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的探索
——以苏州民间美术为例

2018-03-29 00:20沈迪修
传媒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泥塑动漫苏州

沈迪修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分院,江苏 苏州 215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而我国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这些传统文化,更是其中最精髓的部分,是必须重点保护和传承的部分。近些年来关于非遗传播和传承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多,但多采用成果输出的模式,较为被动,尤其是被外来文化吸引青少年群体在缺乏中华文化熏陶的前提下,很难接受并喜欢这些传统文化技艺,所以在非遗文化传播和传承方式中最直接也最深入的方式之一,就是将非遗文化融入教育体系,让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真正体会传统文化独特的意趣。

一、非遗文化与动漫设计教学结合的意义

中国动画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着,1926年万氏三兄弟试水的第一部动画作品《大闹画室》,无从题材还是美术风格都已经竖起了民族特色的大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更是大张旗鼓地进行起来,老一辈艺术家们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不断汲取精华,力求在动画作品中呈现最具中国艺术风格的一面,不仅内容上取材于中国本土神话传说和故事,创作手法更是融汇了水墨画、剪纸、木偶戏、皮影戏、折纸等民间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开创了动画领域的“中国派”,获得了国际的充分认可。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大量欧美日本动漫作品的涌入,加之中国动漫市场低迷状况的持续,中国动漫开始盲目模仿外来动漫,其初衷是想要通过这种模仿吸引青少年观众的眼球来挽回市场,然而任何文化产业都需要紧贴民族传统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脱离本土文化土壤的简单模仿,只会让中国动画失去了自身特色的同时又失去观众。中国动画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作为为中国动画发展培养人才的动漫艺术设计专业更是离不开传统文化,因此其课程教学与非遗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振兴中国动画的必然趋势。

非遗文化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和审美引导意义,非遗文化审美特色鲜明,色彩、线条、构图、造型等方面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良好的熏陶作用,各种制作工艺,如剪、雕、捏等又是参与度极高的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手段,学生在参与非遗文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戒骄戒躁,真正静下心来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艺术的专注与沉静。综上所述,非遗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专业的结合可谓颇具教学创新的意义。

二、苏州非遗文化与动漫设计课程结合的具体方式

苏州作为千年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遗产,很多已经被列入非遗名录受到了保护,对动漫专业而言具有借鉴和学习的非遗项目有:苏州彩灯、苏州泥塑、苏绣、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桃花坞木版年画、明式家具等,这些非遗项目都较为注重民族特色美感的营造,属于苏州地区的民间美术形式,适合具备造型设计要求的课程引入。

动漫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为:一年级学习美术基础课程,如素描、速写、色彩、构成等,二年级学习平面动画、三维动画的制作以及影视后期编辑等课程,三年级综合所学的知识技能制作个人毕业设计作品。而非遗文化几乎可以贯穿在整个动漫专业课程的授课体系之中,能使得课程更具特色,内容上也更为饱满。

传统的美术基础课程以素描、速写、色彩构成为主要模块,这些课程已经具有自己成熟的体系,如果想在不打破课程原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可以将非遗文化的完成品作为素描写生学习的对象,如在素描基础课程中写生明式家具,其绝妙的切割比例与简约的立体造型是培养学生构图与透视能力的绝好道具。

在色彩与三大构成课程中,可以加入桃花坞木版年画等非遗技艺,学生既可以直接进行临摹,也可以提取其中的色彩元素作为色彩重构的道具使用,更可将现代设计元素与桃花坞年画的人物造型相结合,从而碰撞出别具特色的另类创作。

动画造型设计课程是结合非遗文化的主要课程之一,例如该课程对于定格动画造型艺术的设计部分可以引入苏州传统泥塑技艺,苏州泥塑分为神佛塑像和虎丘泥人,虎丘泥人写实性强,一般高约10到15厘米。这样的造型特点很适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现。素材可以采用原始的虎丘周边的黏土,也可根据课堂需求做一定的调整,采用现代轻黏土等更为容易上手的材料进行制作。造型先从传统泥塑造型开始,逐步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在与传统造型相结合的基础上,制作具有个人特色和时代风格的作品。学生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在此过程中一定能够涌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但一个好的前期引导是不可或缺的。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学生在将苏州泥塑等非遗文化元素运用到动画造型中之前,必须较为完整地了解该项非遗文化的全部内容,而不是片面地断章取义,理解传统文化最怕的就是这种简单复制,应该先进行广泛涉猎,然后针对某项感兴趣的非遗项目中的某个或多个要点进行学习,再将之与动画造型角色进行融合。

三维动画课程是一门主要学习三维动画软件技术的课程,虽然是对软件的学习与应用,但如其他动画软件课程一样,软件技能只是个工具,没有良好的美术基本功和造型设计能力很难制作出优秀的三维动画作品。在原本的动漫课程教学体系中,比较缺乏对实物立体造型的学习课程,如果已经在前期的动画造型课程中加入了苏州泥塑等立体实物造型训练的话,学生在进行后续三维课程学习时就更能在平面空间体会三维塑造的要点。最为直接的方式是将在动画造型设计课程制作的泥塑造型进行三维化,在制作的过程中甚至可以将原本的泥塑作品放在一旁边看边做,对于理解三维模型的制作来说大有裨益。在掌握了相应的三维动画能力之后,就可以结合各种非遗项目制作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动画造型和作品,三维软件具有渲染二维动画效果的功能,可以表现水墨、剪纸、年画等各种形式的非遗艺术,而三维软件强大的模拟实物的渲染功能,又能表现泥塑、木雕、彩灯等传统题材,应用非常广泛。

影视后期课程是使学生掌握影视拍摄和剪辑的基本理论和操作的课程,影视后期课程的技能与知识点看似与非遗文化没有太多关联,但其拍摄对象却能与非遗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了各种后期非编技能后,可以走出课堂,走进民间工艺大师们的工作现场,用手机等最为简单的工具进行素材拍摄,将民间匠人们的制作过程和作品拍摄出来,再通过软件制作成完整的影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拍摄和编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拍摄通常不能一次成功而需要反复改进,反复的拍摄和剪辑也就意味着反复观摩匠人大师们的超凡技艺,非遗文化就这样一步步在这些青少年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某一项或多项非遗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最终毕业作品设计时,就可以很好地将之前学习的各项技能与非遗文化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了,学生可以更为自由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非遗文化的元素,从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到故事剧本、背景配乐,甚至对白台词,都是非遗文化结出硕果的土壤。

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在基础课程之外,加入一门非遗技艺的选修课程,邀请非遗继承人到校执教,传授一门比较完整的非遗技艺,让学生在传统技艺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造型、色彩、线条等相关知识,充实美术素养。

三、结语

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非遗文化,非遗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动画专业教育,注重技能的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将非遗文化引进来,并且这种引入是主动体验式的,而非常规被动观赏式,因不留于表面而更能接近非遗文化的本质与精髓,学生也更易产生成就感,这种二者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更好推广和更多支持,让非遗文化走进职业学校的动漫专业,让职业学校的动漫专业传承非遗文化。

猜你喜欢
泥塑动漫苏州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董福宁与他的泥塑世界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