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动态

2018-03-31 23:39
山西财税 2018年6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月份全省

5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分析

5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收46.1亿元。

1-5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13.5亿元,为年初计划的51%,比上年增长24.5%,增收199.3亿元。

5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8.6亿元,比上年增长0.7%,增支2.3亿元。

1-5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1516.7亿元,为年度调整预算的41.7%,比上年增长5.3%,增支76.5亿元。

1-5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提前完成半年收入任务。1-5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增幅达到24.5%,增速比一季度、4月底各提高1.1个百分点,继续平稳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收入规模达到1013.5亿元,是我省历年来首次在5月份就突破千亿元大关。

第二,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税收收入高位快速增长。1-5月份,全省税收收入累计增长29.8%,比一季度、4月底分别提高2.8和1.7个百分点,呈平稳加速增长态势;税收收入占比达到78.8%,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总体表现出高质量增长的良好趋势。税收收入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稳中向好是税收收入增长的基础,二是跨期因素对收入增长影响逐步减弱。

第三,二产三产增长较快,主体行业表现稳定趋好。今年以来,全省实体经济稳中向好,支撑工商业税收增长较快。1-5月份,全省第二产业完成税收收入523.6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为67.2%,增长30.2%,增收121.4亿元,占税收增收总额的71%;第三产业完成税收收入255.4亿元,占税收总额的比重为32.8%,增长24.1%,增收49.6亿元,占税收增收总额的29%。

第四,非税收入正常入库,增长速度环比小幅回落。1-5月份,全省非税收入完成215.2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4.5%,略超序时进度2.8个百分点,基本保持正常入库节奏;比上年增长8.0%,增幅比上月环比回落1.7个百分点,增收16亿元,拉动全省财政收入增长1.9个百分点,增收贡献率8%。

第五,市级收入增长良好,县级收入状况明显改善。1-5月份,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平均增长24.8%,增幅比上月环比加快1.5个百分点,增收137.5亿元,为同期全省增收总额的69%,拉动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9个百分点。11个市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临汾、吕梁、大同三个市增幅超过30%;119个县中,110个县收入正增长,9个县负增长,负增长县比上月减少6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1个,市县收入成为拉动全省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六,财政支出完成进度,民生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一是注重效益保重点。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的管理,积极盘活沉淀资金,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作用效益。1-5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5.3%,比上月小幅回落1.4个百分点,共增支76.5亿元。二是改善民生补短板。1-5月份,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13项民生支出共完成1246.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5.1%,占全部支出的82.2%,增长3.2%,增支38.3亿元;纳入GDP核算的8项服务业支出1088.6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4%,比上年增长8.7%;扶贫、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8.2%、89.1%、176.2%。

山西省20亿元技改资金四两拨千斤“撬动”转型

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工作,2017年力度空前地设立了10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在去年工作基础上,将今年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提高到了20亿元,并对《暂行办法》进行修订。此次修订的《暂行办法》在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预期目标的导向作用,更加合理地划定资金支持对象、范围和比例,主要有6个方面变化:

一是提高了支持比例。对构建山西现代产业体系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以及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项目提高为基准利率的2倍(8.7%),其他项目提高为基准利率的1.5倍(6.525%)。

二是增加了奖励支持方式。针对技术创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研发类项目,两化融合、企业上云、软件等信息化类项目及其他轻资产项目,以及企业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不与其固定资产投资额挂钩,按照类型进行额度不等的奖励支持。

三是突出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增加“对我省转型综改具有重大意义的标杆项目,经省政府批准后,可一事一议,重点支持”条款。

四是延伸扩大支持范围和领域,将资金支持对象扩展到主营业务收入1500万元以上具备“小升规”潜力的企业,促进规模以下存量企业通过实施技改项目实现“小升规”。

五是强化后评价结果运用,对项目建成后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类评价。

六是进一步规范申报工作,将省属及央企项目转由属地部门报送,新增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管委会申报审核渠道。

下一步山省将通过发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传统产业循环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阳泉市财政局多措并举支持全市重点项目建设

今年前4个月,阳泉市财政局想方设法、主动跟进、明确分工,积极与项目主管部门沟通衔接,统筹安排6.3亿元支持产业转型、民生事业等71个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目前,阳泉市、县(区)财政局采取垫支、预付等方式,对其中17个项目拨付资金3.6亿元,有效缓解了重点项目资金紧张压力,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了解,71个重点项目建设中,产业转型项目50个,民生事业项目21个。在工作中,市财政局成立了重点项目工作小组,做到每项工程都有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积极配合项目施工建设,做好项目跟踪建设工作;不断创新投入方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建设,鼓励更多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从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收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同时,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财政政策为引导,壮大主导财源、培育新兴财源,认真落实完善财政管理体制、鼓励招商引资等财税政策,深挖增收潜力,全面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为重点工程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市财政局主动作为,对接资金和政策,同时建立落实台账,确保有任务、有成果,为阳泉市的项目建设和发展振兴争取更多支持,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朔州市坚持“四化”联动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朔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要求,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坚持统筹规划,做特农业,做优环境,因村制宜搞创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挖掘文化,促进美丽乡村面貌日新月异。自2013年以来,朔州市先后启动了应县、朔城区、右玉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已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

一是改革创新,整合资源,注重资金管理绩效化。朔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落实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资源整合,突出道路建设和村庄绿化等环境整治重点,实行建设和管理两手抓,逐步把工作重心向后期管理和维护转移,全面建立了农村环境长效保洁机制,积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全社会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同时,引导村民通过村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投工投劳,以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使老百姓对工程建设的参与度和认知度逐年提高。

二是科学规划,保障有力,推动项目管理科学化。朔州市把科学规划作为美丽乡村整治建设的前提,使规划体现地域特色、传承历史文化、反映时代特征、引领科学发展,把城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村庄布局,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县乡政府和村委都全身心地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参与规划编制的深度,切实落实好规划配套建设项目。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强化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化。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全市确立了“重点建设示范村、科学保护特色村”的整治建设思路,深入推进农村连片整治,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生态走廊,使村庄整治保持体现农村特色,确保村庄整治建设整体推进。

四是城乡融合,服务均等,实现项目均衡发展多样化。全市围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把村级组织战斗力强劲的、有产业支撑的优先考虑,促进了产业布局合理化、人口居住集中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并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古城堡建设、历史文化遗产村庄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转化成促进农民增收的资产资本,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除署名外均摘自《山西财政信息》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月份全省
1-6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3574.8万t 同比下降4.4%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做大湖南省税收收入规模的对策分析
12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