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例临床分析

2018-03-31 07:19程亮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6期
关键词:小儿哮喘临床

程亮

【摘要】目的 分析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小儿哮喘疾病的症状和医治措施。方法 选取80例因MP感染导致出现哮喘疾病的病人,对其病例信息进行综合研究,把这些病人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病人均为40例。甲组的患者通过阿奇霉素药物与红霉素药物联合医治,乙组的病人在此基础上外加喘乐宁医治,将甲乙二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再挑选80例普通小儿哮喘病人,即不是MP感染导致的病人,探究病人的症状。

结果 ①乙组的病人经过药物医治,其疾病癥状比甲组要轻,治疗的综合效果比甲组要好;②将MP导致的小儿哮喘病人和非MP导致的病人进行对比,在热程等实验结果方面,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若病人同时使用这三类药,对医治由MP感染导致的小儿哮喘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将MP导致的小儿哮喘病人和非MP导致的病人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MP;小儿哮喘;临床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2

在医疗实践中,MP导致的小儿哮喘疾病十分普遍,医师在医治过程中经常遇到此类病人,这种疾病发病的原因错综复杂,其在临床上具有气道反应的特点,会产生超敏反应的症状,这和家族史、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病人在小儿哮喘疾病的病发期间,病人呼吸道的感染情况对儿童气道具有很大的影响。MP病原体经常会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普遍,MP与疾病的位点有P1蛋白,其饱含免疫原的属性和抗原的属性。本文着重探究和分析MP感染导致病人患有小儿哮喘的情形,以下为论证的实验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因MP感染导致出现小儿哮喘疾病的病人,对其病例信息进行综合研究,把这80例病人划分成甲组和乙组,再随即抽取80例不是MP感染导致病人出现小儿哮喘的病人进行对比。甲组病人中男性病人有23例,女性病人有17例,病人年龄在1~10岁之间。乙组病人中男性病人有21例,女性病人有19例,病人年龄在2~10岁之间。这些病人达到CVA的判断指标:病人出现咳嗽现象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在晚上和早上咳嗽较为严重,病人痰不多,尤其在活动后疾病症状会更加恶化;在病人的医治过程中没有感染的情况;经常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病人或其家族存在过敏情况,变应原可以帮助病人确诊疾病;出现咳嗽的症状不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全部病人在病程等一般的信息资料上,可以有效对比实验结果。

1.2 医治措施

甲组病人先使用阿奇霉素药物进行医治,后使用红霉素药物进行医治,对病人实施医治的时间维持在2到3周之内;乙组病人在甲组医治药物的前提下再进行喘乐宁医治,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病人要区别对待,当病人年龄小于4岁时,将2毫升的生理盐水和0.5毫升的喘乐宁药物混合进行医治,当病人年龄大于4岁时,将3毫升的生理盐水与1毫升的喘乐宁混合给药。观察甲组、乙组病人经过药物医治后的临床效果,观察两组病人哮喘减轻的程度以及复发的程度。

1.3 实验的分析标准

(1)观察甲组、乙组病人经过药物治疗后在临床上的效果,例如患者咳嗽的时间。(2)观察甲组、乙组病人经过药物治疗后再次因MP导致病人患小儿哮喘概率,以及两次疾病的间隔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甲组、乙组病人经过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乙组病人停止咳嗽的时间比甲组病人要早,乙组病人的最大峰流速情况比甲组要好,甲组和乙组病人治疗效果区别较大,见表1。

2.2 甲组和乙组病人再次患此疾病的概率对比

乙组病人的复发率等情况都要比甲组好,两组实验结果差异明显,见表2。

2.3 发热症状

因MP感染导致小儿哮喘的80例病人里,有64例病人有发热情况,人体体温高于37.4℃的病人有40例,体温高于38.0℃的病人有27例,体温高于39.0℃的病人有13例,连续一个星期都发烧的病人有6例。非MP感染导致的小儿哮喘的80例病人里,有54例病人有发烧的情况,人体体温高于37.4℃的病人有33例,体温高于38.0℃的病人有14例,体温高于39.0℃的病人有6例,连续一个星期发烧的病人有3例,甲乙组病人在发烧等症状上有较大区别。

2.4 病人喘息症状

因为MP感染导致哮喘的病人,临床症状一般是先有发烧和咳嗽,大约3到4个小时后有喘息症状,且病人的咳嗽程度加重。有16例病人是中度喘息,有8例病人是重度喘息,其喘息的程度较为严重。非MP感染导致哮喘的病人,其咳嗽较轻,但也伴有喘息和发烧症状。其中9例病人是中度喘息,4例病人是重度喘息,其症状表现的顺序随机,喘息的病症较轻。

3 实验分析

经MP感染导致的小儿哮喘疾病在临床中十分普遍,导致哮喘的病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反应引起的。刚刚病发的病人,其MP感染率非常大,再次患此病的病人,复发率将近30%。哮喘主要的发病人群年龄普遍较小,寒冷期间更容易患病;疾病隐藏时间较长。患者在刚刚发病时其症状较多,头晕、不思饮食、没有力气等,在病人的哮喘病发期,能够听见喘鸣音。

在本次实验里,甲组病人选择的是阿奇霉素药物与红霉素药物实施综合医治,乙组病人还要外加喘乐宁药物治疗。前二类药物都是抗生素,对MP感染导致的哮喘的医治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将这两种药物共同运用于病人的治疗中是常规的医治策略,缺陷是容易对病人的身体产生不良的作用,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因为都属于抗生素,病人对药物往往会产生抗药性。在治疗此疾病的过程中,医师们在常规药物的治疗上外加喘乐宁药物,使医治MP感染导致的哮喘疾病时成效倍增,临床康复率等得到显著增高。通过此次试验,发现乙组病人医治的总有效率是99%,甲组病人医治的总有效率是81%;非MP感染导致的哮喘病人和由于MP感染引发的小儿哮喘进行对比分析,其喘息的症状、热程属性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对因为MP感染引起的小儿哮喘病人给予阿奇霉素药物、红霉素药物和喘乐宁药物进行综合医治,其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治愈率高;因为MP感染导致的哮喘疾病和未受MP感染引起的哮喘疾病的病症各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健飞,黄红霞.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的小儿哮喘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386-1387.

[2] 马少杰,辛德莉.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307-309.

[3] 陈 斌,李晓春.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871.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小儿哮喘临床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
用iPad实施床边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质量的影响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分析
雾化吸入联合优质护理对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的体会
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效果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6号小儿哮喘临床治疗和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初探
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对比研究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