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论类电视节目《奇葩说》的情感认同

2018-03-29 00:20
传媒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奇葩说辩题类节目

高 洁

(安徽大学,安徽 宿州 230601)

近几年来益智类电视节目越来越受欢迎,而在各类眼花缭乱的益智类电视节目中,由爱奇艺所打造的《奇葩说》又是比较受到广泛关注的一档节目,自播出后,市场热度就持续攀升。现今《奇葩说》已经更新到第五季了,依然备受欢迎。本文主要就《奇葩说》中的情感认同展开相关论述。

一、受众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高旭的《奇葩说的网络文化特征分析》(2015)研究调查显示,《奇葩说》的市场受众人数高达到一千万以上,且年龄层次偏低,集中在20~30岁青年群体。关于这档节目的受众会如此年轻化,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电视节目制作以及传达的内容与这类受众的情感诉求在某种意义上很容易产生共鸣。节目中提及的很多问题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很多辩题都与受众息息相关,与此同时这些问题大部分与青年受众有关,这正是受众为何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二、受众情感认同分析

情感认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受众主体在对物质客体全面了解、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发自内心地对物质客体肯定、喜爱、赞同等积极态度,它是人们价值追求和行为选择的内在动力。在《奇葩说》中,电视制作的形式很新颖,以辩论的形式,讨论的都是当今年轻受众切身相关的话题,深深影响着受众在社会价值观、社会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情感认同。这不仅是节目制作的社会价值体现,也是节目热播的重要原因。

(一)社会价值观的认同

截至2018年2月份为止,《奇葩说》讨论话题约有115个辩题,主要包括三大类,分别为情感类、社会关系类和虚拟问题类。这三类选题在节目中情感类节目比重超过50%。从辩论的题目内容角度就可以看出,此节目是一个注重贴近生活,与社会价值观的塑造紧密贴合的节目。例如在社会关系问题中,关于“能者多劳”对与错的讨论,双方的辩手都会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去论述这个辩题成立或不成立。当现实中能者在为无能者工作时,他抱怨的情绪可能就会在辩论过程中得到认同,相反对于能者可以多劳的受众们,在反方不同的辩手中也同样可以获得想要的答案。因此节目的这种双面呈现的方式,使受众在面临此情此景时,能够选择一种更合理更完美的情感与价值归属。

(二)社会规范的认同

社会规范的认同,是个体融入社会的前提。在《奇葩说》中,电视节目在辩题讨论中,涉及的社会规范问题有很多。如“相亲要不要AA制” “和老板打电动要不要放水”等。此类辩题在未出辩论结果中,受众明显是有自身的倾向性。相亲肯定不能AA,和老板打电动车肯定不要放水,对于这些已有答案的辩论,在一种更加完整的角度呈现以后,受众反而不会被另一种思维去左右,甚至在原先的原则上更加坚定。之所以会坚定原则,是因为社会规范的存在。受众在生存的环境中早已经有共识社会规范,所以在电视节目的呈现中,这种认同会逐渐增深,而并非减弱。

(三)社会行为认同

在《奇葩说》中很多辩手在辩论时,总喜欢联系实际,或者联系自己。例如在“能者多劳”的辩题中,辩手詹青云与辩手“牛奶”,她们同时采用的以身说教的辩论方式。在说到能者不能多劳的问题时,詹青云说,自己最近开始上班了,已经成为了一个律师,但是她和她的同事都很忙,每天都在加班。她认为这种加班制度的出现是能者多劳导致,是资本家压迫员工所致。老板为了节省人力成本让员工每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也不愿意花钱多招一个人。这就是能者多劳的体现。就是这段话不仅仅让现场观众很受触动,笔者也是感同身受。笔者曾经在实习工作阶段,每天要担任两到三个人的工作量,詹青云所说的老板为什么不愿意多雇佣员工的问题,笔者也曾抱怨过。

所以在辩手通过这种自身行为的描述真切地打动了受众,存在行为的认同,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辩说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严重娱乐化

随着《奇葩说》的兴起,辩说类节目开始泛滥,观众发现同类节目的内容越来越相像,讨论的话题相似成为困扰辩论类节目的一大问题,节目的创作越来越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关于问题的讨论不深刻、片面化。

(二)辩论的人员素质不高

辩论类节目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辩论人员的素质。目前来看,该类节目辩论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些缺乏法律常识,向当事人和观众传递错误的法律知识;有些观念相对落后,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得当,反而很容易误导年轻人的价值观。

四、结语

总体来说,《奇葩说》是能为辩手和观众提供一个相对公平且多元化的价值观互动平台,各种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能够在这个平台进行交流、碰撞、融合,辩手们所倡导的不同观点也进一步丰富了节目的文化内涵,这一点是节目文化内涵的核心。但在创作消极的社会影响方面,也要积极改进,通过规范的语言表达,挑选合理化辩论人才,不断地创新内容形式,让辩论类节目更好地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奇葩说辩题类节目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在线教育 老师“奇葩说”里找灵感
从《奇葩说》谈主持人的控场能力
网络综艺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如何“量产”《奇葩说》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