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传播的出路

2018-03-29 17:43马丹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跨屏传播者真人秀

马丹丹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目前,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可以在多个屏幕(比如电脑、手机、电视、楼宇屏、公交屏等)之间自如选择切换。一方面,多屏接收造就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致使受众接收效果流于肤浅、浮光掠影;此外,它还有力挑战了电视的霸主地位。不少电视节目内容尚可,但缘于接收设备、时间所限,一部分观众更乐意从移动终端收看节目,造成电视收视率每况愈下,经营惨淡。

本文尝试提出并分析电视传播的出路所在。

出路一:节目传播方发布互动性内容

近些年,不少社交媒体凭借时效性强、成本低廉、互动性强、准入门槛低等优势在人群中攻城略地,比如微博和微信。2000年初期,一部分民众开设了博客,博客写作特点是图文并茂、内容详实,字数动辄几千上万字,此外,作者还得定期定时、保质保量更新,才能维持相当规模的受众。这对传播者的写作能力、市场嗅觉提出了相当的挑战。而后,微博横空出世,它的特点为字数限制,不得超过百余字。这正好切中部分受众的心思,微博——微小的博客,字数的限制意味传播者不必长篇大论,更无需对问题有着透彻的分析,有看法、愿意一吐为快即可享此平台。电视节目不妨量身打造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一方面能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让受众及时获知节目精彩看点、背后制作花絮,与其他网友讨论;此外,由于微博微信的“自媒体”特性,受众借转发、评论的功能对信息进行再传播、再发散,使信息不断扩大传播范围,甚至造成信息的“病毒传播”。这样,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一跃成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传播者,从围观转变为参与,群体效应带动单个受众互动,形成信息旋涡甚至风暴,让愈来愈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与节目的跨屏互动,犹如滚雪球一般。

比如,湖南卫视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通官方微博以来,粉丝数量呈量级增长:第一季播出过半时,关注者达280万,当下为575万。微博上的迅速传播能引发“共鸣效应”和“溢散效应”,扩张粉丝规模;同时,点赞、一键转发、图文评论等便捷化操作能强力带动粉丝的参与性,有效提升节目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就地市级电视台来说,一些定位于民生类信息的节目,带有真人秀形式,内容丰富有趣、理解门槛较低,容易引发观众兴趣,那么,在节目播出时,不妨微博同步直播,提炼节目亮点、捕捉热点话题、再次呈现且邀请观众参与,有效放大传播效果。

出路二:跨屏共生

跨屏共生是指视频网站与电视台合作,节目由多屏内容组成,它更高效地实现媒介间的优势互补。比如,2015年,芒果TV 与湖南经视合作的《完美假期》,节目模拟知名真人秀节目《老大哥》,采取全封闭式的直播模式,在设定的时空环境里,16位被精心挑选、但素昧平生的参与者聚集于此,节目分阶段设置挑战、任务,通过每周的网络票选逐轮淘汰选手。《完美假期》与风靡欧美的经典真人秀节目《老大哥》相比,有自身的优势:以往,野外生存型、室内体验型真人秀节目囿于电视播出时长,要将海量素材进行组合剪辑,成片难以充分展现纪实本性。而《完》可让观众在海量信息中饱览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它的跨屏共生则充分体现了视频网站在播出时长上的优势,展现了真人秀节目的纪实内涵。

不少地市级频道均有播报交通路况的节目,这类信息是全天候不间断的,但电视节目播出时长有限。具体操作中,可把有代表性的、趣味和教育性兼有的案例搬上荧屏,其他案例放在网络渠道播出,以鼓励观众“找茬”的形式加强互动。

猜你喜欢
跨屏传播者真人秀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互联网社群时代的跨屏传播
跨屏传播:2019央视春晚携手抖音的融合探索
媒体融合背景下用户跨屏测量的现实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调查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