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时代背景下的影视作品创作
——以《小玩意》为例

2018-03-29 00:20王慧雅
传媒论坛 2018年24期
关键词:珠儿大嫂

王慧雅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 100088)

一、引言

在《小玩意》拍摄上映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先后经历了日军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等,外忧内患,民不聊生,人们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意识空前高涨,一批反映时代情绪的左翼电影应运而生。《小玩意》作为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既顺应了民众喜好,又带有导演孙瑜强烈的个人烙印。

《小玩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风景如画的桃叶村里,住着擅长制作各种小玩具的叶大嫂。叶大嫂凭借一双巧手,不仅能维持全家生计,也帮助村民们过上了温饱生活。然而战火之下,叶大嫂被迫背井离乡,先后遭遇丈夫横死、幼子走失、女儿的恋人死于战争、女儿死于敌机轰炸。最后,家破人亡的叶大嫂在旧历新年的上海街头,误把庆祝新年的炮竹声当作是敌军轰炸,神情激动地呼喊着大家上阵杀敌,落得一个精神失常的结局。

这部电影既有左翼电影的共性,又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二、电影主创团队与创作背景

(一)关于导演孙瑜

在那个年代的电影创作者中,孙瑜是第一个在国外受过正规电影专业教育的电影艺术家。1919年,孙瑜考取清华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又转入纽约电影学院,学习了西方的电影编导剪辑技巧。因孙瑜兼有东方古典文学的广泛涉猎,又受西方思想影响,故而其影片颇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20世纪30年代,孙瑜执导了一系列触及深刻社会问题的电影,这一方面固然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或许也与他的留学经历有关。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外生活过的人往往会对祖国有更深的眷恋。

(二)关于影片拍摄的时代背景

《小玩意》上映于1933年。在经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突然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之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内反侵略的情绪已经高涨;同时,这又是一个军阀混战、工业社会侵袭农业社会的时代。

在这个特殊的战乱时期,电影像其他的文化产品一样,承担了教化的功能。在《小玩意》,出现了不少战争场面,并借主人公叶大嫂之口,大声呼吁抗日救亡。

在电影中展现教化功能,一方面受到那个时代整个中国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迎合当时电影市场的需求,以及民众对时局的情感宣泄。

(三)当时舆论对孙瑜电影的评价

在当时的电影市场中,有民营电影、左翼电影与官营电影三种背景,其立场与政治倾向都各有不同。孙瑜所在的联华影业公司属于民营电影机构,但其对国家形势与民族危机非常敏感,因此主动寻求左翼和官方的支持。

孙瑜拍摄的电影,一方面与官方所倡导的现代性相呼应,一方面又带有左翼的话语色彩。官方立场不愿见到直白揭露阶级冲突的电影,而左翼阵营仍觉得孙瑜的修辞方式过于温和,批评孙瑜电影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三、关于《小玩意》的电影文本分析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小玩意》的电影语言是偏激进的,常常在叙述过程中夹杂议论,人物的台词偏向口号化和标语化。但在其镜头语言中,又有一种诗意的描绘。

(一)《小玩意》的人物设定

《小玩意》中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不管什么时候都很乐观。以叶大嫂为代表的桃叶村村民,他们懂得苦中作乐,无论生活多么残酷,遭遇多少苦难,都似乎不会把他们压垮。

珠儿和恋人阿勇月夜湖边相依偎谈情说爱那场戏,叶大嫂和螳螂干等人在背后扔小石块,故意“打搅”他们的浪漫。那场戏中大家和乐融融,暂时忘却了战火纷飞或骨肉分离的痛苦,他们也并不知道珠儿与阿勇在未来都会死于战乱。眼前的情景越是浪漫和乐,这一切被摧毁时带给观众的情感震撼就越强烈。

(二)人物关系既受20年代通俗电影影响,又在其中加入了新的元素

20年代的通俗电影,题材上大多为“鸳鸯蝴蝶派”小说或武侠神怪小说,以暴力和情色元素作为卖点。《小玩意》在人物关系上,同样也加入了“三角恋”元素,叶大嫂有一个外表看上去和她完全不般配的丈夫,又被年轻英俊的大学生袁璞所追求。

但本片在人物关系上的创新体现在,叶大嫂在感情方面并不囿于普通的男女情爱,而是真诚地劝袁璞出国留学,以便回来救国。所有的人物关系和情感走向最后都牵扯到关于“救国”的主题。这似乎也隐喻着国难面前,个人情爱要有所让步。

