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 剃刀边缘

2018-03-30 05:42
商界·时尚 2018年3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工作

职业倦怠到底是什么?

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写了一本名为《一个枯竭的案例》的小说,书中描写了一名建筑师因为不堪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逃往非洲原始丛林的故事。从此,“枯竭”这个词进入了美国大众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而身心耗竭的状态。“职业枯竭症”又称“职业倦怠症”,只是一种源自心理的疲惫。众所周知,爱情有审美疲劳,工作其实也一样,长期处在同一领域,对于相同的信息每天都要大量接收,难免会产生感觉以及心理上的疲劳,就会失去最初的新鲜感,感到乏味。

你遭遇职业倦怠了吗?

发生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是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性行为等情绪和行为特征。职业倦怠常常有以下10种典型症状:

·在工作中经常有挫折感,恶劣性情绪增加,容易烦躁或喜怒无常。

·人际关系不融洽,孤独感加重,朋友减少。

·刻意回避各种社交活动,有自闭倾向,对自己及周围环境持消极态度。

·周期性的激动、焦虑、恐惧、沮丧、甚至绝望。

·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小毛病不断。

·对工作没有热情,总感到工作繁忙,心理压力过重。

·通过抽烟、酗酒、追逐异性等方式来回避现实。

·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十分无聊。

·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得过且过。

·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下降。

究竟是什么让人产生职业倦怠?

冉翎君

香港人文控股集团董事长

香港人文比佛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有時候倦怠的原因是压力不够

你以为长期加班会让人感到疲惫,但事实上,在许多发展中甚至已经很成功的企业里,加班都是常态。在沿海的一些企业,比如华为,甚至达到每周只有一天休息的强度,那是因为有足够的压力,以及内在有足够的学习力和冲劲。当然,这些与企业氛围和员工内在关怀都有必然的联系。

2.职业倦怠也是职业或事业的一段经历

有时候我们把职业倦怠也称为消极怠工,朝九晚五,却没有任何热情或多余付出,工作就是完成甚至应付。但实际上,久而久之,他们会越来越没有价值感。但这是一个尝试失败的过程,也是职场或者事业中的一段经历。

3.工作的意义,就是找到更好的自己

年轻的时候,可能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自己期待的那个人,所以为之努力奋斗,而现在,工作成为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去持续地做更好的自己。

4.学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

我个人比较崇尚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出现职业倦怠的人可以好好看一下他的《活法》与《干法》。企业主也可以研究一下稻盛和夫,我们也用这套系统去帮助过很多企业,去激发全员的斗志,让员工全体参与经营,从而让员工找到本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心理压力既来自外部世界的客观现象,也取决于人们看待这些现实问题的态度。近两年转发带有“葛优躺”照片的微博、微信,不仅有五六十岁的资深职场人士,还有许多80后、90后。他们纷纷留言说,自己每天回到家就是这个样子,电视里演什么不重要,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感觉最放松自在。“我在家里看电视就这个姿势,玩手机也这样,最舒服的是把脚搁在茶几上。在公司干活累得不行的时候,就很怀念这么躺着的感觉!”一个网友的话,正说明了“葛优躺”为什么能够在此时走红。

职业倦怠的身心危害

职业倦怠的危害不但会直接影响员工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甚至还会厌弃工作,最终会对自己、家庭及单位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具体如下:

●员工的职业倦怠会使其产生情感和家庭问题;也会导致失眠、酗酒、药物依赖和自杀。心理枯竭还会使他们斗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

●员工出现职业倦怠后,易对领导和同事的行为做消极解释,易产生出不必要的人际关系矛盾,甚至与同事的关系恶化。为社会提供的服务质量会明显降低。

●职业倦怠状态的员工对工作的消极影响会导致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进而严重影响组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能。

●员工职业倦怠将会导致员工队伍的高流失率,严重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如果压力过大,个体容易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易出错,不想与人沟通,导致工作业绩的下降,反过来,就易形成更大的压力,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对症下药

激情是正解

也许身在职场中的每个人都会经历所谓的职业倦怠期,有的人在这个黑洞里渐行渐远,慢慢脱离初心,便再也找不到职业的意义。有的人却在这个漩涡里坚持攀爬,逃出生天,遇见最好的自己。Lydia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例子。

