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微循环功能的评价

2018-03-31 07:19鲁硕侯凤霞于晓波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6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

鲁硕 侯凤霞 于晓波

【摘要】目的 评价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急性心肌梗死(AMI)罪犯血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理后对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2月符合发病12 h之内AMI80例患者急诊行PCI治疗中,对照组为无FFR指导急诊PCI治疗的患者41例,治疗组为应用FFR指导急诊PCI治疗患者39例,术后评价两组间的基礎资料、心肌灌注指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治疗组校正的TIMI帧数(31.27±4.32比35.14±6.30)、即刻TIMI 3级血流(75.2%比51.2%)、心肌呈色3级血流(45.6%比75.4%)、术后12 h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28.46±3.95比30.18±2.47)、心脏功能EF测定较之对照组患者有了明显的优化,但是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的新浪不良事件进行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MI患者在急诊PCI术中应用FFR治疗指导治疗,可抬高冠脉微循环功能,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增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流储备分数;心肌再灌注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2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法来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让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是目前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的一项主要任务[1-2],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冠脉造影也已经证实了达到其达到了TIMI3级血流的梗死相关血管,所供应的心脏组织也仅仅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的血流灌注功能未得到有效的恢复。冠脉微循环血流灌注在冠心病血管再通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本院在2008年0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急诊PCI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子啊38~70岁,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无FFR指导急诊PCI治疗的患者41例,治疗组为应用FFR指导急诊PCI治疗患者39例,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AMI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病死梗死血管直径超过2.5 mm,其病变位置也都是全闭塞以及次全闭塞的状况。③无手术禁忌证;④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⑤术中支架置入后造影表明患者其参与狭窄区域少于10%,其血流也达到了心肌梗死溶栓实验的相应血流分级3级[3]伴心肌呈色分级[4](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分级2级以上视为手术成功。

1.3 治疗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先给予300 mg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以及400 mg阿托伐他汀来进行口服治疗,然后应用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来对梗死相关动脉的确认,根据

50~70 u/kg公斤的静脉普通肝素以及一定剂量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并借助于指引导管到位0.014″导丝来直接跨越到远端血管上面,通过造影应用QCA系统来对靶血管病变处的最小管腔直径、病变长度以及血管段的管腔直径来进行测量。其中治疗组患者应用圣犹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FFR测量系统来进行冠脉内FFR测定,并在经过引导管将0.014英寸压力导丝送到冠状动脉开口位置,进行标准压的校正,来将压力导丝顶端送到病变处3~4 cm的位置。再该过程之中还需要保持压力丝能够位置血管腔的中央位置,并不会直接接触到血管壁。

1.4 研究指标

术后心肌呈色来进行分级,其中0级表明患者无心肌显影,1级表明患者存在有极少的心肌显影,2级表明患者存在有中度程度的心肌显影,3级表明患者的心肌显影比较正常。给予冠脉血流进行TIMI分级,其中0级表明无血流通过,1级表明存在有少量的血流,其狭窄远端尚无造影剂充盈,2级表明狭窄远端造影剂的充盈速度比较缓慢,3级则表明正常灌注。呼吸不部分TIMI帧数的校正;术后12 h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心脏超声心功能EF测定;此外就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内出现心衰、再梗死以及机械性并发症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来进行所有研究数据的整理以及分析,并采取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心肌优化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 论

冠脉微循环血流灌注在冠心病血管再通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微循环在调节冠状动脉血流和最终心肌灌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5]。急诊PCI治疗使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也就现阶段进行急性冠状动脉缺血治疗的一项重要途径。在临床实践过程之中发现实践中经冠脉造影均达到了TIM3级血流的相关梗死相关血管,其所供应的心肌组织也未能够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冠脉血流储备与冠脉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中,血流储备分数(myocardial fractional flow resever,FFR myo)能反映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评价各种不同冠脉病变对心肌灌注影响,反映冠脉微循环功能改变的敏感指标和检测方法。此外借助于冠状动脉压力测定血流储备分数,并能够对介入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6-8]。

在本次研究中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TIMI帧数、即刻TIMI 3级血流、心肌呈色3级血流以及患者在术后12h的不良症状发生率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也就表明了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能够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以及安全性能,并且能够对无复流进行新的方法的有效提供。

参考文献

[1] Niccoli G,Burzotta F,Galiuto L,et al.Myocardial no-reflow in humans.J Am Coll Cardiol,2009,54(4):281-292.

[2] Seiler C.Assessment and impact of the human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o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outcome.CircCardiovascInterv,2013,6(6):719-728.

[3] Cibson CM,Cannon CP,Murphy SA,et al.Relationship of TIMI myocardial perfuion grade to mortalit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thrombolytic drugs[J].Circulation,2000,101:125-30.

[4] Van‵t Hof AW,Liem A,Suryapranata H,et al.Angiographic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imary angioplast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yocardial blush grade.Zwol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 Group[J].Circulation,1998,97(23):2302-06.

[5] Crea F,Camici PG,Bairey Merz CN.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an update.Eur Heart J,2014,35(17):1101-1111.

[6] Pijls NH,De Bruyne B,Peels K,et al Measurement of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to assess the functional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es[J].N Engl J Med,1996,334:1703.

[7] Tonino PA,De Bruyne B,Pijls NH,et al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angiography for guid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N Engl J Med,2009,360:213-24.

[8] Sels JW,Tonino PA,Siebert U,et al.Fractional flow reserve in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experience from the FAM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Angiography for Multivessel Evaluation) study.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1,4(11):1183-1189.

本文編辑:吴 卫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
急诊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
氮末端脑钠肽前体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