指在发现健康危险因素的早期,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如中西医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等进行医学介入,用科学的手段控制致病因素的发展,达到健康生活、延长寿命的目的[3]。总之,倡导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对疾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这些都是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应有之义。

2 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体检满意度差距缩小路径

有学者的研究结论[4]指出:对健康体检者实施健康管理,能够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降低日后患病率,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由于职业性质和工作方式的不同,高校教师群体健康方面的危险因素相对比较明确和集中,基本都和吸烟、饮酒、熬夜、工作紧张、长时间讲话、有氧运动不足、预防保健意识差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严重性重视不足有关。因此,研究和实践对高校教师群体的健康管理,将教师的健康管理纳入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并作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极大地提高学校的人文关怀指数,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满意度,帮助他们自觉地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从而为学校创造最大的劳动价值。

2.1 积极协调体检医院,合理安排主要科室专家医生参与高校教师体检工作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每一个踏入医学殿堂的人对社会大众所作出的庄严职业承诺。但是,由于经历和经验的差异,医生的诊治水平并不相同。年纪较轻、资历较浅、学历较低、职称不高的普通医生对同样接受过高等教育且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高校教师来说,其权威性和可信度比不上主任医师职称、博士学位的专家医生,因此,考虑到职权的对等性,高校领导和医院领导要积极协调医院的专家医生参与教师的体检工作,在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抽调各科室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轮流坐诊开展体检工作,以此来增强高校教师对服务主体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当然,为了减少专家参与体检工作时的劳动量,提高诊断效率,高校可以授权校医疗部门提前开展教师健康状况医学筛查并建立病种管理档案。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和遗传的基因因素及其表达程度有关,而基因是否表达或表达的程度如何可以后天干预。高校领导必须高度关注本校教师的健康问题,认清校方的责任和义务,重新梳理各个二级部门的工作职能,并授权医疗卫生部门在人事部门、教学部门、组织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对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师开展健康因子状况的医学筛查和分类研究,并结合其工作习惯、饮食结构、运动项目等情况建立比较完整的健康危险评估(HRI)档案,以便体检时为专家医生能够及早探测与发现体检对象的潜在疾病提供结论依据。

2.2 主动利用周边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教师的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对处在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的人群进行健康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对管理对象的健康现状做出初步诊断并提出健康指导建议或方案,并对其实施以预防为主的干预手段,促使其向健康状态的转化过程。”[5]这是我国一些学者对健康管理内涵的基本理解。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个职业群体从健康资料的收集到实施疾病预防和干预必须要多方联动、有效配合才能完成。高校教师的健康管理仅靠学校一方或校内医疗卫生部门一方的力量难以真正实施,尤其是如MIR、CT、DR和乳腺钼靶等大型医用设备更不可能购买齐全。对此,高校领导和相关行政部门领导要积极出面协调校外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医疗卫生资源,并给予对方适当的经费补助,以协助对教师进行健康管理。高校医务所(室)也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的“医联体”,共享各级医疗机构的先进医疗设备,避免体检固定在一家医院而带来的专业设备不足或设备陈旧问题,进而减少对教师潜藏疾病的误诊和误治,得到教师对体检化验和检查报告的认可。另外,高校周边的民营医院、社区诊所、运动健身中心等不同性质的社会机构都可以把教师作为健康管理服务的对象,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智能化、自动化健康体检仪器和设施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态,从而调动其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当然,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利益和应有的权利,做到相互受益,风险共担。

2.3 通过日常性的健康促进模式来缓解年度固定时间段内等待体检的焦急情绪

每年在固定时间内进行健康体检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医疗卫生工作的常态。高校医务所(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健康服务模式来满足教师的健康需求,即由健康教育模式转为健康促进模式(health promotion model,HPM),通过合理安排体检时间和体检方式,增加教师参与体检的选择,尤其要调动个体的日常健康管理积极性来分散学校安排统一的时间体检而造成的等待焦虑。高校医疗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双重优势,更新“重教育轻管理”的服务理念,为实现“静态依赖型”健康服务模式向“动态自助型”健康促进模式的转变创造有利条件。虽说高校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知识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学科领域不同,除医学领域外,大部分教师对四维的健康观念(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缺乏基本的认知,健康管理的思想和行动明显滞后。在教师群体中宣传和普及三级预防医学模式的理念,可以帮助解决疾病隐患的积累和爆发。一级预防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来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尤其是由不良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造成的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二级预防是对健康风险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等,减少医疗消耗,降低医疗开支。三级预防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疾病致残率。我们相信,只要教师都能针对职业群体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树立三级预防医学模式的思想,健康管理就具备了良好的自我监测、主动应对和有效促进的基础,这样就有效地缓解了集中统一体检时的拥挤和等待。

2.4 组建校内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并开发利用健康管理的数据云平台

“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跨界融合正在催生健康服务领域的理念更新和手段变革。在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换代的背景下,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应该能够为健康管理的各方带来积极的影响。高等院校是专业技术人才汇聚的地方,也是处在理念和技术变革的最前沿场所。虽说我国目前的“云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管理”的技术及其应用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它是健康服务领域创新的必然趋势。未来的教师健康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咨询和诊断的依据,而且是一个持续时间长、具有不间断性的重复过程。因此,各高校要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整合各种管理要素组建专门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授权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研发团队搭建便捷的健康信息沟通和共享云平台,并组织专业人员开发基于云服务的健康管理系统软件产品。这种健康管理的云平台可以分为个人端和医生端。个人端主要面向个人用户进行健康状况自我管控,主要有健康日志、健康监测、填写并提交问卷以及查看健康报告的功能。医生端主要面向健康管理服务机构,这些机构通过云平台向所负责的个人提供服务,包括健康报告分析、慢性病风险评估、心理测评分析等。当然,有些院校如果不具备技术开发的资源条件,也可以出资购买比较成熟的系统软件。

3 结语

随着本科院校之间的校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院校对普通教师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科研任务越来越繁重,学生管理的细节越来越琐碎。久而久之,教师容易精神抑郁、情绪焦虑,高血压、冠心病、颈椎病、咽喉炎等与其职业工作内容直接相关的疾病明显高发。因此,我们认为,高校的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健康服务工作要想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工作,就必须基于健康管理理念的要求实行健康服务的“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积极控制教师的职业生活病,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充分调动各种医疗卫生资源使学校获得良好的组织声誉,努力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各高校实际的健康管理模式,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健康地度过职业生涯。

猜你喜欢
体检工作高校教师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浅析体检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浅析体检工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医院体检工作中的质量控制策略探究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