对症下药 用行动找到答案

Lydia出生在台湾,现在是国内一家大型公关公司的首席策略官。浏览她的履历,你会钦佩于她丰富的从业经历及众多的成功案例。曾拥有多年的海外留学经历,成绩优异的她在毕业之后就顺利地进入了公关行业工作。第一段工作经历就长达四年,类比现在许多频繁跳槽的年轻人,Lydia貌似走着一条踏实而顺风顺水的职业之路。然而即使在外人看来业务能力优秀且踏实能干的她,同样也经历过职业倦怠期。不过,对于职业倦怠期这个说法,Lydia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在她眼中职业倦怠期应该是一种症状,职业倦怠症。解决这种症状的唯一办法就是对症下药,药方便是从了解自己开始。

Lydia拥有二十多年的公关、营销行业的工作经历,成功服务的企业与品牌不胜枚举。回顾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她笑称曾有两段比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症时期。第一次便是她的第一份工作进行到第三年的时候,那时的她对于手上的公关工作已经进入到驾轻就熟的阶段,产生创意、策划活动、执行及收尾活动,仿佛进入了一种无限循环的模式,原本非常喜爱自己工作的Lydia第一次产生了疑惑:难道这种开始像流水线般进行的工作真的是自己应该继续坚持下去的选择吗?带着疑问,她选择了一种非常理性的处理方式。她要通过实际行动找到答案。Lydia为自己制作了一张关于工作的疑问清单,将优势与劣势同时展开,帮助自己梳理利弊。同时她还使用了一种非常实际的行动辅助思考,那就是向身边的同事、客户展开采访,让他们告诉自己一直坚持岗位的原因,从而折射自身的问题找到答案。

经过一个月的摸索与分析,Lydia才终于明白,原来自己不是产生了职业倦怠的心态,而是进入了一个职业的关口,现在的工作已经进入了平台期,她需要的是更上一层楼,而倦怠症只是现阶段的疑惑所带来的表象。找到症结的她迅速明白了自己解决现状的办法,当机立断决定暂停工作,去研读MBA的课程进修,要想在职业平台上更进一步,她需要的就是学习新的东西。于是第一次职业倦怠症便消失于新的目标与规划之下。

认识自己

寻找真正的激情所在

在Lydia的认知里,每一个职场中人都会面临或多或少的职业诱惑或者职业状况,但归根结底你都得从自身出发才能发现问题。Lydia形容职业倦怠症就像是一个人得了一场感冒,如果你只是根据感冒的状况吃药解决,那便只是抑制了一时的症状,并没有从健康的角度发现身体里真正让你发病的诱因是什么。找到诱因,就是给你一次认识自我的机会,以及提供一个能彻底解决表面症状的答案。

关于了解自我,Lydia的第二次“职业倦怠症”就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2004年,在美国已经工作了好几个年头的她,拥有一份体面且收入不菲的工作,但是向來喜欢挑战的她却在当时花了一年的时间,通过观察和思考,大胆地做出了回国从业这个决定。放弃正在办理的美国绿卡,放弃熟悉多年的生活环境与圈子,来到上海开始新事业的打拼。那时候的她问自己,一个已经形成固有模式的市场和一个正嗷嗷待哺急需开发的市场,哪个环境更需要自己,哪个环境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毫无疑问,开发初期的国内市场迫切地需要像Lydia这样经验丰富且具专业能力的人来挖掘这片土地的潜力。于是Lydia花了6个月的时间处理掉美国的所有事务,来到上海,这一次选择一干就是十几年。Lydia笑称现在的自己每天都恨不得一睁开眼睛就赶紧到办公室开始工作,因为如果你正在做着让自己感受激情,感受快乐的事情,将会充满无限的能量,哪还有空产生职业倦怠期呢。

现在,Lydia以及其公司团队做出了许多优秀的成绩,面对每一次的成功她是喜悦而欣慰的。Lydia说:“现在有不少职场中人都有着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总是将眼睛放在别人身上,而从不真正地正视自己,了解自己。”在她看来,一个人无论将要从事什么,首先要做的便是勇敢且诚恳地面对自我,如果你都不了解你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有着哪些优势与缺陷,那么任何一份职业都有可能迅速让你产生所谓职业倦怠症。因为工作是没有办法配合你的需求,你要做的是从自我出发,寻找真正让你感受到激情所在的职业并去为它付出努力。诚恳做人,诚实对己,一定会有回报。

