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纪实影像本土化表达的思考

2018-03-28 16:48伏阳子
传媒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纪录片传统农村

伏阳子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124)

早期中国大型纪录片在选择题材和内容上一般以国家意志、集体仪式、历史记忆和民族自豪感为主,对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以及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各式小人物的生存现状视而不见。因此,在纪录片生产的历程中,表现乡村题材以及农民的纪录片会显得较为稀缺和普遍失语。

一、乡村影像创作背景

21世纪以来,有关新农村建设题材的纪录片来到人们视线中,例如反映农村变革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守望土地》等;反映农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的纪录片《归途列车》《进城》《农民工》等;有聚焦新农村进程,如《钢琴萝》《葱王》《农民新天堂》;还有体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影片,如《消逝的水乡》《最后的梯田部落》等。这些纪录片在艺术上取得了社会的认可,引起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近些年,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剧以及扶贫政策的推进,乡村呈现出了新的状态,一方面,人们着重于“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生活水平逐渐改善;另一方面,许多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妇女。这导致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乡村文化的后继无人。如今,中国乡村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也为乡村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值得表达的内容和题材。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过半的国家,乡村影像目前在政策、环境和媒体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发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基于以上原因,媒体人在关注国家大事的前提下,选择乡村题材作为表现对象,能够拥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并且作为媒体工作者的我们有义务用影像记录农村的发展、变迁以及生活现状,为乡村的历史留下珍贵的档案,进而让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老百姓身上的优秀精神品质得以发扬和传承。

二、乡村纪实影像本土化表达

在拍摄乡村纪录片时,并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和琐事都可以被搬上屏幕,应该是能够反映农民的精神风貌和农村的典型变化的内容。因此,只有融入农村生活,走到人民身边,鲜活形象地讲述农村故事,寻求高度典型的农民形象,拍摄有温度的生活场景,潜移默化地将农民身上的优秀中国精神和品质进行传播,才能够体现出纪录片“档案”意义,制作出受众愿意接受且有价值的影像产品。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及乡村纪录片发展的机遇

从事影像专业的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影像可以做什么?发掘并记录乡村文化资源,一个生动、精彩、让人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一个可以展示乡村风采的非遗表演项目;一项传统手工技艺;一个具有特色的传统节庆;一种让人难忘的传统风味小吃;一位让人听过会有感触的历史人物;一段体现传统价值观的族规家训;一处体现乡村历史的遗址遗迹。挖掘出乡村的历史、个性和特色,留住乡愁和乡村风情。

在商业院线中,有关农村题材的影片凤毛麟角。出身于农村的摄影师焦波,他深知“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他凭借多年来对农民与乡村的深切理解和生活实录,2007年《俺爹俺娘》以及2012年《乡村里的中国》的面世,让人们看到了珍贵特别的中国农村景象。2018年,焦波又完成了一部聚焦贵州大漆村脱贫攻坚主题的纪录片《出山记》,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

《出山记》记录了中国西南部贫困乡村一年内的变化过程,是焦波对国家扶贫战略的精准发力,他将镜头对准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践行他对乡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脱贫工作如何落实?如何扶贫?贫困户搬迁问题?扶贫路上有哪些困难?这些问题用数字和文字展现可能并不具备影响力。纪录电影《出山记》面世,生动形象地呈现了当前扶贫攻坚的情况及被帮扶群众内心的希冀与无奈、挣扎与纠结。

焦波将一个时代变革中的乡村定格,用镜头讲述乡村里的中国故事,传播特色的中国声音,传承中国精神。

(二)纪录片记录的民俗文化保留了乡村文化的记忆

丰富多样的民俗仪式正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开而消逝,记录地区的民俗以及风土人情,为乡村留下珍贵的记忆。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并传承下来的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条件下,民俗也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记录民俗对民族特征、地域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年关之际,隆重喜庆的社火,丰富的祭礼仪式等,勾起人们儿时回忆和漂泊游子们浓重的乡愁。

《记住乡愁》将大量的民俗文化融入乡村生活,增强生活情趣和娱乐性,还具有传承、传播的功能。影片中穿插了各地民歌和唱腔,如各少数民族的婚嫁歌、劳动歌等。《哈南村—尽忠报国》一集中以当地流传的民俗活动“夜春观”的社火,来表达当地人忠贞报国的情怀,将精忠报国的英雄故事与当地为国当兵的传统关联起来。

通过日常生活,延续传统,保护传承。乡村纪录片以当代农村人的日常生活入手,重视民俗文化元素的表达,展现出现代人应该发扬的优秀民俗。

(三)弘扬乡村传统美德,记录独特深厚的文化信仰

乡村纪录片应着重对优秀道德品质以及良好价值观念进行表现,以此形成正面的导向作用,并且需要创作者深入挖掘一个地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信仰,确保影片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焦波创作的《俺爹俺娘》纪录片把爹娘不辞劳苦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独到,情感真挚,他让孝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承下去,实现了传统孝义这一精神文化的传承。

《记住乡愁》结合乡村传统生活,将爱国爱民、诚实守信等道德观念展现给观众。例如《新村—忠贞报国》一集主要讲述苏武牧羊的忠贞坚守,当前的苏武后人族谱中“忠孝仁俭,以忠为先”的祖训使得族中年轻人不贪恋国外富贵,回国创业。

乡村纪录片应当改变思维模式,通过故事讲述,情感的烘托,传达文化主题,传承民族精神。以情感为内核来塑造人物和推进故事,创新、拓展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深入人心。

(四)寻找即将消失在历史深处的乡村美食以及手艺

如今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被保护起来的美食以及统一规划形成的美食村的美食以外,依然存在许多没有被保护,较为家常但却十分独特的美食,它们也同样是老一辈人智慧的结晶。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多去繁就简,对于传统的老一辈人们流传下来的美食,形成了不会做的局面。强化人与乡村之间的情感联系,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乡村文化。

《味道中国》中拍摄了十几个手工艺人以及江西年糕、长白山的酱等传统美食,这些纯手工的美食在今天即将远离我们的生活。通过生动的故事表达了民间手艺人的坚守以及食物的传承,这代表着手艺的传承,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五)城市生活压力大,人们对于古朴自然生活的向往

《记住乡愁》中拍摄了大量的自然环境和农村景观,给观众美的享受的同时还赋予了其浓厚的文化特征,呈现出自然古朴的乡村韵味。乡村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想对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应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的作用,以此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结语

就乡村纪实影像的创作而言,在体现出作者对乡村环境、风俗、人情、精神品质等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的同时将具体区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连接,富有温度且具有文化内涵,使得生活在其他地方的民众感同身受,这才是最具有中国精神和传播价值的好作品。就当下乡村纪录片的选题和内容而言,在广阔的乡村里,不是缺少题材,而是我们没有从习以为常生活中,发现具有表现价值题材的慧眼。

猜你喜欢
纪录片传统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