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校企联合培养与实践

2018-03-30 06:15王书征李先允
科技视界 2018年31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

王书征 李先允

【摘 要】瞄准国家及江苏省智能电网、新能源产业规模日益增大、技术交叉密集、产品高度集成导致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紧缺的发展现状,论文以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为例,分析总结了校企联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1-009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1.046

【Abstract】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high-end compound talents shortage caused by the national and jiangsu smart grid, the increasing scale of new energy industry, the overlapping technology and high integration of products. This paper takes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enterprise joint cultivation. The university cultivate appli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high-leve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alents with solid foundati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stro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certain innovation ability, which has certain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value in the same kind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Master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joint train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0 引言

智能電网和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涉及众多行业和技术的变革,是跨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系统工程。作为其核心的学科领域,新能源和智能电网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使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的能源发展、产业变革、环境变化应对、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紧密结合,也使电气工程学科可以顺利迎接国际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我国能源革命的新一轮浪潮[1-3]。

目前,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科秉承依托电力行业办学优良传统,紧抓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时代发展特征,紧扣智能电网和新能源行业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高度融入并率先引领以“服务国家特需项目”为背景的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学科进入特需项目两年来,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度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探索“需求驱动、工学结合、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体制与机制,推进课程体系、实践基地、科研平台、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系统化建设与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些特色[4-5]。

1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1.1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及创新应用能力,能够承担一定的社会和专业责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至少能够在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智能电网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发电工程技术、智能电网通信技术以及智能配电网运行管理等专业方向中的某一方面,胜任系统运行与控制、工程实施、评估预测、新产品研究开发、科研成果产业化、产品试验、企业标准制定、生产管理等工作。

(2)具有必要的社会能力,能够权衡社会与技术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优化决策方案;能够在由不同角色人员构成的团队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3)了解本领域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跟随技术发展,更新能力结构,实现知识积累,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1.2 培养方向

电气工程领域主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电网及行业相关专业领域,以江苏省重点学科(建设)电气工程为主要支撑学科、以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通信与信息工程等学科为交叉支持学科。本领域拥有江苏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江苏省柔性输变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直流配电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动配电网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仿真与控制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通过学校与行业企业人员互聘、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联合攻关,构建多元协同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机制。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智能电力装备与信息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工程应用特色鲜明、行业服务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围绕电力系统规划、运行、调度、监控、保护等方面,重点研究电力系统非平稳振荡、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有源配电网评估与规划、电网监控与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大规模风电接入影响与控制、海上多端直流系统等。

(2)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方向围绕现代电力系统及工矿企业配用电端的典型电能质量监测、分析及补偿治理问题,重点应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性能微处理器、电力电子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开展电力系统有源滤波、闪变分析与抑制、动态无功补偿等。

(3)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

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方向围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光热发电、电动汽车等方面,重点研究风光发电功率变换器、新型电力电子拓扑结构与调制技术、电池储能接入装置、風电机组辨识技术、高速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混合储能系统优化技术等。

(4)智能电力装备与信息技术

智能电力装备与信息技术方向围绕现代电力系统新型电力装备智能化技术与信息通信等方面,重点研究电力系统通用信息模型、智能用电通信技术、电网信息融合与数据交互技术、电网信息安全技术、输变电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等。

根据培养方向优化完善条件建设。构建了由专家级企业导师和工程能力突出的高职称校内导师组成的稳定师资队伍,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平台,校企联合共建的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培养工作站、学科实验室,成立了智能电网研究院,新建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技术实验室,构成了完备的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平台体系,保障了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校企联合培养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具体做法

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实践主要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工程认识实习、工程综合技能训练及项目训练。新生入学后首先到企业进行两周的工程认识实习。第二学期开设工程综合技能训练及项目训练。

第二阶段是专业实践,从第三学期开始,导师负责安排研究生到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产学研基地、工程中心)或校内实践基地(协同创新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践一年,其中校外实践不少于半年。

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在导师合作的电力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将工程实践、毕业论文和企业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在产品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1 校外导师情况

基于“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平台、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以及校内导师推荐,电气工程领域目前聘任了26名校外导师。校外导师来自包括南瑞继保、南瑞集团、国电南自、江苏省电科院等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他们大多是有着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或技术骨干。

2.2 校内支撑条件

以服务工程硕士实践教学和科研为目标,学校充分挖掘电力工程学院现有资源,并投资新建了5个研究生专业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并成立了集基础实验、工程训练、项目教学于一体的大型工业中心和技术创新学院。

以拓展项目和实践资源为重点,基于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平台,与南瑞继保、南京康尼等企业共建了4个省级工程中心、多个技术创新载体、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通过一系列创新载体建设,实行资源多方位共建,企业全过程参与,共建了一批特色课程和实践基地,获得了一批培养所急需的应用研究项目。

(1)原有教学科研平台与基地

作为传统的电力院校,学校和电力行业相关企业多年来共建了多个教学科研平台与基地。这些平台和基地设备先进,可用于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同时充分挖掘校内其他资源,成立了集基础实验、工程训练、项目教学于一体的大型工业中心和技术创新学院,负责工程综合技能训练及项目训练。

(2)新建的科研基地与平台

近两年,围绕研究生培养,学校投资逾1300万元,新建了5个科研基地与平台。

2.3 实践环节管理

图1 研究生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由于涉及的单位部门较多,且场地多为开放式,研究生处和电气领域研究生所在院系电力工程学院设置双重监控体系,重点加强实践环节的过程监控。对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实践环节,建立了定期汇报制度,并进行归档,作为学生实践考核的依据。

实践环节设置强调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和实效性,将企业见习、基础实践、工程训练、专题实践等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循序渐进,不断提升。

强化项目载体作用,注重做学结合、做研结合,把项目训练作为综合能力、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将校内学习、研究、训练与企业的学习、实践有机交替进行,实现学、做、研、用的密切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3 培养成效与实践效果

3.1 实践创新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参加全国(江苏省)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菱电机杯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台达杯高校自动化设计大赛以及江苏省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等。目前领域在校研究生在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4项,承担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实践项目6项,校级科技创新立项37项。

3.2 学生发展

电气工程专业首届17名研究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产品开发并通过型式试验2项、企业项目通过验收11项,申请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发表论文32篇,其中EI期刊4篇,核心期刊5篇。

3.3 就业情况

电气工程专业首届17名研究生中,14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电网公司2015年招聘考试,成绩均超过各省录取线,通过面试,已被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和福建等省电力公司提前录用,2名学生分别被南瑞集团、金佰利中国公司录用,1名学生考取博士研究生。

4 结束语

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与企业共建导师队伍,共建培养方案,共建实践基地,共同实施教学和专业实践,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实现企业全过程参与。同时开展深度合作,利用校企平台强化技术和产品开发,充分优化人才培养资源,在同类院校中形成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徐潇宇.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对我国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启示[J]. 科协论坛, 2013(2): 166-167.

[2]孟大伟, 吴秋凤, 刘胜辉, 等. 定制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9): 51-52.

[3]孙也刚. 服务需求,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6).

[4]刘化君,李先允.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属性及途径——以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领域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4):16-21.

[5]郭昱. 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路[J]. 黑河学刊, 2013, 16(3): 157-158.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