另外,影片中还有暴力元素、情色元素等。暴力元素如战争场面,情色元素如黎莉莉性感一面的展现。黎莉莉在当时以健康性感的形象征服观众,颇受青年人的欢迎。

(三)不落俗套的故事情节

影片结尾,叶大嫂与幼年走失的小儿子重逢,二人相见不相识,没有落于俗套的大团圆结局。最后叶大嫂精神失常,拼命嚷着一些救国的话,她已经认不出袁璞,围观的人却在听她慷慨激昂的一番话后鼓掌,巧妙的情节设计颇有寓意。

(四)影片标语式的教化意味

带有宣传教化倾向的台词贯穿于影片中。例如:

“上海的孩子们都在玩外国的玩具,他们只知道外国有飞机,有兵船,有大炮!将来他们长大了,还敢和外国人碰一碰吗?”

“妈妈你不是常说吗?我们绝不要灰心!我们只有挺起胸口朝前上呀!”

“快了!我妈妈说的,只要我们相信我们自己,挺起胸口朝前上,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到那时中国也强了,穷苦的人也得着快乐,小孩子们也有好的玩意儿耍弄……”

关于“革命”的宣传,在当时符合了人们普遍意义上的情绪。

甚至在现在看来,这些台词仍旧能给人带来很大触动。经历了几十年的和平时代,很少有人能时刻意识到,当下的欣欣向荣,是几十年上百年前,经过先辈们不顾个人安危奋斗得来的。

(五)关于对影片某些价值观的不同意见

然而,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影片中的某些价值观值得商榷。比如珠儿给军人们缝衣服遭军人调戏的情节,珠儿不仅不以为意,还有些欣赏地觉得军人在战场上杀敌,下了战场就喜欢开玩笑。不光在《小玩意》中,这种价值观在孙瑜导演的另一部电影《大路》中同样有所体现,其中的女性角色可以随意被“正面角色”调情,但“正面角色”又决不允许汉奸对女性角色的任何染指。这种双重标准在当时电影的语境中并不会显得太违和,但是若以当下女性主义的视角评价,这样的价值观可能有一定的问题。

四、《小玩意》中为展现主题所使用的元素

(一)影片中的隐喻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其思想内核可以跨越数百年时间长河仍不褪色。譬如《小玩意》中对“国货”的态度。叶大嫂手制的小玩意精巧细致,但城里的孩子们大都玩的是外国工厂批量生产的玩具。所以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学成归国的袁璞开了一家玩具厂。然而,玩具厂的开办,并没有拯救大多数贫苦人民的命运,在工厂中做工的工人,仅仅是改换了出卖劳动力的地点。

(二)转场方式的运用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玩具坦克相斗,转场真实场面的坦克作战;玩具小人打架,转场真人战争场面。手法很质朴,但表意很明确。并通过这样以小见大的手法,给人以奇异的感染力。

(三)对反讽的运用

叶大嫂将新年鞭炮声误以为是战火,请求路人抗敌的陈词却被围观群众鼓掌叫好;叶大嫂被拐走的小儿子,已经在富裕家庭里成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少年,他可以怀着救国的理想,他会同情劳动人民,但仍然有他作为既得利益者时同劳动人民之间那道不自觉的鸿沟。最悲惨的依旧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比如珠儿的恋人死于战场,珠儿死于空袭。

一部电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就算在战火纷飞中,阶层之间的秩序依旧是相对稳定的。叶大嫂的小儿子所在的阶层未必会直接受到战火的影响,但叶大嫂只能看似可笑地苦苦挣扎。

五、结语

一部电影能留名青史,或者是因为新奇的手法,或者因为创新的观念或主题,或者因为激荡了观众的某种情绪。这部电影迎合了当时战乱时代的民众情绪,顺应了时代情怀,故而获得了好的评价。可惜的是,1960年孙瑜在导演最后一部电影《秦娘美》戏曲艺术片后,基本停止电影的创作。就一个艺术创作者在时间长河的命运而言,如何在大方向上顺应时代的脉络,实在值得人们深思。

猜你喜欢
珠儿大嫂
请四大天王来我家唱歌
《红字》珠儿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大嫂大,二嫂小
我家堂嫂
雨珠儿
婚介所来了个大美女
和你在一起
街上来了新城管
家 事
刍议《红字》中的珠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