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2018-03-30 03:26冉丹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应用型本科

冉丹

摘 要: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线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源于其职业定义及其工作内容的能力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思想政治引导能力、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素养、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和贯彻执行能力、实践育人能力,并针对如何培育辅导员的四项核心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辅导员工作 核心能力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辅导员的核心能力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更深刻影响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在当前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阶段,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辅导员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协同育人机制中的关键因素,必须充分发挥先导、支撑和推动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以下简称《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教育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2014年,以下简称《标准》)等文件出台,对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提升起到政策保障的作用,高校辅导员能力建设步入一个大发展阶段。但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之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建设和发展,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突破的关卡。

1.部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较弱,职前能力发展不全面及职后培訓力度不到位。目前各高校在招聘录用辅导员时通常以学历作为必要条件,虽有岗前培训,但辅导员应具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1]等知识储备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相比专任教师,辅导员受重视程度低,培训系统性不足,是高校教育管理的盲区。某些辅导员入职后受限于繁重的工作压力,能力提升的空间有限,在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与社会、学校和学生的期望相比还有距离。

2.部分高校辅导员存有职业倦怠现象,核心能力建设缺乏内生动力。《规定》明确要求,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含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由此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是多面手,要根据不同的角色期待开展工作,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使得辅导员职业成就感缺失。一线学生工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工作的投入不到位。

3.部分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考评机制不完善。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决定其工作成效显示度较差,部分高校在构建辅导员考评机制过程中一方面未能对辅导员的思想境界、职业品德等作人性化定性考核,另一方面未能对辅导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等作科学化定量考核。部分高校在年度或聘期量化考核辅导员工作实际过程中,参照同级专任教师岗考评方法,以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为指标。在此机制下,部分辅导员职业核心能力标准与考评指标不统一,辅导员本职工作存在“大锅饭问题”,有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主要内容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应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突出“学以致用”的特征,强调“知行合一、重在行动”的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除必须具备思想政治引导能力、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素养、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和贯彻执行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实践育人能力。

1.思想政治引导能力。习近平同志在与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上说“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标准》对辅导员的政治面貌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意见》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规定》明确“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此可见,辅导员是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及知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相关知识”等专业知识。辅导员只有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党团、班级和社团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才能帮助学生不断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职业能力素养。当前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格局中,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2]。辅导员教师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是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有机融合,也是辅导员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必然要求。按照要求,辅导员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职称晋升角度看,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对照《标准》,初、中、高三级辅导员职业等级均对辅导员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有明确能力要求,分层次提出辅导员要具备科学研究基本方法、课堂教学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3.法律、政策和制度的宣传、解释和贯彻执行的能力。《标准》要求辅导员要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多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和要求,高校要形成依法依规、宽严相济、科学管用的学生管理制度体系,这一体系中辅导员发挥着关键作用。

4.协同育人机制下的实践育人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有突出的“地方性”特色,辅导员要有连接整合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与校友、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机构、政府部门广泛合作,延伸工作触角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辅导员可通过纵横向课题研究、地方挂职锻炼、公益事业等方式,直接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随着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适时地将各方育人资源有机嵌入高校育人环节中,指导青年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調查、创业就业、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发展需求与社会资源的精准匹配。辅导员实践育人的能力提升,有助于改善单纯第一课堂育人的方式,立足实践,由知到行,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阶梯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培育的策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归根结底就是培育高校辅导员的核心能力。

1.严把高校辅导员准入关口。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选拔录用好辅导员,严把入口关,保证录用的辅导员处在一个较高的素质平台上,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抓好使用关。制定完善辅导员工作条例,规范高校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要求,细化辅导员工作任务。要根据辅导员个人特点和岗位设置实际,选好人、用好人,充分调动每一个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发挥每一个辅导员的工作能量。

3.完善支持系统和研修平台。大学辅导员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学校学院管理层要将辅导员能力建设摆在与学校专职教师培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基地轮训等,并依据个人特点实施“一师一策”,努力打造辅导员队伍中的一支简洁干练的工作铁军,鼓励优秀辅导员参加职业能力大赛,以赛代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完善高校辅导员评估机制。辅导员工作的相关考评,要依据其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工作实效,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并严格执行该标准。整个考评过程,学校应积极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公开透明,考评结果应公示,并请公众监督。对于考评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同时,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发现问题,立即改进考评方案,力促辅导员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5.以核心能力为导向优化激励措施。激励是通过外部强化促使辅导员明确自身定位,更积极地开展工作,因此激励政策的中心原则要明确,具体的实行办法应该公开透明,并公示。对于通过相关考评、工作成绩优秀的一些辅导员,可以采取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发展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给予他们通报表扬、评先评优、晋升职称职级等奖励,以激励他们更好、更长时间地从事辅导员工作,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S].2014.03.25.

[2]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EB/OL].https://www.sohu.com/a/238139044_468680,2016.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核心能力应用型本科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