温爽:用你喜欢的方式去努力

温爽可能是我见过最“没心没肺”的创业者,最“不正经”的老板。不和别人比、不去争太多、不给自己和团队灌鸡汤……她不按套路走,却偏偏走出了一条有趣又有劲儿的道。

2014年,温爽打造了一档全新的网络汽车视频节目《爽爽侃车》,短短时间内节目总点击量就突破5000万,成为国内汽车自媒体的一匹黑马。如今已经走过了整整4个年头。

这个老板有点怪

她的朋友圈里从来没有创业鸡汤,也不会把“成功”“营销”挂在嘴边。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由于有她这样一个“奇怪”老板,福利好得不像话:一言不合就领着员工组队去洗牙;到了自己该做体检的时候,索性拖着大家也一起检查检查;冬天的北京太冷,那就订机票整个公司飞到热带岛屿去游泳……看起来很“不务正业”,但每天的每一个视频都制作精良,点击量居高不下。你从未见她抱怨工作,每天出现在视频里都是笑盈盈的模样,当然视频外也是,那种笑容是真的。

大学毕业后,温爽留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负责汽车类视频的策划和制作,在业内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来遇上内部工作调整,她不愿意去做自己不擅长的文字工作,索性甩甩袖子,头发一捋,迅速做出决定:自己干!

其实她并不是汽车专业出身,大学学的是主持,最初也不是出于浓厚的兴趣非千不可,只不过她的敏锐嗅觉告诉她,这块地儿有市场:“我不是非得很喜欢某样东西,才能投入地干某一行。只要我认定它是目标,就会全力以赴。”

所有的付出、焦虑、辛苦,“都不足向外人道也”,她声音轻快地说,“不光是工作,很多事情都不容易。so what,撸起袖子加油千就是啦!”

不懂?那就使劲学

既然做的是汽车自媒体,专业度就尤为重要。以前在国企里做汽车类视频,同事们都会给到专业的建议,如今孤身奋战,迅速补足自身短板就变得迫在眉睫。除了四处打听、买专业教材自学,她还想尽办法到学校里去“蹭课”。比如曾经有段时间,她每周往清华跑,上汽车结构课,这样持续了一个学期,直到教务处发现了她这个社会人士,把她“请”出了学校。这才学到一半,中途下车可不行——之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得以到在北京理工继续上课。

如此一年之后,当别人说起某辆车发动机起步时的声音很大,她的脑袋就会迅速反应“这个发动机是怎么喷油的”“它都会经过哪些管道”……她已经从半懂不懂的状态,飞跃到思路清晰的专业派。

一边加速学习,一边保质保量地做节目,每天八九点钟下班回到家,简单吃了晚饭就开始写稿、审稿、过视频,凌晨睡下,四五点又出门工作……超负荷的工作,一度让她患上了心肌炎。即便如此,她也从没叫过累:“累不是工作的借口,做什么事情都会累。能把事情做好才重要。”

度过第一个“不懂”的焦虑阶段,她的第二个阶段叫“自省”。她坦言,自己有段时间非常在意视频在各个平台上的关注和点击量,总铆着劲和别人比,一点也不想输。“那时我成天在想,怎样获得更多资源、更高的认可度,搞得自己很痛苦。后来我想通了,一旦你总想着要和别人比的时候,其实是在追着别人跑。我为什么不专注自己的优势,并努力将它发挥到最大?”

没激情?不如剪头去

去年年底,温爽剃了个光头。好在颜值够高,即使头顶荒芜,也美得道骨风清。我问她怎么突然想到换发型,她说正好去年年底的时候心里很乱,觉得自己要从头好好梳理一下,所以剪个头发,“清醒清醒”。

“回归”是温爽的第三个阶段。做内容需要源源不断的激情和创意,但有那么几个月,她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疲惫且空乏的状态。回头认真想想自己这几年,曾经喜欢的高尔夫、绘画、古筝都蒙尘许久,工作完全吞噬了生活,一切都变了。那个夭马行空、满脑子鬼主意的自己,不知去了哪里。“我决定打破这种很无聊的状态,重拾一部分生活。我向别人传递的是‘车生活的理念,如果我自己生活都没有了,怎么做出好视频?”想完之后,她跑到理发店给自己剃了个光头,摸着自己光溜溜的脑瓜子,她大笑起来,那个很奇怪的自己,又回来了。三千烦恼丝去了,好玩的思维又回来了,粉丝们看到新视频和她的新造型时,都忍不住“哇”声一片。

创业四年,口碑一路走好,点击率一路走高,当她放下许多不必要的想法后,一切反而都顺了起来。团队也由最初的3个人变成14个人,不变的是很燃、很团结又很搞怪的团队氛围。温爽从不把他们当做员工,而是像朋友一样去相处,“没必要展示自己比他们强,首先我觉得自己也没比别人强。”每位伙伴加入前,她都会问他们:“你想要什么?”然后尽己所能帮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去实现目标,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我希望每个人在这里工作都能开心。如果工作不开心,那还有什么劲呢?”

