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心理辅导

2018-03-30 03:26何炜轩秦丹凤邓冬丽李泳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新时代

何炜轩 秦丹凤 邓冬丽 李泳

摘 要: 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发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本文阐述当下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困扰情况,并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总结和提出能解高校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学生 心理困扰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群体精神世界的发展,人们意识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学阶段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台阶,对未来社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有效缓解一些高校学生心理困扰问题,培养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社会人才是现今高校建设发展的共识。笔者从多个角度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旨在有针对性地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带来参照。

一、高校内主要心理困扰的内容及成因分析

心理困扰是指个体心理因情感、工作、家庭等问题造成的困扰,导致心理不稳定。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基数庞大,处于即将踏入社会的阶段,一些学生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如来自家庭或个人感情问题、复杂的人际交往压力、紧张的学业和就业形势的不明朗等。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些高校学生容易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如今高校学生主要的心理困扰内容及成因分析如下:

1.学业竞争与学生工作烦恼。

高校学生的课程专业性更强,研究程度深,在新时代背景下,政策方针的不断完善使得学习的内容层面变得更加宽广,进一步提高了對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学生之间的学业竞争尤为激烈。一些学生在入学之初,因课程模式的改变而无所适从、无明确学习目标甚至缺乏学习动力的迷茫、学业竞争压力大或被动应付考试的无助消极心态、临近考试的焦虑、因成绩不理想或学业繁重感到力不从心等是高校学生最常见的心理困扰。能否在不断扩大自身知识层面的同时,正确面对存在的心理困扰问题是高校学生能否持续进行学习研究的关键。

高校的部分职能部门和设立的许多组织社团都是由学生进行管理,参与学校工作成为高校学生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会有一些学生因烦琐的工作而感到疲惫和气馁,对处理工作搭档、上下级之间关系感到困扰,同时也会对工作的完成与正常学习之间如何进行协调感到纠结。诸如此类心理困扰的解决更多地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做好统筹兼顾。

2.人际交往的矛盾冲突。

相比中学阶段,高校的集体生活因人与人之间生活习惯的差异变大,且学生性格各异,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不同,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如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处于心情低落的状态,学生在相处时会对他人行为感到不理解,产生烦闷等心理反应。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下,当这种心理困扰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将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校应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意识到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是常态,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平衡点。

3.家庭或个人感情问题。

学生家庭的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家庭教育的理念不一、家庭氛围不和谐等情况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学生长期承受沉重的压力,其心理健康问题便变得越来越凸显,形成迷惑、焦虑、孤独无助的心理困扰。除此之外,学生被许多社会关系纽带所牵连,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朋友或伴侣相处的不融洽同样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问题,亲密关系之间的矛盾往往是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因此,高校应全面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了解、跟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困扰的疏导,防止负面的影响进一步演变成悲剧。

4.对就业形势的忧虑。

紧紧抓住新历史时期所带来的各种机遇,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人才辈出,但同时就业竞争愈发激烈,就业成为高校学生最终将面对的一个难题。每当临近毕业,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原因一在于个体掌握的学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导致个体在就业时缺乏竞争力,不能演变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二是在于自身关于就业内容的期望与就业机会的提供相互矛盾,导致其心理落差与自卑心理。作为向社会输送中坚力量的基站,高校在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学科、努力奋发向上的同时,应以新时代发展的角度,客观地向全体学生详细分析关于各类专业的工作前景与社会需求,减轻学生对社会工作的迷茫,令学生意识到未来上岗的实际要求。

除了通过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外,高校中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还包括碍于一定因素而不愿承认自身问题,或因对相关心理问题的概念不能全面认识的潜在心理困扰者。高校关于应对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均应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务求解决心理困扰的同时,更要注重预防心理困扰的发生。

二、缓解高校一些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和树立正确观念。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格,人格完善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心理困扰能否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格能否得以完善。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学生因心理困扰而感到自卑、敏感,他们往往希望自己如理想中自信、随和。为完善人格,成为理想中的自己,缓解自身心理困扰是首要任务。因此,唯有紧密关注一些高校学生的心理困扰问题,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未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2.有利于学生与社会全面发展。

心理困扰带来的负面影响阻碍一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心理困扰的产生使这些学生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正常的学习,在工作中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也难以处理好私人感情问题。因此,缓解学生因学业、学生工作、个人感情等问题产生的心理困扰,他们才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完成学业、协调工作、处理好感情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质。高校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个人的进步,而且最终将直接影响社会改革进步的历程。高校注重学生关于心理困扰问题的解决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践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1]。紧靠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代背景、抓住社会革新所带来的机遇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应对高校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措施

高校应实事求是,根据不同的背景环境运用合适的对策和手段,使有关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应对高校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措施进行讨论:

1.加强心理困扰认知宣传,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心理文化。

学生虽有心理上的困惑,但其积极解决心理困扰问题的意识不强,这往往出于对心理困扰认识不足。因此,高校应通过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和相关主题的沙龙活动加强心理困扰的认知宣传,在日常学习中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加深对心理困扰类型、成因的了解。心理困扰内容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借助高校网络、校刊杂志及广播等媒介传播进行,这都是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举措,也符合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要求[2]。

2.完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设立高校线上心理辅导平台。

目前,线下心理咨询为高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高校以设立固定的咨询室為基础,由具有相关资格的教师或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见面式的心理辅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因时间、地点的限制或学生本身感到难为情等个人因素,真正前往咨询自身心理困扰的人数并不多,传统咨询辅导模式的固化工作流程导致信息更新与反馈的效率较低。此外,高校内现行关于心理困扰认识的宣传模式单一,学生不能够真正参与举办的活动。目前高校进行相关工作的水平整体不高,如何通过立足于新发展形势下的方法途径,提高对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程度,成了高校关于学生工作开展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成为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坚固的补充力量。利用数据信息载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了高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共识。若高校建立相对完善和成熟的线上心理辅导平台,分流高校内部心理辅导的部分工作,就能极大程度地弥补传统式心理咨询所显现的不足,即不仅能提高高校工作开展的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心理困扰问题。线上平台除了可以基于高校局域网对学生进行心理困扰问题的即时咨询答疑外,还应开发更多元化的功能,如心理困扰问题测评、活动信息预览等,使其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构建基于高校的线上心理辅导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符合“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要求,而且顺应高等院校缓解学生心理困扰问题、发展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趋势。

3.新旧多种模式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心理困扰的正确认识。

通过互联网将线上与线下的心理困扰咨询服务相结合能大大提高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解决程度,但心理困扰因人而异,关于心理困扰的咨询辅导是主观性较强的服务,仅借助线上网络平台并不能全面反馈学生心理困扰的具体情况,通过网络手段缓解高校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措施需与传统的心理咨询辅导相结合。例如线上预约成功可直接进行线下咨询的流程、通过校园活动摊位的宣讲普及高校线上心理辅导平台等均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从而培养学生对心理困扰问题的正确认识、共同建设健康校园。

结语

解决高校一些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缓解其多样的心理困扰已成为现在高校建设的一个课题。高校学生逐年增长,高等院校为社会输送着大量高端型的劳动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仅在影响个人或家庭的社交联系,很大程度上也在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个体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决定了其能否成为优秀的社会型人才,为社会、国家建设做贡献。为了更高效地缓解一些学生心理困扰问题,高校既需要关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优化,又需要多方位寻求、开拓贴合新时代发展实情的新途径。如今,各高校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学生困扰问题,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钟芬芳.浅谈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职工法律天地,2014(8):279.

[2]赫连华巍.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学研究,2002(25):35.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RP)57-JY180634。

指导老师:邓冬丽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新时代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