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实施生态修复的条件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2018-03-30 07:38窦玉梅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喀左牧民水土保持

窦玉梅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南哨水利服务站,辽宁 喀左 122300)

1 生态环境现状

喀左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西部,辽、冀、蒙交界地带。位于北纬40°47′12″~41°33′53″,东经119°24′54″~120°23′24″之间,总面积2237.86 km2,其中耕地面积4.67万hm2,林地9.13万hm2,天然草场8.00万hm2[1]。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300~400 m之间,山地、丘陵、平地、河川相间交错,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貌。

喀左是一个多种矿埋藏区域,既有固体可燃矿产,又有种类繁多的金属、非金属及矿泉水等矿产。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大力开采,导致了喀左县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该流域治理前水土流失严重, 2012年列入国家重点治理区时,水土流失面积为503.00 hm2, 经实际调查, 侵蚀强度分级为:轻度侵蚀面积239 hm2,占流失面积的47.51%;中度侵蚀面积186 hm2, 占流失面积的36.98%;强烈侵蚀面积78 hm2, 占流失面积的15.51%;土壤侵蚀模数达3200 t/(km2·a), 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该流域的经济发展。

2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的条件分析

2.1 有利条件

2.1.1光、热、水资源

由于喀左县地处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0 ℃,降水量丰富,每年平均可以达到500 mm,而且全年有92%的降雨都集中在植物快速成长期,拥有充足的光照时间,秋季晴朗日照足。有中小型水库7座,其中中型水库一座。

这些自然条件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满足残次林地、岩石风化区和野生母树的丘陵山区生长需求,并通过自然条件进行环境自我修复。

2.1.2植被资源

喀左县共有野生维管类植物资源近百科,1000种。具有经济意义的野生植物有66科500多种。林地9.13万hm2,占总面积的40.8%,草地面积8.00万hm2,占总面积的35.8%。通过本身拥有的大量植被资源,将喀左县的生态修复规律精准把握,通过人为干预,迅速实现植被群落生成。

2.1.3实践经验

喀左县人民早已意识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利影响,所以近年来已经在很多区域采取过封山育林的措施,并且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制度,有效实现了林地恢复,抑制自然环境恶化,并且培养出了大片人工植被群落,在这个工程中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生态恢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质量保障。

2.1.4取得成果

喀左县经过各种努力,已经让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大范围的改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扎实推进,楼子山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源湖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

2017年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9000.00 hm2,河道综合治理8.00 km。国家级草原固定监测点基本完工。大凌河南支治理工程二期工程主体完工。人工造林7400.00 hm2,封山育林7066.67 hm2。新建集中连片造林示范工程34处。被命名为“中国生态魅力县”[2]。

2.2 不利因素

2.2.1干旱环境

喀左县地处半干旱地区,春季少雨多旱风,经常会出现干旱现象,而且由于无法有效阻止干旱情况发生,导致土地营养成分低,无法为植物提供营养保障,植物生长速度无法有效提升,而且由于植物类别较多,恢复能力也不尽如人意,通过自然修复耗费时间过长,质量也无法保证,所以必须在没有发生干旱的年份把握好降雨时间,依靠人工手段补充林业资源,并且加大封山育林力度让植被更快恢复[3]。

2.2.2人口较多

截止2017年末,喀左县户籍总人口41.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万,占全县人口的20.97%[4]。由于喀左县面积有限,居民人口密度已经接近每平方千米两百人,但是喀左县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这就对修复工作造成了很大压力。根据国家调查结果,想要让生态稳定恢复,人口密度应该维持在每平方千米三十人左右,喀左县远远超出这个数据,对生态修复工作的正常进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2.2.3不适合开垦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自从联产承包制实行以来,全县新增了近1万hm2坡度大于15°的开荒地,它们都同样具有着土层薄、没有彻底熟化的缺点,应该将这些耕地尽快转化为草地或者林地,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就需要居民牺牲短暂的经济利益给予配合,政府需要从政策上大力扶持,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

2.2.4沟壑众多

夏季炎热雨量集中,境内大小河流总长650 km。水土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沟壑,控制沟蚀已成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组成部分[3]。

3 生态修复措施

3.1 大力推行封山禁牧

喀左县生态环境已经处于较为脆弱的阶段,很多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应该采取封闭措施,禁止牧民放牧,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约束牧民放牧数量和次数,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对牧民的管理,帮助牧民选择更加适合舍饲的畜牧品种,从而尽量减少牧民经济损失,并且在已经退耕的土地上,种植生长速度较快,质量优秀的牧草,利用饲料型秸秆尽量为牧民弥补损失,在安顿好牧民的同时让已经荒芜的山坡得到休息,恢复生态环境。

3.2 加快农民转型工作

对于无法脱离山区的群众,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他们改善广种薄收的耕种方式,减少土地利用率,并且鼓励农民种植果林,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提升植被覆盖率,减轻农民对自然的依靠利用。对于有想法的农民鼓励他们创办乡镇企业和向第三产业转型,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居民搬移到城镇当中,提升他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减少山区农民居住数量,减轻对山区生态资源的使用,为生态恢复赢得喘息空间。

3.3 多元化参与

文献[5]介绍了喀左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为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喀左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生态建设的领导,一是积极争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二是完善多主体参与和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机制;三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出让“四荒”,吸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业主,以及有能力的农户参与“四荒”综合治理开发和管理。

近年来,喀左县每年都要集中抓4~6条集生态、经济、社会和景观效益为一体的小流域治理示范,不断完善和探索生态建设管理。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等,解决投劳集资、土地调整、青苗补偿等具体问题,同时落实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责任制。与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大力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产业,做到了近期效益和中长期效益结合[5]。

4 结 语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艰苦性、长期性、综合性,以及公益性特点同时存在的,不是一劳永逸的面子工程,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今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还要做到: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持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宣传。

(2)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以重点流域示范带动一般流域的治理工作。

(3)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努力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

(4)退田还河,造林绿化,管护好已封育草原,构造绿色生态屏障。

猜你喜欢
喀左牧民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牧民的遗嘱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水土保持
喀左县卧龙岗元代窖藏清理简报
商人买马
水土保持
喀左官大海出土两块金代买地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