吴淑平:工作就像一颗巧克力

他说工作就像一颗巧克力,甜蜜而又充满力量。热爱工作,就像我们喜欢巧克力赋予生命的美好喻意。工作是幸福生活的加法,是增加生命能量与品质的助推器。

努力工作是义务

十余年前,吴淑平就已经出版了著名商业小说《商界门徒》。那时他年轻、充满活力,相信世界会奖励努力的孩子一颗颗巧克力。现在,他已经出版了20余部著作,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部分作品被翻译到美国、英国、日本出版发行。他一直从事媒体工作,却从来没有在媒体环境疲软的情况下否定过市场或者自己。

年轻时,工作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支撑着自己的生活,以及实现理想的可能性。现在他更加离不开工作,只是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用“上班”的心态去工作,到現在站在公司和企业的角度去规划、发展、投资、管理,从微观到宏观,从基础到格局,他用每一天的努力在证明自己,也发现了自己的种种可能。

在吴淑平的印象里,自己的职业形象和习惯的基本塑形,是在深圳报业集团工作那些年,整个团队的专业精神与敬业精神,让吴淑平从一个福建老家的中学老师,转型到一个不断更新自己的媒体人。

因为热爱自己的工作,而家人也接受并支持自己的热爱,所以吴淑平几乎没有家庭生活与工作上的矛盾。不过针对那些发生矛盾的人,他倒是有些建议:比如首先看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是否吻合,如果不吻合,发生矛盾的概率比较大,最好主动换个感兴趣或者得心应手的岗位;其次是看看目前的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判断这家公司是否是自己可长足发展的平台,否则,就主动换了这份工作,而不是给企业和团队添堵。跳槽从来不是坏事,就像人体细胞的更新换代,企业只有不断更新细胞和血液,才能健康和长寿。

所以,企业管理者也不要担心员工流动造成影响,天性懒惰的员工,要主动劝退。

要舍得给员工吃糖

每次看到员工像驴拉磨一样,被动而麻木地工作,他就打心眼里充满了焦虑甚至愤怒。

吴淑平曾经招过一个有倦怠病的编辑,几乎每天上班都迟到,整天坐在电脑前无所事事,你交给他任务,他慢吞吞应付,不交给他任务,他就永远不知道该干什么。一起开会,大家讨论选题、策划活动都是热火朝天,他却满脸冷漠,感觉这个世界都不会跟他发生关系。别人提出的方案,他也会泼冷水,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建议。半年后不得不把他辞退了。

毫无疑问,职业倦怠是一种“慢性病”,还会“传染”给其他员工,对团队和企业都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吴淑平相信,经历了职业的新鲜、探索和疲劳后,工作热情降低,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再怎么努力自己的职位也停滞不前,遇到职业瓶颈期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但是只要不是习惯性倦怠或者天性懒惰,其实都能找到相对有效的改善方式。他提出几个建议:

1、调整生活或者工作环境,比如重新装修或者布置家和办公室。

2、如果还没有对象,先找个对象谈恋爱,有了爱,就有了无尽的动力。

3、手头有点余钱,想办法去供一套房,或买一辆车,有了房贷或车贷,压力和享受并存,自然就有干劲了。

4、多回老家看看父母,看到他们年老体弱,而你还未成功,除非你承认自己是loser,否则你不会不想努力。

当然,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也要建立科学的竞争与奖罚制度。比如给每个员工足够的发展空间,为他们的梦想开路。企业管理者在用人方面除了赏罚分明,还要有个性、有创新。比如我们招编辑的时候,人力资源部门设的门槛是本科,但我发现有一个牛人只有初中毕业,自己做新媒体却一年赚了30万元,我主动拉他到我们公司,他说之前来应聘过,被人事部拒绝了,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最后我以年薪38万元+年底分红的待遇聘请他为副总裁。他入职后,公司的利润一年多赚了7位数。

