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2018-03-29 17:43任莉莉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规上陕西西安

任莉莉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承东启西、联贯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陕西地处全国地理版图中心,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全球目光聚焦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陕西占据对内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经济地理优势[1],以及对外连通中亚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省份,陕西毗邻宁夏、甘肃、内蒙古、山西、四川、重庆、湖北、河南8省市[1],在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运输方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省会西安是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经济带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1],使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的陕西在“一带一路”上的坐标越发清晰,具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的基础条件和实力。

(二)底蕴深厚、积淀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世界性、丰富性和唯一性等特殊优势。省会西安是海内外著名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曾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秦皇地宫,兵马俑,明城墙,大小雁塔,乾陵、汉阳陵等历史文化遗产众多,使三秦大地荣获了“天然博物馆”的美称[2]。陕西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如地方戏曲、陕北民歌、农民画、剪纸、社火和各种特色小吃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2],这些国内其他省市无法企及的文化资源优势,共同奠定了陕西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

(三)高校云集、科技力量雄厚的科教资源优势

陕西省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数量居全国前列,科教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较强。2017年全省高等院校共96所,在校生107.63万人①,有8所高校17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高水平、高质量的高校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省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174家,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173万人,每年登记科技成果1000余项,2017年R&D投入强度排名全国第8位。众多优秀的科研机构、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动着陕西科技事业的发展,成为陕西文化产业创新开发的重要平台和坚实后盾。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短板

然而与陕西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及突出的区位优势相比,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少、地区间产业布局不平衡、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少、新兴业态培育缓慢等方面。

(一)文化资源发掘深度不够,品牌集群效应尚未形成

陕西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具有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特色文化资源众多,但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及产业优势。陕西文化资源要素的挖掘深度和开发水平有限,内涵提炼和有效利用程度不够,缺乏高品质的富含创意的原创作品;加之相关产业新兴文化业态的创新关注不够,不同类型文化企业间尚未形成共生互补的良性竞争环境,文化品牌集群效应不够突出,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与科技的融合来提升产业层级,实现优势资源产业化和品牌集聚化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区域间发展不均衡,陕北和陕南发展薄弱

目前,陕西省三大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十分突出,以西安为首的关中地区呈现出“一枝独秀”局面,陕南和陕北各市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薄弱。从企业数量上看,截止2017年末,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共714家,关中地区占全省71.5%,其中西安352家,占全省35.2%。从营业收入看,2016年末,西安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65.8%,其它10个市(区)营业收入总计只占全省34.2%[3];从增加值看,全省84.1%文化产业增加值由关中地区创造,其中62.5%源于西安市,陕北两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不足7%,陕南三市占全省比重不足9%[3]。

(三)规上文化企业偏少,文化企业综合竞争力弱

从纵向发展上看,2012-2016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2.5%,文化企业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大;但从横向上与东部地区发达省市相较而言,其文化企业总体规模仍然较小。截至2018年3月,陕西规上文化企业达1221家,仅占全国的0.02%,2016年广东规上文化企业数量就已达到7327家,可见相差甚远。从近十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陕西仅有曲文投7次入围,其他鲜见入围。总之,陕西缺少具有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尤其规上文化企业偏少,与文化大省地位极不相称,在各省市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

尽管陕西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水平近年来稳步提升,但综合分析评价显示,陕西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可见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升的空间较大。

(一)打造强势优质文化品牌,推进历史资源的文化IP转化

陕西文化产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赋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强势优质文化品牌。因此,下一步要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特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创新,多举办如“西安年·最中国”民俗文化年展此类文化交流活动,集中展示陕西历史文化优势;大力推进陕历博“唐妞”IP的打造与推广,深度挖掘陕西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借鉴学习故宫IP的成功经验,形成一系列具备陕西个性的优质文化IP,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才能建设成为文化强省。

(二)发挥西安强劲辐射中心和龙头作用,三大板块联动均衡发展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以西安为辐射中心、突出三大区域特色为开发重心,充分发挥西安作为省会中心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全省文化产业的重要集聚地的特色优势,形成对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强劲的中心辐射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构筑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以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和文化企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格局,发挥区域特色与文化相结合优势,各区域立足自身历史资源优势,依托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指导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力。

(三)增强文化企业整体实力,重点培育骨干企业

陕西应重点培育一批实力较强、具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增强陕西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重点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其做大做强,尽快壮大陕西文化企业规模,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各市区骨干龙头文化企业,大力培育规上文化企业,加大对民营骨干文化企业和集团扶持力度,扩大文化产业市场规模,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竞争优势。

(四)“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促进新兴业态的培育

重点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互联网等融合,鼓励数字出版、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文博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西安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等建设。充分运用先进的声光电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摄影、数字模拟与仿真、全息存储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逼真形象地还原和呈现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面貌与精髓,达到有效传承的目的,不断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形成与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业态双轮驱动。

注释:

① 数据来源:陕西统计年鉴(2017)

猜你喜欢
规上陕西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贵州规上白酒企业上半年增加值达569亿元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近8年工业规模及工业收入的辩证分析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