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以人才激活创新发展引擎

2018-03-31 16:25通讯员李猛
山东国资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兖矿液化煤炭

□ 通讯员 李猛

近年来,兖矿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以人才激活创新引擎,加速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赶超跨越发展。

搭建人才平台,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引进国际煤液化专家,搭建煤间接液化研发平台。2002年,成功引进南非煤液化技术专家。投资5000余万元,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煤液化及煤化工实验室,2007年被科技部批准为首批3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国际煤液化专家为首的研发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科学研究和国家863计划课题5项、国家973计划课题2项,建立了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与理论体系。2009年以来,依托陕北榆神矿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自主开发的费托合成技术,累计投资165亿元,在陕西榆林建成单台反应器产能最大、国内首套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范装置,创造了煤液化项目建设过程的5项第一。自2015年系统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以来,煤液化项目实现稳定运行。

引进“千人计划”专家,搭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发平台。成功引进加拿大华裔技术专家为首的专家团队,突出煤炭前端洁净加工和提质改性、中端燃烧过程控制和环保节能炉具研发、后端污染物超低排放治理关键技术,开展高硫煤改性及清洁利用研究。利用北宿煤矿、电解铝厂关停闲置厂房,推进“蓝天工程”项目,完成年产100万吨洁净煤、50万吨复合添加剂和10万台民用炉具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实现高碳能源低碳化、高硫煤炭低硫化、黑色煤炭绿色化,开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新途径。

引进国内知名院士,搭建锅炉超低排放研发平台。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抄底排风、煤气化等技术研发工作,促进煤炭清洁排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20吨煤粉洁净炉具被列为国家重大科研专项。

成立兖矿煤炭研究院,搭建煤炭高效开采研发平台。发挥兖矿煤炭开采技术的独特优势,加大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装备及工艺研发,深井建设技术攻克世界级难题,在鄂尔多斯一年建成800多米深井,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高效开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行业一流水平。研制应用世界首套8.2米超大采高综采装备,具备年产1500万吨开采能力。陕蒙基地建成4对“千人千万吨”安全高效示范矿井,金鸡滩煤矿人工效率2万吨。澳洲莫拉本煤矿产能2100万吨/年,人工效率历史性实现4万吨,达到国际煤炭开采人工效率一流水平。

成立西安科技公司,搭建北斗产品研发设计平台。依托“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借助西安丰富的高校资源,聚焦“北斗+”,发起成立陕西北斗产业军民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融合的方式、途径。目前,成功开发出北斗天地公共位置服务平台、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北斗通信对讲机等高技术信息产品,研发成功高精度移动指挥调度系统,取得军民融合涉密甲级资质,北斗系列核心板卡总体性能指标达到行业一流水平。

引进社会化管理团队,搭建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平台。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面向社会引进高层次研发团队,促进装备制造转型升级,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变。轻合金公司社会化引进管理研发团队17人,依托铝型材研发制造技术研发及应用,成功承担中车集团“复兴号”动车型材制造主供应商,生产交付75列,具备整车型材生产供应能力;与航天三院合作生产军工产品,推动轻合金公司装备制造向高端化迈进。东华重工公司合作引进卡特彼勒公司装备制造团队27人,高标准完成山东省高端煤机装备制造实验室建设。新风光公司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研发团队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成功研制出城市轨道交通能量吸收逆变装置,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5%。

完善激励机制,用好人才“第一资源”

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不惜重金吸引创新团队、高端人才和科研项目,每年投资5000余万元,在薪酬分配、配套住房、办公、车辆、人身保险、健康医疗等方面给予优厚政策,提升高端人才吸引力。目前,兖矿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山东省优秀工程师4人、山东省管企业杰出创新人才1人。坚持市场化、契约化原则,与国内三大猎头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引进金融投资、物流贸易等中高级管理人才78人、专业人才管理团队100余人。

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从2005年开始,每3年组织一次优秀技术技能人才、首席技师评选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职工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激发了广大职工学知识、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截至2017年底,兖矿集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330人、高技能人才12295人。成功申报山东省技师工作站1家,5人被评为齐鲁首席技师,4人被评为省突出贡献技师。8个工作室被命名为山东省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济宁市星级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高兴亮成为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第一批“大国工匠”,6人被评为“鲁煤工匠”。

完善管理技术人才储备机制。截至目前,已建成辐射3个层级、涵盖16个专业的人才库,采矿主体、化工主体、财会、党群等中级人才库入库187人,采矿主体、化工主体、财会、法律事务、文秘、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初级人才库入库670人。

完善人才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每年组织评选一次科技进步奖,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对科研团队和有功人员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科技奖励资金累计达4526万元。对评选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分别给予每月500~3000元特殊津贴,累计发放津贴补助5617万元。制定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推行股权期权激励措施,给予引进人才特殊激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重奖50万~200万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加速动能转换,助推发展“第一要务”

企业科技研发成果显著。目前,兖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研发机构14家。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企业”“煤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兖矿技术中心进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第一方阵,位居煤炭行业首位。累计投入科研经费125亿元,实施重点科研项目243项,完成重点科研成果227项,96项成果通过上级技术鉴定,51项达到国际水平。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5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实现由引进消化吸收向创新引领的根本性跨越。

企业规模效益实现突破。2017年,完成煤炭产量1.35亿吨,营业收入1992亿元,年末资产总额2878亿元,利润总额创出5年来最好水平,利润总额位居煤炭行业、省管企业前列。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对兖矿集团改革创新发展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猜你喜欢
兖矿液化煤炭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硬核”定位系统入驻兖矿集团,精确度以厘米计算
煤炭
煤炭:13家煤企进入《财富》500强 兖矿首次入围
辨析汽化和液化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煤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