工作就像一颗巧克力,是幸福生活的加法。让企业员工尝到巧克力的滋味,爱上工作,比什么管理方法都有效。

企业越顺遂,BOSS越要多照镜子

春节过后,到咨询所咨询职业倦怠和职业紧张的客户增多,除了不想上班的紧张焦虑,也更多地体现了节前就存在的职业压力。

随着企业的竞争加剧,压力正在逐渐影响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种层级的员工。适度的压力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但如果对压力处理不当,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是对心理素质欠佳者,由于主观愿望与客观满足之间出现巨大差距,加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策略来应对,则会引起当事人消沉、行为退缩、逃避责任、工作上听之任之,信仰丧失,甚至出现精神变态、犯罪或自杀。

我国一些知名企业,创造了骄人业绩,但巨大的压力,也产生了员工过劳死和频频自杀的事件,每当遇到这些事,公司的管理机制、用人制度、教育体制、企业文化、员工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受到社会的质疑。

压力的正反面

员工的压力通常是指当其察觉到环境对他们的要求超过其能对付的能力,或者被迫以某种不喜欢的工作方式在不适应的环境里工作,在环境中失去对工作或人际关系的把握感、控制感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和心理的状态。这种由环境中产生的紧张性刺激,引起个体的心理和生物反应称为压力反应。

职业倦怠就是工作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程度的状态。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Job Burnout),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国际上的分类,一般把职业倦怠分为3个方面: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有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疾病和绩效降低与不能有效适应压力有关。

但是,如果工作和生活中没有任何压力,人的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功能降低,也非常容易导致疾病。压力太小,导致对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的不适应,其免疫能力降低,最后得了严重的疾病。所以,要让员工处于合理的压力水平状态下,调整好生活和工作、个人和组织、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对个人、企业都是大有益处的。

跳出自己,反思自己

中国人民大学李超平博士指出:虽然不同行业之间倦怠发生率有差别,但现在社会所有行业发生倦怠的可能性都很高。事实上,只要与人打交道多的群体,都存在职业倦怠高发的问题。当人们对自己不再充满信心,对工作不再兴致勃勃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是说来就来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每年的岁末年初,不断有企业家英年早逝、自杀的消息在刷屏。既悲壮又让人惋惜。防止悲劇其实只需要学习一条定律——彼得原理:“每个人都是努力向上爬,爬到他力所不能及的时候。”

当他的能力和心理不能承受工作挑战时,悲剧就有可能发生。避免悲剧发生的关键就是避免最后一次提拔,或最后一次对自我的挑战。不要被拉拉队(观众)所影响。

更深的原因,企业家还是要学会清醒的自我认识和评价,当一个企业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企业家很难客观评价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很容易没有太多的理性思维。以前的经验,很可能成为风险的起点。跳出自己的环境,反思自己,评估自己,有真正的诤友指出自己的盲区就特别重要。

企业越是顺遂,越要经常照镜子。不沾沾自喜,还能深刻冷静反思自己的企业家,一般都走得长,走得稳。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①每天开始的时候规划今天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将任务逐项写在列表里(或记在软件的清单里)。

②设定你的番茄钟(定时器、软件、闹钟等),时间是25分钟。

③开始完成第一项任务,直到番茄钟响铃或提醒(25分钟到)。

④停止工作,并在列表里该项任务后画个x。

⑤休息3-5分钟,活动、喝水、方便等等。

⑥开始下一个番茄钟,继续该任务。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完成该任务,并在列表里将该任务划掉。

⑦每四个番茄钟后,休息25分钟。

沉浸工作法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短期工作方法。对一些“没有确定开始时间”的任务(例如常规的书面工作)有奇效,特别适合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群。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如果你不去试用,压根就无法体会、也无法想象到任何效果。

①找一件你现在就能开始,却拖延已久的任务。用手机定4个闹钟,每15分钟一个。即:分别设置在15分钟、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后。首次体验设置4个,平时你可以自定义闹钟个数。

②启动任务时,以及每次闹钟响起时,默念:“眼前的15分钟,我选择沉浸还是休息?”

③如果选择沉浸,就让自己专心做这项任务,15分钟内排除所有外界干扰。

④如果选择休息,就以“非参与”的方式完成15分钟休息,比如喝水、散步、听音乐、打电话、闲聊等。不陷入电脑或手机,即是“非参与”。

⑤如果太专心而没听到或者忘了闹钟,视为自动选择一次新沉浸。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工作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放射科住院医师职业倦怠研究进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不工作,爽飞了?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选工作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